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谷(yù)渾是西晉到唐朝時期以我國青海地區為中心存在的一個割據政權。這個政權前後存在了至少350年左右,而且有著比較獨特的起源和歷史。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吐谷渾雖然是我國西北地區的割據政權,其統治族群卻是來自於東北,是曾經在中原和東北地區建立了多個燕國的慕容氏的分支。所以吐谷渾也可以算是一個鮮卑人建立的政權。但因為它建立在西北地區,所以它在後來也帶上了很濃重的羌人色彩。在後來,吐谷渾則又成為了隋唐和吐蕃之間互動的重要參與者,其可能的後裔現代仍是一個非常獨特的族群。那麼它究竟有著怎樣的歷史,又發揮了什麼作用呢?
慕容鮮卑王族分裂的產物
吐谷渾其實是一個以建立者的名字命名的政權,建立吐谷渾政權的人名叫慕容吐谷渾。而這個慕容吐谷渾出身公元3~4世紀之交生活在今天遼寧省遼陽市周邊地區的慕容鮮卑部,他的父親就是當時慕容鮮卑部的首領慕容涉歸。
而且這個慕容吐谷渾還是慕容涉歸的長子,只是他的母親並不是慕容涉歸的正室,所以他是慕容涉歸的庶子,在當時無法成為慕容涉歸的繼承人。而成為了慕容涉歸繼承人的是慕容吐谷渾同父異母的弟弟慕容廆(guī)。一些史書記載顯示,其實他和慕容吐谷渾在小時候感情很好,但在長大之後,也許是因為權力導致相互猜忌,兩人逐漸疏遠,最終竟然因為一次馬匹互咬事件發生爭執。
而慕容吐谷渾大概是自知自己無力和慕容廆爭鋒,所以在這次事件之後不久,就主動要求離開。公元283年,他帶著700戶(有些史書記載是1700戶)部眾向西遷徙到了今天的內蒙古陰山地區。大約30年後,慕容吐谷渾又在公元313年帶著部眾再次遷徙,這次他們從陰山南下,遷徙到了今天甘肅省臨夏地區,並在此正式建立了政權。
但當時臨夏周邊地區並不是無人之地,當地從很早就已經有一些羌人部落。而吐谷渾帶著鮮卑部眾來到此地之後,也不可避免地和羌人部落發生了很多衝突。當時,當地的羌人部落將吐谷渾稱為“阿柴虜”,而這個名稱可能最早是匈奴對自己奴隸的稱呼。在匈奴敗亡時,很多匈奴的奴隸部族曾逃到羌人地區,就被稱為了“阿柴”或者類似稱呼。所以這個稱呼也是當地羌人對又恨又怕的吐谷渾的一種蔑稱了。
公元317年,慕容吐谷渾去世,他的長子吐延繼位。根據一些史書記載,這個吐延“雄姿魁傑,羌虜憚之,號為項羽”,也就是身強體壯,氣度不凡,使周邊的羌人部落非常畏懼,把他類比成了跟項羽類似的梟雄。但他也留下了脾氣暴躁的名聲,而且在在位期間應該是與羌人部落發生過多次衝突,結果在公元329年,他被羌人的一個酋長姜聰刺死。
而在吐延臨死之前,要求自己的兒子葉延退守地勢險要,易於控制的白蘭道,也就是今天青海柴達木盆地都蘭縣周邊區域。之後不久,吐延將總部遷到了距離白蘭道不遠的沙洲地區(今天青海貴德、貴南周邊),並開始以吐谷渾為政權名稱,到這時吐谷渾政權就基本定型了。
吐谷渾族群的形成與興盛
而吐延退守白蘭之後,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對待當地羌人的方式,開始讓一些羌人進入自己的政權,利用羌人中的豪族穩固對羌人的統治。而到吐延的兒子碎奚在位期間,吐谷渾政權內最高的官員長史一職就已經是由羌人擔任了。當時,碎奚的三弟專權,碎奚和許多官員都想把他除掉,最後擔任長史的鐘惡地幫助碎奚將他的三弟捕殺。而這個鍾惡地就是當地一個名為鍾羌的部落首領。在此之後,跟隨吐谷渾到達此地的鮮卑人和羌人之間逐漸開始通婚,出現了一定的融合,逐漸形成了和中原和東北的鮮卑人有一定差異的吐谷渾獨特族群。
而在此之後,吐谷渾的實力也逐漸增強了起來。在碎奚時期,吐谷渾曾經跟隨周邊的氐族政權向當時接近統一了中原北方的前秦稱臣,後來幾代吐谷渾首領都曾被封為沙州牧或者白蘭王。同時因為吐谷渾統治的核心區域位於黃河以南,所以也曾被封為河南王,因此在一些南朝文獻裡還曾將吐谷渾稱為河南國。
在進入公元5世紀之後,吐谷渾國力達到鼎盛。公元408年,吐谷渾第八任首領樹洛幹繼位,自稱吐谷渾王和茂寅可汗,並對周邊區域發動了一系列征討,其軍隊最遠曾經抵達今天的新疆和田地區乃至克什米爾和阿富汗部分地區。在鼎盛時期,吐谷渾的勢力範圍涵蓋了今天青海、甘肅、寧夏、四川、陝西、新疆以及西藏等省區全部或部分割槽域,其控制範圍東西達到1500公里左右,南北也達到1000公里左右,人口也達到了大約330萬人。
吐谷渾如何滅亡?族群去了哪裡?
