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6月,日本海軍聯合艦隊調集了9艘航空母艦,企圖在美軍攻擊馬利亞納群島之際,對斯普魯恩斯的第五艦隊進行致命打擊。
馬里亞納海戰拉開了帷幕。
6月19日上午,就在日軍忙於組織空中攻擊時,來自水下的威脅悄無聲息地逼近了小澤中將的旗艦“大鳳”號。
8時10分,“大鳳”號正以27節的高速迎風疾馳,—架架艦載機正從甲板上騰空而起,許多艦員都聚集在飛行甲板兩側,拼命地揮動著帽子送行。
這時,他們發現—架已經起飛的彗星式轟炸機突然轉向,在人們的驚呼聲中向旗艦右舷前方的海面俯衝下去,一頭扎進深藍色的海水中。幾乎與此同時,從彗星墜海的方向一道魚雷航跡向“大鳳”艦首右舷快速延伸。
警戒哨大聲報警,艦長菊池朝三急令左滿舵規避,但—切都晚了,伴隨著一聲悶響,在艦首前部升降機右舷附近竄起一道水柱,碩大的艦體也顫抖了—下。
顯然,那架彗星的駕駛員發現了魚雷並試圖犧牲自己將其撞毀,但沒有成功。
這吹突如其來的魚雷是由詹姆斯指揮的“大青花魚”號潛艇發射的,“大青花魚”號在5300米距離上以小扇面齊射6枚魚雷,前5枚都從“大鳳”艦尾方向錯過了目標,只有最後一枚擊中了“大鳳”號右舷前部的電機艙。
當魚雷命中時,“大鳳”號上出現了—陣慌亂,但很快就平息下來。從理論上說,一枚魚雷是奈何不了有重甲護身的“大鳳”號的。
最重要的問題是由於前部升降機卡住,使飛行甲板上出現了一個大洞,無法起降飛機,於是小澤命令立即修理,同時將部分飛機轉移到“瑞鶴”號上。
就在損管人員手忙腳亂地用各種材料填補漏洞時,一個更致命的損傷卻被忽略了。
魚雷爆炸震裂了前部油艙,致使原油迅速汽化,並從細小的裂縫中向機庫瀰漫。
由於“大鳳”號出於防護考慮採用封閉式艦首和封閉式機庫,通風不良,導致油氣在艦體內積聚,彷彿一枚定時炸彈開始倒計時。
下午14時,前部升降機的洞口已經被蓋住,這時艦員們聞到機庫裡濃重的汽油味,眼睛也有刺痛感。
油氣洩露的訊息讓損管部門長毛骨悚然,他在艦內通話器中急呼:“禁止吸菸!開啟舷窗、艙口通風!快!”
此時,那些讓“大鳳”號引以為豪的防護設計反而成了催命的符咒。前部升降機出口已經堵死,使封閉的艦首失去了主要的通風口,而封閉式機庫也無法開啟通風,無奈之下戴著防毒面具的損管隊員只能使用鐵錘、鐵棒在機庫壁上開孔,將油氣排出。
然而,鐵器撞擊艙壁產生的火花最終引發了大爆炸。
14時32分,在被魚雷擊中後的6小時22分,劇烈的爆炸從“大鳳”號前部迅速蔓延至全艦。
厚重的飛行甲板在猛烈的衝擊下竟像薄鐵皮一樣扭曲、變形、破裂。艙壁大片大片地崩落,熾烈的火焰從兩舷噴湧而出,將各種殘骸、碎片和焦黑的屍體拋向空中。
16時28分,日本帝國海軍最新銳的航母消失在塞班島西南500海里的碧波中,艦上660人陣亡,此時距離“大鳳”號建成服役不過三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