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都說“富不過三代”,如今激烈的社會競爭下,能活過三代的企業已經算是鳳毛麟角了。
而日本卻有 2 萬多家百年老字號,壽命超過五百年的企業有三十九家,而其中位列第一的金剛組已經存活超過一千四百多年了。
它也被《經濟學人》雜誌稱為世界上最長壽的公司。
令人更加意想不到的是,金剛組是靠著獨門的“一招鮮”在歷史長河中屹立不倒的!
一、株式會社金剛組發展歷程
金剛組的“一招鮮”並不是什麼神秘的行業,而是建築,但它又不是普通的房地產建築公司,金剛組從誕生之初到如今都專注於佛寺的建設。
依靠建造佛寺能夠有千年的歷史的積澱到了如今“大而不倒”的程度,這其中到底有什麼秘訣呢?
對於金剛組來說,這所謂“秘訣”並不是一張藏在錦囊裡的妙方,也不是一本“秘籍”,更不是兩三句玄妙口訣,它是有著千年積澱的“匠人精神”!
這一切要從它的成立之初說起。
金剛組成立於日本敏達天皇6年(公元578年),當時正值我國的南北朝時期,距離隋朝的建議還有三年的時間。
這一時期,佛教也從中國東傳到了日本。
在佛教中,佛寺是佛教徒安身立命的場所,是供奉佛經的聖地,很多時候佛寺甚至成為了佛教的象徵之一,因此對於佛寺的建造歷來頗受重視。
日本當時的聖德太子篤信佛法,為了祈佑國祚綿長、人民永安,他便從百濟(朝鮮半島西南部古國)花重金請來了著名建築師柳重光修造四天王寺。
日本難道沒有建築人才嗎,要特意從朝鮮請?
其實當時的朝鮮和日本一樣屬於儒家文化圈,當初漢武帝平定朝鮮半島後還設定了漢四郡,如今的平壤在當時就屬於樂浪郡。
而到了南北朝時期,朝鮮仍然為中國的諸侯國,因此這位柳重光可以說是半個中國人,他掌握了當時中國先進的建築技術——榫卯。
榫卯技術是一種木質建築技藝,木匠將木材介面打造成得凹凸不平,將木材嵌合銜接。使用這樣的方式,完全不需要用到釘子或者粘合劑,且穩定性很高,在中國古代建築中廣為沿用。
柳重光在日本招收了不少弟子,傳授給他們榫卯等建築手藝,成為了一個粗具規模的“建築團隊”,開始了四天王寺的修建。
柳重光在修建四天王寺時,借鑑了中國的佛寺建築工藝,又根據日本多地震、潮溼的地理環境,大膽採用南北為中軸,中門、塔、金堂、講堂一線排開的伽藍布局,這種一塔一金堂式的佈局結構。
四天王寺於594年建成便轟動日本,並在此後數百年間成為日本寺廟建設的正規化,如今仍然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佛寺建築之一。
柳重光作為建造者更是名滿天下。
後來,他接受日本的委託,成為了四大天王寺的守護者。在聖德太子的支援下,他改名為金剛重光,併成立了金剛組作為家族企業,專門承接皇家佛寺的修建。
在聖德太子的青睞下,金剛組於公元607年有承接了一個大專案,建成了純木結構的法隆寺,這是日本建造藝術史上的巔峰之作,金剛組也在日本的佛教建築業中確立了數一數二的地位。
在這之後的一千多年裡,金剛組成為日本最著名的佛寺建設者,名作有還大阪城和水戶三名園等等。
但金剛組並沒有妄自尊大,反而秉承了一種如佛教徒般的恪守、謹嚴、專注的態度。金剛組的大工們似乎一直就在力求自身的技藝的“純淨”,他們不刻意追求革新,速度緩慢,如同有一顆超凡脫俗的苦修之心。
二、第一次挫折-明治維新
寺廟的修建其實並沒有現代意義上的“竣工”概念,因為寺廟需要定期的修繕,於是日本皇室每年都會劃撥一大筆錢給金剛組,作為寺廟的後續維護資金,稱為“寺領”。
金剛組差不多是半個“國企”了。不僅如此,金剛組的工人們還相當於“國家公務員”,有穩定的收入和福利待遇。
可以說,金剛寺的命運是和日本佛教與日本皇室緊緊綁在一起的。日本王室穩定,佛教繁榮昌盛,金剛組也日趨壯大。
而當近代的浪潮衝擊了日本皇室和國家時,對於金剛組來說也是一次致命的打擊!
