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一篇名為《賣米》的小說一經發表便引起了轟動,無數人為之落淚。
故事講的是主角瓊寶與母親在酷暑時,頂著太陽擔米去賣的故事,因為被黑心米販子壓價,米賣不出去,也沒法給父親買藥。
這雖然是虛構的小說,卻取材自作者真實的經歷。這篇小說獲得了當年北京大學首屆原創文學大賽的一等獎,獲得了“可入選小學必讀課本”的美譽。
而到了頒獎典禮那天,在萬眾矚目之下,寫出這篇佳作的作者卻缺席了典禮。
寫出這篇佳作的作者是誰?
又為何會缺席這樣重要的頒獎典禮呢?
小說《賣米》中的主角瓊寶其實就是作者本人的小名。她本名叫做張培祥,1979年10月6日出生在湖南醴(lǐ)陵縣的偏遠山區,家中非常貧困,父親身體虛弱,經常生病,母親更是患有小兒麻痺症,有一隻手癱瘓了,根本做不了重活,家裡還有一個年幼的弟弟。
出生在這種家庭中的張培祥,就沒有過上一天好日子,她年少時甚至完全不懂“好日子”是什麼感受。他們家的主要經濟來源,就是種植水稻,然後將收穫的大米擔去賣場販賣。但是他們家所在的地方非常偏遠,出門全是山路,因此年紀尚小的張培祥就必須幫著母親挑起米擔,走很遠很遠的路去賣米。
她家的兩隻扁擔,一擔能挑80斤,一擔能挑60斤。每次張培祥都會搶著去挑重的那一擔。米擔的重量與生活的重量統統壓在她瘦小的肩膀上,張培祥總能咬牙堅持下來。
賣米
在賣場,擠滿了來賣米的人,以及前來收購農民的米,再加好幾倍的價格賣去城裡的米販子。對張培祥這樣的家庭來說,一毛錢都重要得不得了。她與母親常常因為幾毛甚至幾分的價格差,拒絕賣給黑心米販子,結果在毒辣的太陽下暴曬一整天,最後一點米都沒賣出去,只能再擔著沉重的米擔返回家中。
小說《賣米》中催人淚下的情節,就是張培祥擔著米,走在那漫長崎嶇的山路上,將自己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所見所聞牢牢記下,在很多年後再將回憶挖出,創作出來的。這篇小說之所以能這麼打動閱讀它的人,就是因為字裡行間浸透了張培祥在山路上真情實感的漫思。
米擔沉重,生活也沉重,張培祥早早就在心中埋下了對大山之外的嚮往,迫切地想要走出去,改變自己,也要改變家人的命運。她知道讀書很重要,所以抓住一切機會,拼命地讀書,拼命地學習,她的成績總是全校最優異的,所有的老師都說她將來一定能考上大學。
可惜好景不長,在張培祥10歲的時候,她放學回家剛放下東西準備幫父母做活,就被父親叫到面前。父親看著女兒稚嫩的臉龐,於心不忍,猶豫了很久才跟她說:“瓊寶,你就不要上學了。”
張培祥十分錯愕,連忙問父親為什麼。父親幾乎是忍住了眼淚,才跟張培祥說出真相:“家裡太窮,沒錢供你上學了。”
張培祥還想為自己爭取,但她實在太清楚家中的難處,看著父親十分痛心的面容,張培祥怎麼也說不出哀求的話,最後只是點頭答應了。晚上她躲起來偷偷哭了一場,第二天就跟沒事人一樣,去地裡幫著母親勞作了。
張培祥一連好幾天不去上學,讓老師起了疑心。她的姑媽也知道了,怒氣衝衝跑到哥哥家裡,質問這是怎麼回事。但不用張培祥父親開口,她的姑媽看著他們家破舊的房子,也知道事情的原因。姑媽實在不忍心看著張培祥這樣一個好苗子,就這樣被家庭拖累,於是將張培祥帶走,供她繼續上學。
只有失去過,才更能懂得珍惜。張培祥太害怕再次失去讀書的機會了,重返學校後更加努力地讀書,最後以第一的成績考入了當地最好的中學醴陵一中。但因為學費太高,她父親只能忍痛讓她去了一所普通的中學讀書。
