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就是意的一種,還有意的外在形式也是神,所以神意是分不開的,與氣關係也很緊密,氣質也是一種神。但我們太極拳所需要的神主要是一種注意力,一種捕捉資訊處理資訊的能力,一種不思而得不勉而中的能力——資訊捕捉,資訊處理與技術緊密結合,融為一體。
古人把神分為識神和元神,那就是因為有意識與無意識、費心與不費心的區別。可見,古人就已經知道神與意既聯絡又有區別了。他們把意也當作神,只是稱為識神,把狹義的神稱為元神。我們練太極拳要研究的就是元神。
《莊子·庖丁解牛》中提到了“官知止,而神欲行”,什麼是“官知止而神欲行”呢?就是“以神遇不以目視”。官是指各種感覺器官,官知,就是器官的知覺,止就是停止不用。神行就是用神去感知。具體到解牛就是不用眼看,用神感知和指揮刀,可見神打併不是用神打人,而是用神指揮身體打人。其實神還是眼神,但是不需要勞心、睜眼去看。說到底還是經驗,還是手熟,不再需要集中過多的注意力。
《大學·中庸》也講“知止”,知止的來歷也是格物致知,實際上還是熟練才能得到。
王宗嶽的《太極拳拳論》也說“由著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至神明”。
這一切都告訴我們,要練到神知,必須是熟練,必須達到不用故意用眼看自能瞧見,不用故意用耳聽自能聽到,不用用心想怎麼應付就能出手的程度。
神的要求跟雷達是一個道理。
雷達需要抗干擾,神需要定力;雷達需要功能強大,探測距離遠,高中低全覆蓋。神也需要功能強大,甚至有人提出有預知能力,那就是直覺;雷達需要快速反應,快速收集資訊,快速處理資訊。神也必須靈敏而準確。
知道了神的意思和神的要求,才能知道神如何訓練。
太極拳為何重意?
就是為了練神,因為神是意的高階階段,是虛沖階段,是不費心費力而效率極高的階段。
練無先得練有,必須經歷由無到有,再由有到無的過程。絕大多數人是幻想由無到無,那樣省事卻永遠無法實現。
因此,透過意來練神,先要練專一,再練虛無。
透過不斷地自我暗示練沉著,養成沉著的習慣,有一直具有沉著的心理追求。
其次,透過氣來練神。
透過氣練神,一定要練斂氣,不要練鼓盪,要追求靜,只有靜才能定,才能虛。
因此,輕練慢練一是為了練得工整,不落動作,二是為了練氣凝神。這只是有目的的訓練,並不是太極拳的目標或者追求,更不是它的標誌。
最主要的是透過動作完成導引。完整一氣,靜心凝神,先練專一。而著法的神也需要動作熟練,此神是指高明。拳法之神與感知之神因為關係緊密所以幾乎分不清彼此。
練神的心法當然就是敬、卑、靜、松、定、沉著一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