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抗戰期間,華北的八路軍愛打日偽軍的炮樓,稱之為“端炮樓”。
首要目的當然是為了消滅日偽軍的有生力量,其次是為了打破日偽軍的封鎖,最後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甚至有時候是最重要的原因,為了繳獲槍支彈藥糧食。
所以八路軍眼饞鬼子偽軍炮樓裡面的三八大蓋歪把子,還有幾千發子彈,整天琢磨著打炮樓。
防禦工事一般都修得又低又矮,力爭不讓敵人發現,比如鋼筋水泥混凝土碉堡。這種高大的磚砌炮樓,是對付不了國軍的戰防炮的。要是鬼子敢在太平洋島嶼上修這樣高大的炮樓,會把美國人的牙齒笑掉。同樣德國人敢在蘇德前線修這樣的炮樓,也會把蘇聯人笑死。
但是鬼子就敢在華北大地上修這樣的炮樓,擺明欺負你八路軍缺乏攻堅武器,如果八路軍每個團的手上都有九二式步兵炮,那華北大地上保證一個炮樓都沒有,更別提李雲龍的獨立團還有一門義大利炮了。
為了打炮樓,八路軍總部軍工部門還開展了迫擊炮平射的改裝研究,目的就是為了對付這二戰中及其落後的防禦工事。
可就是迫擊炮平射,那得有迫擊炮才行啊。鬼子的九二式步兵炮又叫大隊炮,就是鬼子步兵大隊裝備的,鬼子大隊跟八路軍營一級差不多,可八路軍不要說營一級沒有迫擊炮,甚至團一級連重機槍都沒有一挺。比如八路軍膠東軍區西海獨立二團,直到1945年才擁有了第一挺重機槍,由於水冷套是用黃銅製作的,被幹部戰士稱為“老黃牛”,這已經是山東八路軍寶貝一般的重武器了,戰功赫赫。
二、
缺乏戰防炮步兵炮義大利炮就不打日偽軍炮樓了?
八路軍當然不會這樣想。
沒炮咱們上坦克!
所以土坦克就橫空出世了。
一般土坦克有兩種,一種是用架子車改的:
四個軲轆的車放個桌子,桌子上面蓋上多層棉被澆上水和土,戰士們進到八仙桌的底下,就很好能夠受到保護,不會受到傷亡,而且就能推著車子運動到敵人的碉堡,崗樓底下,可以把敵人的碉堡炸掉。
另一種大家知道的比較多,是八仙桌改的:
“我們準備了兩張八仙桌,還有二十多床舊被子,十多把鍘刀、鐮刀和一架梯子。然後把兩張桌子並在一起,把中間的桌腿綁牢,把用開水浸透了的棉被一層層的矇住桌子,造成長方形的東西。
用鐮刀砍鐵絲網的時候被偽軍發覺了,偽軍就開槍打,但是這個黑乎乎的長條傢伙根本沒停,子彈壓根沒有穿透,黑乎乎的傢伙越打越往前,眼看就要接近碉堡了,偽軍就更慌了,一個士兵從槍眼裡扔了一顆手榴彈出去,這顆手榴彈落在“土坦克”後面,炸傷了幾個人,原來後面沒有用棉被擋住,所以抬後面那張八仙桌的幾個戰士的屁股和腿上就捱了幾塊彈片,這時候莒縣大隊掩護土坦克的機槍和土炮一起向偽軍開火,壓住了敵人的火力。土坦克就迅速地靠近了碉堡的門,然後,把土坦克掉過頭來,前面擋得住子彈的地方也擋得住彈片。這時候戰士們鑽出來用鍘刀連砍帶砸,把炮樓的鐵門弄倒衝了進去,偽軍只好舉手投降。
這是一個真實的戰例,即八路軍的莒縣大隊用土坦克把楊家嶺的碉堡打了下來。出自於《軍史旁編》 陸軍三十八軍政治部 (336團事蹟)。
1948年8月14日,河北省肅寧縣人民地方武裝,攻打該縣城國民黨守軍時,也使用了這種“土坦克”。
山東軍區十四團的副排長,拼刺英雄任常倫也用過土坦克這種攻堅戰術。
三、
現在我們知道這是真實的戰例,像三十八軍政治部編撰的《軍史旁編》可不是地攤文。
可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懷疑呢?
大家主要懷疑的是八仙桌加棉被能擋住三八大蓋和歪把子近距離射出的子彈嗎?
