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彩鸛在樹上叢集活動,溼地附近的大樹是彩鸛築巢的理想之地。(全景供圖)
彩鸛是顏值很高的鸛鳥,粉紅的背羽猶如一朵芙蓉在大自然中若隱若現。彩鸛曾被認為在中國滅絕,現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這是彩鸛的一張標準照。它們橙黃色的大嘴粗且長,略向下彎曲的形態十分像䴉科鳥類的喙形。這也是它們夾取食物的有力工具。彩鸛主要以小魚為食,也吃蛙、昆蟲等動物性食物,偶爾吃少許植物性食物。(視覺中國供圖)
彩鸛又名白頭䴉鸛, 由彭南特(Pennant)依據採集地斯里蘭卡的標本於1796年描述命名,後來經過羅斯才爾德、邁爾等人的分類釐定,最終確定為屬名Ibis,用䴉做這種鳥的屬名,是因為它的喙略向下彎曲,與䴉科鳥類的喙形相似。彩鸛分佈於印度、斯里蘭卡、緬甸、泰國、柬埔寨和越南,在中國屬於罕見鳥種。雖然文獻記錄彩鸛在中國分佈於河北沿海,四川東部,長江下游,福建、廣東及海南島,但是改革開放40多年,在中國很少有彩鸛的觀察報道。雲南東南部蒙自的彩鸛,還是20世紀二三十年代由班斯(Bangs)和菲利普斯(Phillips)觀察記錄,當時他們採集了5只標本。
兩隻彩鸛在泥灘上一起行走,步伐一致,橙黃色的大嘴和粉色的細長雙腿非常醒目。它們頭部前端裸露無羽,在繁殖期會呈現紅色,非繁殖期為橙色。攝影 / 谷秀英(鳥網·草木穀子)
彩鸛體羽大部分為白色,飛羽和尾羽為黑色並有綠色金屬光澤。胸部有寬闊的黑色帶白斑的胸帶。出沒於多植被的湖泊、河流、沼澤、農田等地。分佈於南亞和東南亞。過去在中國很常見,但近年僅貴州、廣東有迷鳥記錄。
兩隻彩鸛互相擦頸,好似擁抱,這也許是它們的一種溝通方式。(視覺中國供圖)
中國最近的彩鸛觀察記錄,是2013年15只彩鸛亞成鳥,夏天不知道從哪裡飛到貴州威寧草海,10月份離開。從此中國未再有觀察記錄。(資訊來源 《森林與人類》雜誌 作者 韓聯憲 編輯 王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