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1949年9月,隨著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相繼勝利,全國絕大部分地區都已經獲得解放,只剩華東、中南、西南、西北等戰場上還殘留著一定的國民黨潰軍(到1950年6月也都全部殲滅了)。而在長達10多年的浴血奮戰中,人民軍隊是愈戰愈勇、精神面貌和武器裝備也是越來越好;尤其是透過解放戰爭中的眾多戰役和戰鬥,如遼瀋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渡江戰役等,解放軍繳獲了不少美式、德式、英式和日式裝備,不僅擁有了自己的坦克裝甲部隊,還擁有了自己的空軍,整體實力突飛猛進。而這段時間也正是解放軍武器裝備的“萬國牌”過渡時期。
1949年,美式登陸艇,艇艏是日本大正十一式和捷克式輕機槍混搭
但無論時代怎麼變,到了1949年,我軍指戰員還是身著樸素的淺黃色單衣/棉大衣,一如既往的勤儉節約;雖然略顯土氣,不過也依然擋不住他們積極向上、鬥志昂揚的精氣神。從照片來看,當時解放軍中老兵不少,當然也有許多青少年,一個個稚嫩的面孔象徵著中國勃勃的生機和希望。作戰時,戰士們眼裡能夠投射出令敵人膽寒的殺氣;列操訓練時,各個精神抖擻、筆直挺拔。
只不過到了1949年,解放軍各部隊配備的武器裝備倒是五花八門了,號稱是“萬國牌”,讓人看的眼花繚亂,足見武器的雜亂不統一。那麼,這個武器的紛亂不統一究竟到了什麼程度呢?
據瞭解,截止1949年9月,由原華野、中野、東野和西野改編而來的四大野戰軍,不僅在軍裝上仍有差別,在武器上更是差異巨大,眼尖的人都可以透過武器來辨別部隊所屬了。舉幾個例子,以四野為例,第四野戰軍曾經從蘇軍那裡接收了大量的日軍裝備,包括70萬支步槍、12000-14000挺輕重機槍以及各式大炮/迫擊炮3000多門,所以日式裝備為主。而華野(即第三野戰軍)則由於戰場位置原因、殲滅的國民黨美械部隊比較多,同時保留有大量日式武器,所以其下轄的許多團級甚至是師級部隊都是清一色的美式裝備,或是美日武器混裝。
在重武器——坦克/裝甲車方面,解放軍繳獲的武器有美國的、日本的、英國的還有義大利的,大小不一、口徑不一,著實給我軍後勤保障增添了不少難度。
在空中方面,解放軍1949年受閱的空軍戰機更是五花八門、東拼西湊,有戰鬥機、運輸機、教練機、轟炸機、通訊機,具體資料是9架P-51型“野馬”戰鬥機、2架蚊式戰鬥機,3架C-46型運輸機,1架L-5型通訊聯絡機以及2架PT-19型初級教練機,戰機主要來自美國和英國。
一晃眼,歲月如梭,如今的解放軍海陸空三軍早已裝備國產製式武器,效能先進、規模龐大、後勤保障高效,早已不再是過去那個“萬國牌”軍隊了。不過,隔壁咖哩國倒是繼承了“萬國牌”的名頭,而且還在繼續越走越深。
本文系獨家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絡授權,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