張培祥的堂叔是個老師,就在醴陵四中任教。他聽說訊息後,十分心疼,就同張培祥的父親商量了一下,安排張培祥到自己任教的四中裡讀書。就算讀書的事不用再操心了,張培祥還是安穩不下來。她時常趁著課餘時間,在學校附近找些工作,賺一點開支緩解父母的重擔。
為此,張培祥畢業時就想填報中專,早點出來工作。可能就是天無絕人之路,這一次能幫張培祥的人再次從天而降。她就讀的醴陵四中校長認為張培祥是他這麼多年見過的最聰明也最努力的孩子,他不能讓這樣的好孩子埋沒,於是把張培祥從中專考場上拉回來,讓她放心大膽地去考高中,學費由他負責。
張培祥沒有辜負校長的期望,以高分考入了當地最好的高中。在所有人都覺得張培祥之後的路一定會平坦,她只要為高考努力時,變故再次發生了——張培祥的父親得了腎結石,母親查出乳腺癌。
這對張培祥來說幾乎天塌下來了,她以為這次自己真的沒辦法再讀書了,於是偷偷跑出去打工。校長得知後,急得四處託人尋找她,電話號碼打了滿滿一本,才終於把張培祥叫回來。
張培祥一回來,就被校長拉住了手。她聽到校長用不容拒絕的語氣說:“你的任務就是好好讀書,其他的事情我們來辦。”張培祥終於忍不住,當眾落下了眼淚。
1997年,張培祥參加了高考,成為了當年株洲地區的文科狀元,在全省排名第五,順利地考入了北京大學的法學系。知道訊息的人都喜笑顏開,發自內心的為她高興。張培祥終於考出了大山,她一定能有一個光明的未來。
在大學裡,張培祥獲得了充分展現自我才華的機會。她為自己規劃好了生活,在讀書學習的同時還常常去打工,不僅從不問家中要錢,還時常寄錢回家,補貼家人。分心打工沒有耽誤她的學業,在大學讀書的四年,張培祥的成績一直都名列前茅,每年都能拿到獎學金,畢業後順利考上了研究生。
也是在這期間,張培祥發掘了自己在文學方面的愛好與天賦,寫出了包括《大話紅樓》在內的諸多廣受歡迎的文章。甚至北京電視臺還常常找她寫劇本做策劃,讓她參與到節目製作當中。張培祥賺了不少的錢,給家裡裝上了各種電器,解決了父母的醫藥費,還有多餘的錢能捐給以前的學校,報答當年老師校長們對她的支援和幫助。
天妒英才,剛剛過上好日子沒幾天,驚天噩耗再次降臨到她身上。2003年,張培祥被檢查出了白血病。當年非典肆虐,張培祥感到身體不舒服的時候去醫院做了檢查,發現不是非典便沒有太過在意。等到非典結束後,張培祥複查時,她才知道原來自己得的是白血病,而且病情已經非常嚴重了。
早些年的經歷為張培祥磨練出了頑強的意志力,在住院期間,無論何時她都帶著燦爛的笑容,還時常安慰身邊的親朋好友。她在給網友問候的回信中寫道:
“即使是陰雲漫天的日子裡,我也會記得往日的陽光,並憧憬明日的溫暖。”
2003年8月27日,張培祥離開了人世,甚至沒能出席北京大學首屆原創文學大賽的頒獎典禮。她在網上給網友們留下兩個字作別——“花謝”。
在張培祥去世後,北京大學破天荒的為她舉行了追悼會,她在北大的學長撒貝南還在現場為她致悼詞。之後,張培祥被安葬在了八寶山。
《平凡的世界》裡說,人生沒有永恆的痛苦,也沒有永恆的幸福。這也是張培祥一生的寫照。她的一生痛苦太多,幸福太少,但她永不言棄,用短暫的一生實現了很多人一生都無法完成的目標。這個像花兒一樣盛開過的女孩,值得我們所有人的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