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曾國藩:第十三回 歐陽出書香門第 秉鈺奉耕讀人家
曾國藩的原配,複姓歐陽,名秉鈺,後稱歐陽夫人。
曾子城(國藩),在傳統社會里過了二十歲才大婚,算是很晚的了。按說,一個沒有生理缺陷、智力又算正常,且家境富裕之人,不應該這麼晚才對。這麼“不正常”,到底什麼原因呢。
曾子城讀書啟蒙時,先跟父親在私塾讀書。由於爺爺曾玉屏的遠見,怕耽誤孫子,就不想讓孫子總跟著考了十七次、直到43歲才勉強中了個秀才的兒子讀書了。就從省城長沙請了個叫陳雁門的先生授其小學。
再大些就送其到衡陽的漣湖書院,師從衡陽、湘鄉一帶很有名望的歐陽凝祉。此人和其父親曾麟書本就相熟,對其更是“情有獨鍾”很是喜歡。遂將平生所學盡心傳授,曾子城學業大有長進。
歐陽凝祉認定此子日後必成大器,更加有意栽培。為其有更好前程,想辦設法為他鋪路助力。於是,就想透過婚姻的方式給他尋找有實力的靠山,就幫他物色了衡州大戶王家。王家礙於歐陽的威望與情面,答應了親事。
封建時代講究門當戶對,王家自然也不例外。過了許久,王家也沒得到曾子城有功名上的任何訊息,又瞭解到曾家也非名門望族,於是就有了悔婚之意,但卻沒及時講出。
隨著年齡增大,到了雙方"商定"吉日,曾子城便帶著厚禮到王家迎親,方知王家悔婚。當天,曾家早已賓客雲集、備好酒宴,只等新娘一到即開懷暢飲。可王家死活不肯讓新娘上轎。
這下,可急壞了曾家上下,歐陽老師也如熱鍋上的螞蟻。萬一處理不好,別說曾家臉面盡失,歐陽凝祉今生也枉為人師了。
事已至此,歐陽凝祉急中生智、計上心來,就對曾子城說:“老師膝下一女,長相平常,你若不嫌,即刻接來成親。”曾子城也知老師有女,名叫秉鈺,知書達禮,只因幼患天花,臉上落些麻斑點而已。
此時,為顧全大局當即表態願娶老師愛女為妻。就這樣,曾子城大婚驚變才轉危為安。接著上演了一場閃婚,做了恩師的乘龍快婿。可謂:糗事變好事,後世傳佳話。
歐陽夫人姿色雖不出眾,但卻知書達禮、賢惠勤奮。嫁入曾家上敬老人、下和弟妹;數年間,她不僅侍奉老人,還忙裡忙外、養豬種菜,從不叫苦叫累,一點兒也沒有出自書香門第的大家閨秀的嬌氣。
據曾國藩長子曾紀澤回憶,他說曾祖父曾玉屏臥床的三年間,父母親"未嘗得一安枕",是鄉鄰公認的賢妻良母、當地無雙的好孫媳。
婚後十餘年裡,曾國藩和歐陽夫人離多聚少,曾紀澤也是她一手撫養成人。直到1840年,才帶曾紀澤進京團聚。在京的十餘年間,又先後生下五個女兒和三個兒子。咸豐二年,曾國藩奉旨主持江西鄉試,歐陽氏帶著兒女又回到湘鄉老家,直到1863年才隨居曾國藩官邸。
後曾國藩調任直隸總督,入京陛見慈禧,特意問及夫人。自此,歐陽夫人先後被封為一品誥命夫人、一品侯夫人、一品侯太夫人等,總算苦盡甘來,享盡榮耀。
歐陽氏雖貴為當朝重臣夫人,但卻一直生活簡樸,終其一生也只有翡翠一對、明珠一粒。即便在曾國藩(1872)世後,歐陽夫人都一如既往堅持耕讀勤奮儉樸之風至終(1874),生前身後都深受曾府上下敬重與愛戴。
欲知後事如何,請關注下回:
不一樣的曾國藩:第十四回 慈父啟蒙非名師 眾師授業皆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