明治維新時期日本迎來了艱難的改革,隨著西方思想的傳入,佛教思想受到了抨擊,毀滅佛寺的現象時有發生,這段時期在日本歷史上被稱為“廢佛毀釋”。
對於金剛組來說,這相當於是被皇室政權所“拋棄”了,不僅當下沒有了收入來源,未來也希望渺茫,更受打擊的是四天王寺被逐漸廢棄,他們失去了維護了千餘年的寺領。
金剛組已經到了進退維谷的艱難境地。無奈之下,金剛組也不再指望皇室的扶持,決心獨立自主發展,將目光轉向民間市場,比如設計園林,規劃房屋設計圖等等。
成為一家“房地產建築公司”後,金剛組憑藉著精湛的技術和曾經皇室御用公司的光環,在民間市場上也受到了很大歡迎。
總之,金剛組跳出皇室的“避風港”,走向廣闊的社會,度過了第一次難關。
三、第二次挫折-世界大戰
第一次的挫折對金剛組來說已經很嚴重了,劫後餘生的他們根本沒意識到還有第二次更為致命的打擊。
日本國內環境並沒有穩定下來。二戰期間,日本實行全盤軍事化,民間百姓不是忙於避戰,就是在參戰,已經沒有人有閒情逸致考慮園林如何設計,也沒有充足的資金進行建設,日本國內的建築行業效益跌至冰點。
戰火不斷綿延,金剛組的生存空間越加逼仄,能接到的“私活”少得可憐,陷入無以為繼的境地。
金剛組的第37代領導金剛治一眼見家族振興無望竟在祖墳前選擇了自盡,金剛治的妻子不得不走馬上任,成為金剛組歷史上首位“難波女棟樑”。
為了渡過難關,他們選擇為軍方製造軍用木箱和棺材,成為軍方的“建築公司”。
在風雨飄搖的形勢下,昭和九年(1934年),四天王寺五重塔再次於颱風中被毀。金剛芳江帶領金剛組受命復建四天王寺,離開四天王寺很久的金剛組重新又回到了大眾的視野中。
不得不說,金剛組的執著和專注讓人歎為觀止,他們一直堅守著榫卯技術和傳統“組合式工法”,並將其珍視為家族妙法,絕不輕易求變。
這樣的精神也支撐著他們又一次渡過了危機。
四、第三次挫折-泡沫經濟
二戰結束後,日本百廢待興,大量民間、企業、國有建築被損壞,急需重建。重振威名的金剛組因為經驗豐富且技術精湛而收到了大量訂單。
但是面對全國範圍的各類建築中大部分都是鋼筋水泥製成的,金剛組的全木質技藝也展現了局限性。
於是,金剛組開始改革,擁抱現代化的時代潮流。
他們決定:成立株式會社。株式會社也就是有限公司的意思。
金剛組株式會社吸取了現代公司經營的一些有利模式,但是依舊保持了子傳世襲的公司繼承製度。
在技術方面,金剛組也在不斷順應時代的變化,認真瞭解學習鋼筋水泥的現代建築工藝,承接了大量現代建築訂單,跟上了時代的腳步。
但是,跟著時代走,享受著時代的福利的同時也不得不承受時代的危機。警惕危機,規避風險是每個現代企業應有的覺悟。
對於金剛組這一老牌建築公司來說,長期的因循守舊和深厚的家族傳統讓他們面對現代經濟危機缺乏現代的經驗。
二十世紀日本遭受了泡沫經濟危機,日本建築業急速萎縮,大量公司企業紛紛倒閉,從佛寺走向房地產的金剛組也沒能難逃一劫,遭遇了成立以來的最大危機。
一開始的時候,他們還參照以往經驗,仍舊以高度的專注和專業致力於建築行業,身心只要自身足夠穩固,內心足夠堅定,機遇不久就會眷顧他們,危機也會迎刃而解。
