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梨白,一枚歷史和寫作萌新愛好者,歡迎關注哦~本文為原創,盜文必究!
最近幾年,“遠方”、“隱居”一直在霸佔在熱搜排行榜上的熱門詞彙。不難理解,生活在鋼筋水泥間久了,就往想要“掙脫”面前的一方天,去往遼闊的遠方,也許沒有詩,但有泥土的芬芳就夠了。
中國人探幽是自古就有的雅趣,彷彿山林、湖海之間存在著某種魔力,讓人們不斷走進山林,親近自然,這其中有一部分人更是佼佼者,他們便是隱士。
在古代,隱士是“高潔”的代名詞,“隱於市”已經不能滿足隱士們對於自然和超脫境界的嚮往,“不事王侯,高尚其事”,遠方、山川才是他們身體和精神的歸宿。
今天宋朝隱士眾生相不定期迴歸了,我們依舊來說說宋朝的隱士。《宋史》有《隱逸》篇專門介紹宋朝的隱士,在展開個人傳記之前,將陳摶和种放兩位隱士來了個對比。
說了什麼我們暫且不論,因為梨白曾在之前的文章中專門介紹過种放,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去看看。在這裡咱們就种放總結一句話,隱士“下山就業”成功的“典範”,這是不是也讓小夥伴們也對和种放對比的陳摶更加好奇了呢?
很多小夥伴其實對陳摶這個人其實不陌生,因為他曾在多部電視劇或者民間故事中被演繹、提及,比如80、90小夥伴們熟悉的電視劇《少年包青天》中演員楊蓉飾演的小風箏,除了有若即若離的愛人公孫策之外,小風箏的爺爺就是陳摶,一個高深莫測的老人;再比如,民間一直有傳說趙匡胤在還沒成為帝王之前,曾經和陳摶在華山下棋,賭注便是華山,最後陳摶“弈棋贏華山”,趙匡胤也是輸得心服口服;除此之外,還有民間傳說,說是陳摶早在太祖、太宗小的時候就曾見過趙氏兄弟,彼時他們正被母親杜氏挑在擔子的兩側,那時,陳摶就做了“兩個天子一挑擔”的預測。
由此我們可以知道,陳摶這個人身上還是有很多神秘的光環,且他常被稱為“陳摶老祖”或是“陳摶老人”,那是因為大家都認為他有著長生和養生的秘訣。但是梨白猜測陳摶是因為和宋朝皇室扯上了關係才會被人傳得更加神乎其神,畢竟八卦是不分年代的。
看到這小夥伴們就會好奇了,陳摶到底是一個怎麼樣的人呢?馬上為您揭曉。
陳摶:四五歲就開始開掛的人生
《宋史》記載,陳摶是亳州真源人,這點至今存疑,小夥伴們可以自行查證一番。陳摶的人生從四五歲便開始“開掛”了,傳說那時的他在河邊戲水,結果來了一個穿著青衣的老婦給他餵奶。
神奇的是,自此以後,陳摶就“聰悟日益”了,這段經歷也被很多人說是他得到了高人的點撥,“頓悟”了。
陳摶沒有浪費自己的這個才能,漸漸長大之後,就開始讀經史子集,且“一見成誦,悉無遺忘”,還有點過目不忘的本事,除此之外他還素有詩名。
陳摶在後唐長興中參加了科舉,可惜的是進士落第,這點和《宋史》裡記載的很多隱士一樣,都是素有才名,卻科舉落第。
科舉就像是陳摶生命中的一次體驗一樣,在知道科舉是什麼之後,他便不再追求仕途,而是開始以山水為樂。
這個時候,陳摶又遇上了兩個“神人”,孫君仿和獐皮處士,都是高尚之人,他們和陳摶透露,武當山有處九溼巖可以隱居,於是陳摶欣然前往。
武當山至今都是我們國家的道教名山,陳摶去了之後,也是開始琢磨養生、修身之方,然後他就服氣辟穀了二十多年,但和別人不一樣的是,他每天飲酒數杯。
之前我們也說了,隱士愛探幽,陳摶又怎麼會只在一處看風景呢,之後他便移居了華山的雲臺觀,後來又去了華石室。
