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閩南人的童年記憶裡,貢糖是婚嫁時才能吃到的滋味,是融化在嘴裡的香甜。貢糖這個名字最開始的來源是因為這是一種供奉到宮廷的甜品,直到現在,雖然這已經是一種大眾的小吃了,但是精緻的風度仍然沒變,從做法到口味,還是一樣的講究。
放棄生意回農村賣小吃
在上海就有一個原本是做服裝生意的老闆,放棄自己熱門的本業,回到鄉下專心做這種小吃,它的吸引力也可見一斑。為什麼選擇了這一種糖果呢?老闆說一是因為這是自己兒時的記憶,他們家三代人做這個小吃已經86年,自己也放不下,再一個也因為它的寓意很好,原材料花生就有“好事發生”的諧音,又是宮廷甜點,做起來就讓人心情很好。
做傳統小吃最大的阻力就是收入的問題。因為人工投入大,但是通常售價又很親民,所以傳統飲食很容易沒落。為了避免這種情況,老闆潛心鑽研了幾年的時間,將一部分傳統工藝用現代機械化取代,大大節省了人工成本,提高了收益,於是逐漸收了很多的學徒和工人,糖果的生產也慢慢進入了機械化。老闆現在雖然不親力參與制作,但是精力都放在了研發上,希望讓我們的傳統美食能夠長久地延續下去。
改良後日賣600斤
經過改良的貢糖生產效率大大提升,8元1斤每天能賣出600多斤,銷量驚人。在碾壓、攪拌、熬煮這些步驟都用現代化機器代替,既保留了傳統的味道,又能用現代化工藝把產品做得更好,但是在壓皮、做條、切塊等糖果成型的步驟,是非常需要人工的經驗和感覺,是無法用機器代替的。在專業師傅的手下,一整塊糖皮被擀得厚度一致,包的餡料嚴絲合縫,什麼時候需要慢,什麼時候需要快,真是讓人好奇這得需要多少年的功夫呀!
口味香甜寓意和美
貢糖賣得最好的季節是下半年,尤其是農曆八九月的時候,宜喜的日子多,貢糖的銷量也就大;而且天氣不溫不涼,乾燥適宜,做出的貢糖也是最酥脆的。一直到年底甚至開年後,對貢糖來說都是旺季。
成品貢糖一般都包裝好,可以增加它的保質時間,也方便外地顧客採買。貢糖外皮是花生粉和麥芽糖混合製成,是甜的;包的餡是黑芝麻、五香粉、蒜,是鹹的。這樣的搭配很有智慧,口感豐富,又用鹹味化解了甜味的膩,軟糯但不粘牙,香甜又帶有韌度,確實很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