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豆腐是豆腐麼?這個問題昨天一下子擊中了我,我覺得它不是豆腐,就如同“死鬼”不是“鬼”一樣[做鬼臉]。
一說起懶豆腐,中原以南和中原以北都有這道菜,但是每個地方的做法和原材料是不一樣的。我在鄂西呆過幾年,那裡的懶豆腐也叫“合渣”,做法特別簡單,幹黃豆磨成面加入清水煮開,然後放入切碎的菜葉(常用的是青菜、白菜),有的加鹽,有的不加鹽。現在市面上有磨好包裝好的合渣面,三塊錢一包,很方便年輕人和遠在外鄉的遊子解饞。
相比之下,雲南的懶豆腐,那是值得款一下的。
馬子華先生著的 《雲南王龍雲》一書中 ,專門提到龍雲畢生最愛吃的不是山珍海味,也不是大魚大肉,就是這個懶豆腐。在雲南,從平民百姓到達官顯貴,愛這一道菜的不在少數。就算在飯店裡,價格也很親民,逼格如晟世仟和,也只才賣19元/份。
剛進入夏天的雲南菜市場,便多了毛豆這個小可愛。毛豆是黃豆的青春, 多出現在賣豆腐的攤位上,一雙靈巧的手將毛豆米從殼裡剝離出來,飽滿、鮮嫩、有獨特的清香味兒,渾身散發著淡淡的綠光。勤勞的小嫂子在攤位上支一個小石磨,剝好的嫩毛豆加少許清水放進石磨,推推轉轉,碧綠的漿汁就從石磨裡溢位,一縷一縷彙集進盆裡,就在一旁用勺子朝石磨中間的小洞里加豆子,一會兒看看豆子漏下去沒,一會兒看看石磨間的漿汁流進盆裡沒,一陣的忙活,臉蛋紅樸樸地,像加重的胭脂。
毛豆磨成糊以後,裡面要放什麼炒那就是千人千面了,最常見的是加西葫蘆、姜柄瓜、芹菜,喜歡辣的,放點小米辣或者幹辣椒段,炒至斷生(顏色變深,豆糊懶洋洋地吐著小泡泡時就熟了)根據個人口味加鹽、十三香、花椒麵等調味料,記得起鍋前一定要加兩滴香油,那是點睛之筆。
舀一勺炒好的懶豆腐,溫存的懶豆腐把軟軟彈彈的飯粒裹住,綿軟裡自有“分寸”,先是清香入鼻,然後是有層次的香味入喉,先開啟味蕾,再盡享溫軟香玉,這一口的滿足,快哉快哉!
就算沒有現成的豆糊賣,自己在家也可以用料理機操作的,當然,自己全程操作的一定更香,這和親自勞作時那份辛苦和喜悅是有關係的, 不信你試試。
注:圖片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