比如作家薩沙就專門發文談論過這個問題的,他的觀點認為擋不住:
問題來了,在150米內,就算有了多層溼被子加上八仙桌,能夠擋得住6.5毫米步槍彈嗎?看來它射穿多層棉被,絕對是沒有問題的。
在這麼近的距離,6.5毫米步槍彈可以有效穿透這麼多層被子,再射穿八仙桌嗎?這個很難說,擋不住的可能性比較大。
結果遇上了較真的試驗黨,他們就找來三八大蓋,用木板棉被模擬土坦克:
試驗的土坦克結構,桌子用1.25英寸(31.75毫米)厚的松木板模擬,先在上面鋪層1英寸(25.4毫米)厚的沙子,再鋪層用水浸溼的薄棉被,然後再鋪層1英寸沙子,最後再鋪層用水浸溼的薄棉被。
三八大蓋用140格令圓頭彈,距離30米,入射角約45度(模擬炮樓向下射擊)。
(老卡解釋一句,三八大蓋所用的六五彈,也就是6.5毫米有坂彈前期有圓頭彈的,140格令相當於9克的彈頭。需要指出的是,全面抗戰後,三八大蓋幾乎沒有再使用圓頭彈的)
兩層沙子加兩層棉被,三八大蓋在30米外沒有擊穿木板,當然棉被是肯定擊穿了的。
試驗繼續進行,去掉一層沙子和一層棉被後的結果:
老卡知道大家急著想說什麼,“圓頭彈!圓頭彈”!
圓頭彈穿透力太差,換尖頭彈肯定能擊穿!
老卡告訴你,不管圓頭尖頭,三八大蓋在這種情形下都擊不穿土坦克!
先不說第一張圖片已經說明,八路軍也是先進行了試驗之後才採用這種辦法的。這個道理好理解吧。
以前農民被子都是老棉被,都是實心棉花,又厚又重。一個棉被10多斤的都有!當時八仙桌所用木料也遠比現在一般家庭用的厚實堅固得多。
實際上莒縣大隊他們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入射角度加細長的彈頭遇阻的翻滾、不同材質產生的彈道改變,最後被堅硬的八仙桌桌面擋住,或者這樣說所有人都明白了,如果在八仙桌上面堆一層沙袋,是不是肯定能擋住子彈?
為什麼不這樣做呢?太重了嘛,後來試驗用多層被水浸溼的棉被再中間夾層土就能達到同樣的效果,當然用相對輕巧的辦法。明白這個道理就犯不著在貼吧裡面打嘴仗了,怎麼發現的?試唄。
老卡再來說土坦克防彈的三個理論依據:
1.射擊角度。土坦克是用來攻堅的,子彈射入方向一般是斜向下,並非垂直射入,而斜射遇阻極易改變方向或者翻滾,穿透能力急劇下降。
2.“複合材料”。複合材料比均質材料防彈效果強太多是眾所周知的,比如T-64的前複合裝甲由外層為80毫米厚鋼質裝甲,中間層為104毫米厚的玻璃纖維板,內層為20毫米厚的鋼質裝甲構成,鋼製裝甲總共才100毫米厚,前主裝甲抗穿甲彈能力幾乎增加200%,接近300毫米均質裝甲鋼的防護水準;抗破甲彈能力幾乎增加500%,達到約600毫米均質裝甲鋼的防護水準。
但是很顯然,單獨用均質裝甲鋼達不到這個防護水平,至於單獨用104毫米玻璃纖維板來防穿甲彈更是不可想象。
所以,單獨用浸溼棉被防不了,單獨用八仙桌也防不了,但數層棉被浸溼加泥土加八仙桌後就能防彈了。不要說用三八大蓋打不穿,老外甚至用使用7.7毫米全威力彈的李-恩菲爾德步槍實驗過,照樣不能擊穿“土坦克”。
3.我們知道,二戰美軍醫療部門的統計,6.5mm步槍彈在存速超過2400f/s時(約730m/s),擊中人體後會從彈頭尾部開始變形甚至碎裂。按照三八式步槍的射表,100m距離上彈頭存速為701m/s,也就是說,只有100m不到的距離上射擊才會有這種效果。
彈頭變形乃至破碎實際上是釋放彈頭所含能量的過程,由於歪把子和三八大蓋在近距離上射中“土坦克”,此時彈頭的變形和破碎在浸溼的棉被和夾雜的泥土中發生,變形甚至破碎的彈頭自然無力再穿透八仙桌的桌面了。
四、
現在我們知道土坦克確實能擋住三八大蓋和歪把子,為什麼並沒有普及開來呢?
這是因為防得住子彈防不了手榴彈擲榴彈。手榴彈在近處爆炸,衝擊波能掀翻土坦克,至於威力更大的擲榴彈和迫擊炮彈更不用說。
後來東北民主聯軍用這個土坦克在本溪歪頭山火車站,攻打國民黨207師一個加強連時使用過,當時207師加強連的主要陣地是一個二層的鋼筋水泥樓房。日本人修的很堅固。民主聯軍試圖用土坦克爆破這樓,但還沒到跟前,就被國軍的82迫擊炮掀翻了。
再說了,後來我軍繳獲了這麼多火炮,再用這種笨辦法就不必了,能用炮火解決的事情,絕不拿人命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