近日,寧波極氪未來工廠舉行了首批極氪001交付儀式。據瞭解,這是寧波造車史上首批次產下線的純電智慧轎跑,填補了寧波新能源汽車轎車整車製造的空白。
在寧波 “246”萬千億級產業叢集中,汽車產業正是“領頭”的兩大萬億產業之一。實際上,寧波汽配市場一直較有優勢,極氪總部的落戶與極氪001的交付,則是寧波新能源汽車產業的一個新起點。
在長三角,上海、合肥、杭州等城市都擁有知名新能源汽車車企總部,包括造車新勢力企業以及傳統車企“孵化”的新品牌等,各大車企的生產基地更是遍佈長三角多座城市。與之相應的是,新能源汽車也成為城市著力佈局的熱門賽道,還有城市喊出了“新能源汽車之都”的目標。
寧波兩年落戶兩大車企新品牌
極氪來自於吉利控股集團。吉利汽車很早就在寧波佈局了生產基地,是寧波汽車產業的龍頭企業,也與寧波汽車產業深度繫結。
早在2005年1月,中韓聯合開發的“吉利自由艦”就在寧波浙江吉利汽車總裝廠下線。而後吉利在寧波幾經擴張,加碼佈局新型整車製造工廠。2018年吉利在寧波已建成年產30萬輛的DMA(四大新平臺之一)工廠,用於生產其與沃爾沃共同開發的車型,其中包括新能源車型。
當下,寧波可為吉利汽車提供從圖紙到生產,再到整車試驗的一條龍服務,形成較為完備的產業生態。
“吉利汽車從台州出發,真正比較好的發展是從寧波開始的。”在2018年兩會期間,浙江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曾表示。當時,李書福還圍繞汽車產業提了兩點建議,一是智慧網聯汽車的發展是大勢所趨,基礎設施建設應儘早研究,以適應智慧汽車時代的需要;二是汽車電動化也是大勢所趨,這是一個比較長的過程,宜提前準備解決方案。
正是在2018年,極氪智慧工廠開始動工,總投資達100億元。2020年,該工廠還入選了浙江省首批“未來工廠”,成為浙江智慧製造的一個典型案例。
隨著今年5月極氪智慧工廠投入試生產,吉利控股集團與寧波市政府簽下戰略合作協議,確定極氪智慧科技公司全球總部落戶寧波。
實際上,吉利佈局在寧波的純電專案不止極氪一個。去年,吉利控股集團和梅賽德斯-賓士股份公司宣佈,雙方組建的smart品牌全球合資公司“智馬達汽車有限公司”正式成立,smart合資公司全球總部也正式簽約落戶寧波杭州灣新區。
此前,寧波新能源汽車主要聚焦於客車、電機、電控等領域,並且生產基地較多,缺少企業總部。極氪與smart兩大品牌總部的落戶,也為寧波新能源汽車開啟新的局面。
據《寧波市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到2022年寧波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含整車、電池、電機及電控)要大幅增長。其中,力爭到2022年,全市新能源汽車產能達到40萬輛。
據瞭解,極氪智慧工廠達產後預計可實現年產30萬輛的產能,新增年產值超500億元,利稅65億元。首批純電汽車架構smart產品預計將於2022年推出,目前官方尚未公佈新工廠的選址情況。
長三角城市形成三大梯隊
新能源汽車正在長三角多點開花。
去年,蔚來中國總部正式落戶合肥,合肥“大手筆”投資造車新勢力,掀起“新能源汽車之都”的爭奪戰,也在長三角引起連鎖反應。當時就有風聲傳出合肥還將繼續加碼造車新勢力,投資零跑汽車。
出人意料的是,最終與零跑汽車達成合作的城市不是合肥,而是杭州。今年8月零跑汽車完成新一輪融資,總金額45億元,由中金資本領投,杭州國資參與投資。其中,杭州國資投資金額達30億元。
7月,零跑汽車斥資2.13億元摘下了杭州錢塘區40公頃工業用地。據“杭州前進智造園”釋出的資訊,零跑新能源汽車專案三期全面建成達產後,年產量將達到20萬輛,產值300億元。
除了零跑汽車總部,在生產基地方面,杭州還擁有吉利汽車佈局的新能源專案。從2016年開始,吉利在杭州大江東加碼佈局生產基地。據瞭解,杭州大江東吉利工廠從明年開始將投產三款吉利新能源汽車。
整個“十四五”期間,將是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視窗期。杭州也提出要搶抓機遇,著力實現換道超車,力爭到2025年,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成為主導性產業,實現汽車產業總產值2500億元。
從落戶新能源車企總部的角度觀察,當下合肥、寧波、杭州已形成長三角城市“造車”的第二梯隊。往上,上海可謂一家獨大,擁有威馬、哪吒、愛馳、智己、R汽車等一眾新能源車企總部,其中既包括了造車新勢力,也包括了由上汽集團孵化的新品牌。往下,浙江紹興、安徽銅陵、安徽蕪湖等城市組成了第三梯隊,分別擁有天際汽車、奇點汽車總部、奇瑞新能源總部。
相對而言,江蘇新能源乘用車產業呈現出“弱品牌、強生產”的特點,雖鮮有知名新能源汽車品牌總部(尤其是造車新勢力),但多城佈局有大型生產基地。例如高合汽車首款量產車來自江蘇鹽城的華人運通高合工廠。同時近年來,常州落戶有北汽新能源高階產業基地,蘇州落戶有奇點汽車生產基地。
此前,江蘇工信廳曾提出,引導南京、常州、蘇州、揚州等市新能源汽車企業整合重組。近期釋出的《江蘇省“十四五”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規劃》也對新能源汽車部分提出了“培育整車知名品牌和生態主導型企業”的要求。
今年以來,新能源汽車行業景氣度持續高漲,不僅傳統車企和造車新勢力在賽道追逐,房企、家電和網際網路巨頭等也開始“跨界”造車。當下,新能源汽車的賽道剛拉開帷幕,汽車產業的價值鏈正在迅速變化,各地對新能源汽車人才的爭奪也愈發激烈,各大車企仍面臨不確定性。對於城市而言,角逐“新能源汽車之都”的道路還很長。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