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麋鹿苑的科普設施區,你能看到一塊塊倒下的石板組成的大型多米諾骨牌。這些石板上刻著工業革命之後因為人類活動而滅絕的動物的名字。119塊石碑,默默講述著一個個引人深思的滅絕動物故事。今天,就讓我們從第一塊石碑,普通愚鳩的故事開始講起。
Common Dodo 渡渡鳥1681年滅絕
普通愚鳩就是我們常說的渡渡鳥。它是一種不會飛的鳥,僅產於非洲的島國模里西斯。渡渡鳥的體形臃腫,走起路來步履蹣跚,再加上一張大大的嘴巴,很多人誤認為它是雞的“近親”,其實它是一種長相奇特的“胖鴿子”。
千百年來小島上沒有天敵,渡渡鳥在進化中失去了飛翔能力,變得善於在地面上行走覓食,在樹林中建窩孵卵。因為生活區域狹小,人類登島之前渡渡鳥的種群數量也很有限。
16世紀後期,帶著槍支、獵犬的歐洲海員和殖民者來到了模里西斯島。其中就包括曾三次進行太平洋探險的有名的庫克船長。水手們見到不會飛的渡渡鳥都驚訝不已。而渡渡鳥和許多封閉生活在島上的動物一樣,對人類尚沒有警惕之心,反而好奇地上前觀望。
當歐洲人發現渡渡鳥行動笨拙,易於捕捉,很快將它們作為了狩獵目標和食物來源(雖然據說肉並不好吃)。許多渡渡鳥因此而慘遭殺害,原本不多的種群數量也不斷減少。人類還將還將貓、豬和老鼠等島上此前從未有過的動物帶到了模里西斯島,這成為渡渡鳥滅絕的一大原因。這些外來的動物有的是成年渡渡鳥的天敵,有的會破壞渡渡鳥的巢穴,使其幼鳥和蛋都不能倖免。
隨著時間的推移,渡渡鳥數量越來越少,17世紀中葉,地球上最後一隻渡渡鳥被人類殺害,從此,人們只能在博物館的標本室和畫家的畫作中才能窺見他們的身影。十分可惜的是,世界上連一隻渡渡鳥的完整標本也未能儲存,只有一幅荷蘭畫家1599年繪製的“愚鳩圖”供後人憑弔。
公眾號名稱: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
微訊號:bjast-wx
歡迎大家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