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一女子畢業9年摳出兩套房的話題引發網友熱議。
作為一個普通白領的南京已婚女孩王神愛,她在節目《和陌生人說話》中提到她和丈夫每月儲蓄率達90%,畢業九年貸款買了兩套房。大家都認為家是港灣,王神愛也不例外。
因為從小缺乏安全感,大學還沒畢業的王神愛透過勤工儉學便已經在家附近的小城買了一套房,工作後的她對於攢錢買房的意願更加強烈,視奢侈品如洪水猛獸。
每年買衣開銷不超百元、不參加聚會,女子畢業9年“摳”出兩套房。
看到這,不少人都是驚歎連連,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剛開始工作的一至兩年,往往都是社會上面最強勁的消費群體。
2021年9月3日,央行釋出的《消費者金融素養調查分析報告》,從金融知識、金融行為、金融態度、金融技能四個維度對中國消費者的整體金融素養水平進行綜合分析。
一些資料是非常令人意外的。比如在儲蓄方面,資料顯示,有56.6%的受訪者近兩年沒有儲蓄行為,而且年輕人的比例高於中年人,說白了,就是有超過一半的人屬於“月光族”。
而在儲蓄少和負債增加的背景之下,資料顯示,在面對相當於三個月收入的意外支出時,有21.68%的人是無法應對的。
於是入不敷出、月光一族是很多職場新人逃不脫的命運。
更有甚者貸款,用花唄等,花未來的錢滿足自己現時的慾望,每個月工資放下來還沒有在你的餘額存多久就所剩無幾了。
這樣的我們談什麼買房子?談什麼給自己安全感?
我有一個初中同學,初中的時候她讀書成績很好,後面不知道因為學習心思沒放在學習上面,導致成績退步很大,後面沒有考上高中,去讀了中專,畢業後就直接去就業了。
在前年的時候,她發了一條水滴籌,上面是給她爸爸籌款的,他爸爸才50幾歲,突發腦溢血,後面檢查是腦幹出問題了,很難治。
他們家本身好像就經濟一般,已經自費五萬多了,後面還有一大筆的錢沒有著落。我看到心情很不是滋味的,因為平時沒和她聯絡過,只是初中的時候加了QQ,後面忘記怎麼加到的微信,我問候了她一句,然後再水滴籌上面轉了一筆錢。
她裡面寫的一句話我至今記憶猶新,她說:我一個月的工資是3500,而我爸住一天ICU要4000多,現在的我已經無力支付他的醫療費用了。
我感到心酸,然而現實就是這樣不是嗎?
在你沒能力的時候,現實該怎麼殘酷一點都不會心慈手軟。
在那時的我心裡,我很感謝我的媽媽爸爸身體很健康。
我現在不知道我那同學的父親怎麼樣了,我沒有問,但願一切安好。
我想說,不管你是攢錢給自己一個家,給自己好的生活,還是存錢給父母一個有病治病的保障,我們都應該在現在還能奮鬥年紀,逃離那些“吃人”的消費坑,該花的錢可以去花,不該花的錢我們就要三思而後行了。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我們把40塊錢放在錢包裡,每天可以取出32塊錢作為費用,這就表示我們的錢包膨脹了,當我們開始覺得我們的錢包重量增加時,那麼你就能開始慢慢遠離“月光族”了。
不要認為上面的道理簡單,當我們的費用支出不超過全部收入的80%時,我們心裡就會認為生活過得不錯了,不會像以前把生活過得非常窮困。
所以想要擁有更多財富的你,一定要合理支配你這收入的20%,或者你可以做得更加優秀,存更多的錢,也可以學著讓這些錢去錢生錢。
遠離“月光族”,存一部分錢,讓未來的某一天,在生活對你殘忍時,你可以有能力去和它抗衡。
願大家一切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