而在此期間,吐谷渾多數時間都向北朝稱臣,比如近代有學者研究發現,在北魏時期,吐谷渾曾經對其進行過64次朝貢,是對北魏朝貢次數最多的政權。在北魏分裂之後,吐谷渾和與自己並不接壤的東魏也曾保持了相對友好的關係,當時東魏靜帝還曾經迎娶吐谷渾王慕容誇呂的妹妹為妃,而誇呂也娶了東魏的宗室女。但在東西魏滅亡之後,吐谷渾和與自己接壤的北周政權很快關係惡化,雙方曾多次相互攻擊,誇呂也不再接受北朝的封號。
而在隋朝建立之後,慕容誇呂仍然沿襲了之前與北朝敵對的做法,多次入侵隋朝隴西地區,在當地佔據了大量土地。但隨著隋朝平定中原局勢,並逐漸統一了中原之後,自知實力不濟的吐谷渾也逐漸減少了對隋朝的騷擾。之後隋朝曾再次將宗室女嫁給吐谷渾可汗,吐谷渾也曾多次遣使朝貢。
但隋朝也是一個以統一天下為己任的朝代,在隋朝看來,吐谷渾和北周北齊南陳等政權也沒有本質差異,都是佔據一方的割據政權。再加上吐谷渾雖然對隋朝稱臣,但在當時吐谷渾使臣朝貢之時,卻經常行為可疑,總是透過各種方法刺探隋朝的情報,這種作法引發了隋煬帝的強烈厭惡。而在公元608年,北方的另外一個遊牧政權高車(鐵勒)入侵隋境,隋朝一面應戰,一面派使臣遊說高車,讓其去進攻吐谷渾。
而高車在隋朝這佔不到便宜,很快還真的聽從了隋朝的建議,發大軍攻打吐谷渾。結果可能是因為猝不及防,吐谷渾軍隊很快被打得大敗,被迫向隋朝求援。隋朝很快派大將楊雄和宇文述出兵接應當時的吐谷渾可汗慕容伏允,但慕容伏允發現隋朝“接應”的軍隊遠遠強過自己,立即起了疑心,馬上調轉方向向西逃亡。而隋軍則順勢開始追擊,最終經過一年多的戰爭,吐谷渾的所有領土基本都被隋朝佔領,慕容伏允則逃到了党項部落地區,尋求庇護。
但當時隋朝雖然在吐谷渾地區設立了州縣,卻並沒能建立穩固的統治,隋煬帝曾試圖讓此前在隋朝為質子,由隋朝和親公主所生的吐谷渾王子慕容順返回吐谷渾作可汗,但很快遇阻。公元615年,隋末農民起義爆發,隋朝陷入崩潰,而慕容伏允此時則東山再起,重新率軍奪回了吐谷渾故地,重建了吐谷渾政權。
而在唐朝建立之後,慕容伏允一方面遣使朝貢,另一方面又派兵攻擊唐朝的鄯州(今天的青海海東)和蘭州等地區,同時要求與唐朝和親。最終慕容伏允成功地激怒了唐朝,公元634年秋,唐朝開始反擊吐谷渾。第二年,唐軍在名將李靖的率領下,開始對吐谷渾發動總攻。當年夏季,慕容伏允被唐將薛萬軍和契必何力等人擊敗,在逃亡過程中被殺。唐朝又重新立了前文提到的一直留在中原的慕容順為吐谷渾可汗。
但慕容順返回吐谷渾僅僅幾個月就被暗殺,之後唐朝又立了他的兒子諾曷缽為可汗。不過此前後,青藏高原上的吐蕃進入了其極盛期,因此也和位於青海地區的吐谷渾不斷髮生了衝突。公元638年,吐蕃以吐谷渾阻撓其與唐朝和親為由,開始討伐吐谷渾。而吐蕃與吐谷渾之間的戰爭斷斷續續持續了20多年,最終吐谷渾全境都被吐蕃佔領,吐谷渾滅亡。諾曷缽則率領部分部眾投奔唐朝中央。
而諾曷缽在投唐之後,唐高宗在今天寧夏同心縣境內設立了一個安樂州,將諾曷缽及其部眾安置在了當地,並讓諾曷缽擔任了安樂州刺史。公元688年諾曷缽去世之後,他的兒子慕容忠繼任刺史。而諾曷缽及其後代在擔任安樂州刺史的同時,還在名義上繼續宣稱自己是吐谷渾可汗。在慕容忠之後,安樂州刺史和吐谷渾可汗的名號在慕容家族中又傳了四代,直到他的曾孫慕容復這一代時,還擁有吐谷渾烏地也拔勒豆可汗的名號。但在公元806年慕容復去世之後,慕容家族不再擁有類似封號,慕容復也就成為了吐谷渾,乃至廣義上的慕容鮮卑以及整個鮮卑族群最後一個擁有可汗名號的人了(《天龍八部》中慕容復可能的原型)。
遷入中原的吐谷渾部眾後來曾散居各地,在安史之亂期間,一些吐谷渾後裔曾加入唐軍,參加了潼關保衛戰等重要戰役。另外一些吐谷渾部落曾定居燕雲十六州地區,後來又臣服於契丹。宋朝時還有過宋軍伐遼之後,將部分燕雲十六州地區的吐谷渾部落遷居內地的記載。而在吐谷渾故地被吐蕃控制後,當地一些吐谷渾部落仍然存在了很長時間。比如在公元708年,唐朝金城公主和親吐蕃,途經吐谷渾故地時,曾受到了吐谷渾部落首領的盛大歡迎。但在公元10到11世紀之後,史書中關於吐谷渾的記載逐漸消失。一些現代研究認為,現代青海地區的少數民族土族可能與吐谷渾族群存在一定傳承,不過這只是學術假說,並非定論。許多吐谷渾後裔應該最終是融入了漢藏等等其它族群之中。(圖片來自網路,侵權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