但這次幸運女神始終未能眷顧他們,公司經營狀況日益惡化,一步步走向了資不抵債的破產邊緣。
2006年,金剛組已經走向了末路,在最後的時刻,大阪著名的高松建設公司出手援助,出資將其收購。
高松建設公司對金剛組的傳統公司構架進行了重組,並指派公司副社長小川完二擔任金剛組的新社長,改變了原有的領導層,換用新的領導思路。
同時高松建設公司對金剛組進行大刀闊斧的整頓改革,舊金剛組除房地產部以外,還重新整合成立KG(“金剛”日語羅馬字kongo的縮寫)建設。
金剛組以新的方式在新社會中得以再次存活下去。
五、 株式會社金剛組長壽秘訣
要說金剛組真有什麼長壽秘訣,那就是“專注本業,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
面對時代的風雲際會,歷史車輪的滾滾向前,金剛組能夠始終保持初心,不斷磨練技術。
面對外來各種所謂先進技術、機器便捷、省力的誘惑,他們始終對傳統技術保持著敬畏與執著,一代代將老技術傳承下去。
如今檢修金剛組曾經建設過的佛寺、庭院,拆開柱子與橫樑連線的內側部位時,往往能見到“堅固田中”的字樣。
或許有人說,經歷了破產重組,金剛組早已不是當初那個由金剛重光創立的家族企業了。
事實上,自從金剛組面臨第一次危機,在全日本興起的“廢佛毀釋”運動中失去四天王寺的寺領,被皇室拋棄的那一刻起,那個家族式“國企”就已經不復存在了。
但是改變的只是架構,正如經歷第二次危機後,金剛組改組為株式會社的現代企業,第三次危機後被其他公司整改,這些經營制度的改變並沒有觸及它匠人精神的核心。
到如今的現代社會,金剛組仍然傳承著古老的“師徒制度”。一個學徒進入金剛組,必須先在老師傅的帶領下在3年時間內學完所有的木建築工序,然後再跟著師傅進行實踐操練,沉澱技術,精益求精,這樣要經過十年才能“出師”,在社會上獨當一面。
金剛組及其歷代的員工還保持著頑強拼搏的精神,他們堅守著本職工作,沒有忘記手握刨刀的姿勢,沒有忘記如何挑選上好的杉木材料,沒有放棄對於仕口、繼手工藝的堅持,沒有改變對佛寺建築的熱愛。
因此,只要社會再次需要他們,只需要有一個契機,金剛組足以再次興盛。
六、結語
日本的近代史大起大落,在歷史的浪潮中,太多的觀念和藝術經過了滌盪,金剛組以“最長壽”的事實證明了它恪守傳統的工匠精神的正確。
金剛組的故事雖然曲折傳奇,但帶給後人的啟發是無窮的。金剛組對於自我的苛刻要求,更蘊含著對於行業、家族和時代的責任與尊重。
其實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面對市場的瞬息萬變,面對機遇的稍縱即逝,我們都不應該以一顆浮躁之心去追逐熱點,追求“短、平、快”的效益,而是要努力沉澱技術,精益求精,花時間和精力好好打磨。
荀子《勸學》有句名言:"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出色、過硬的技藝是生命力的源泉,不放棄是解決困難的關鍵,擁抱時代靈活運用才是發展的正確方向。
筆名:煮咖啡談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