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牛牛,不怕困難。
盲猜一下,這是什麼劇的“應援詞”?
沒錯,竟然是《突圍》。
這部劇原名叫做《人民的財產》,是大名鼎鼎的《人民的名義》的續作。
可高熱度之下,其實難副嗎?
《突圍》展現出的4大硬傷,讓這部劇從頭到尾,都寫滿了三個字:
“不好看”。
第一,讓人看到腦殼疼的剪輯。
《突圍》的剪輯,真的是不多見的。
它能離譜到什麼程度:
就是當你看到一場對話時,本以為就夠無聊了。
結果,它沒一會就給你轉到另一場無聊的對話中去了。
把“對話”改成“開會”,也同樣適用。
最多的時候,《突圍》可以給你“四場同切”。
是讓觀眾們感受到緊張的氛圍嗎?
錯!
觀眾們被折騰的腦殼疼。
尤其是秦小沖和李順東喝酒的那場戲。
從秦小衝的“冤情”,到牛石豔的品格;
再從“天使”的含義,聊到李順東的愛情故事。
在《突圍》的神剪輯之下,這場戲整整持續了一集半之久。
它對於主線劇情有影響嗎?
幾乎沒有半毛錢的關係。
難不成這是影視劇注水的新方式?
先依靠剪輯擾亂觀眾的大腦,然後讓追劇的觀眾們暈暈乎乎的感覺不到在注水?
學到了。
第二,劇中的人物,過於符號化。
相對於《人民的名義》,《突圍》裡的人物,單薄得像一個個“紙片人”。
齊本安,一個被上級領導委以重任,被認為很有魄力的一個人。
幾乎20集了,能力體現在哪裡?
除了向李學習說明京州中福的問題,毫不避諱“家醜外揚”之外。
幾乎一件事也沒有做成。
秦小衝,也是被寄予厚望的一個人物。
原以為他和齊本安,一上一下,一明一暗,聯手打破京州中福的背後黑幕。
卻沒想到,他連作為一個工具人,都不合格。
石紅杏,京州中福問題最關鍵的人物,甚至沒有“之一”。
結果呢,看不到她到底在幹什麼。
掩蓋問題?
沒有實質性的措施。
如果向林滿江打小報告可以算的話,我收回上面那句話。
至於其他的:
范家慧,走過場的;
牛石豔,打醬油的;
皮丹,吉祥物。
他們這類人可以統稱為:
水戲份之必要選擇。
整部劇看下來,只有林滿江和牛俊傑有那麼一點意思。
一個極有可能是背後隱藏的大BOSS,一個是徹底的攪局者。
再想想《人民的名義》中的人物:
祁同偉、高育良、李達康、趙東來、趙瑞龍,甚至孫連城,個個人物形象豐滿。
甚至黃毛,都有了一絲被“原諒”的可能性。
第三,演員的表演,過於程式化。
其實這一點,和上面的人物形象,可以結合起來看。
其中的責任,一半是導演、編劇的,一半,則是主演們的。
開播之前,《突圍》的主創陣容,幾乎看不出有什麼問題。
導演沈嚴,再加上編劇周梅森,強強聯合。
主演靳東、閆妮、黃志忠、耿樂、句號、奚美娟。
哪一個,都是既有資歷,也有作品的實力派演員。
單獨拎出來一個,都可以說道說道。
可呈現出的結果呢?
靳東萬年不變的模式化表演,閆妮浮誇不在狀態,連黃志忠都幾乎沒有亮點。
句號飾演的陸建設,也遠沒有了《背靠背,臉對臉》中的深厚功力。
秦嵐飾演的范家慧,很多人批評她的表演痕跡過於嚴重。
這點我贊同。
但是就範家慧這個人物來說,誰來演,估計都好不到哪去。
潘之琳飾演的牛石豔,也是差不多的道理。
人物蒼白無力,和耿樂的“父女搭檔”年齡違和,已經“無藥可救”了。
第四,劇情節奏拖沓,不必要的戲份過多。
嚴格來說,《突圍》並不是一部懸疑劇。
它在本質上和《人民的名義》一樣。
需要透過多線敘事,把整個故事用波瀾不驚的語調講給觀眾們聽。
在劇集的前半段,誰黑誰白,就幾乎已經明瞭了。
所以觀眾們需要看的,已經不是結果,而是過程。
即上帝視角。
所以它和《人民的名義》一樣,需要用很多的對話來推動劇情。
但是《突圍》為什麼顯得尤為拖沓?
就是無意義的對話,實在是太多了。
牛石豔和范家慧的爭執,石紅杏和牛俊傑的吵架,齊本安的會上講話。
即使拋開合理性,存在的意義,也只是拉長劇集長度。
《突圍》的根本問題,不在於改名字和AI換臉。
甚至不在於刪減20多集的戲份。
它的問題,在於從選角,到改編,以及影視化製作的方方面面。
不管出於什麼原因,這,都算不上一桌“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