傳說陳摶每每到了華石室都會開始睡覺,有的時候百日不起,這期間水米不進,陳摶也因此有“睡仙”之稱。周世宗也喜歡研究養生之道,在聽了陳摶的事情後,便命人將他請到了皇宮。
周世宗問陳摶養生、長壽的秘訣,陳摶卻勸誡周世宗,讓他好好搞事業,別成天想些有的沒的,“陛下為四海之主,當以致治為念,奈何留意黃白之事乎”。
周世宗不但沒有責怪他,還命他為諫議大夫,估計是發現了陳摶的懟人才能。陳摶沒有接受這個職位,而是要求回山。周世宗允了,還令當地的官員每年都有帛布、茶葉供給陳摶。
前文中我們講到了趙匡胤在華山和沒做皇帝之前的趙匡胤下棋,趙匡胤將華山輸給了陳摶,這個傳說至今不能考證真假,梨白也是吃保留遇見。
《宋史》中記載了宋太宗和陳摶之間的“緣分”。太平天國中期,陳摶來朝,宋太宗就對其非常好,九年之後,陳摶再次入京,宋太宗對其比之前還要好,並且稱讚他“獨善其身”,養生有道,已經近百歲,還認為陳摶的話時可以聽的。
當時的宰相宋琪曾經和陳摶討論過養生之術,陳摶表示沒有什麼特別的方法,還由此和眾人稱讚了宋太宗是一位好帝王,大家與其探索什麼神仙黃白之事,不如君臣一心,治理好國家。
宋琪將這些話和宋太宗說了,宋太宗因此對其更加重視,賜號“希夷先生”,還賜了一件紫袍,同樣令當地政府供養陳摶,還留陳摶在禁中住了幾個月,和他一起談論詩詞歌賦。
陳摶:死亦是傳奇
陳摶自得到孫君仿和獐皮處士兩人點撥前往武當山之後,便對道家文化和“出世”有了自己的見解。
陳摶十分喜歡研讀《易》,自號逍遙子,且有自己關於導養和還丹的著作《指玄篇》八十一篇,可見他並不像在兩位帝王面前所說的那樣,對修道、養生、長生那般沒有見解,可能只是不想沾染俗世罷了。
陳摶之所以被傳得神乎其神,除了他遠離世俗,保留了一絲神秘感以及長壽之外,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大家認為他“逆知人意”,說白了就是知道“你”想要的以及一些未來的事情。
陳摶隱居的房子中有一大瓢掛在牆上,有一個叫作賈休復的道士看了這個瓢,便想要他。賈道士看上瓢的同時,陳摶也看出了他心中所想,便對道士說,“你來我這不是為了別的,就是看上了我的瓢”,然後便讓侍者給了賈休復,賈休復因此十分驚訝,認為陳摶是神仙。
《宋史》中還記載了一件事情,印證當時人們認為陳摶能夠看透人心。郭沆,華陰人,一日藉助在了陳摶所在的雲臺官。
凌晨,陳摶將郭沆喊起來,讓他趕快歸家,郭沆因為不知道什麼事情,便猶豫未決,沒有走成。等郭沆準備要走的時候,陳摶又和他說可以先不用回去了。
郭沆回到家的時候,他的母親在他猶豫的那天夜裡因為心臟疾病差點離世,卻又在一頓飯的功夫好了。這件事情又成為了人們將陳摶做神仙的有一力證。
除了看透了賈道士的心思,預知了郭沆母親生病的趨勢,陳摶還預知了自己的死亡,這也讓他的死成為了開掛人生的最後一個傳奇。
瑞拱初年,陳摶對弟子賈德升說,“你在張超谷開鑿一方石室,我可能大限將至”。第二年的秋天,石室修建好了,陳摶手寫了數百字的書信作為奏表,其中提到,“臣摶大數有終,聖朝難戀,已於今月二十二日化形於蓮花峰下張超谷中”,然後果真在那日去世了。
傳說他去世之後,身體過了七日之後仍是有溫度的,且有五色雲彩遮掩在他去世的洞口,一個多月都沒散去。
梨白叨叨叨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了,陳摶到底有沒有見到過趙匡胤,我們還需要有更多的史籍資料來考證。
梨白認為陳摶是一個非常有智慧的人,在他看來與其“教授”君主什麼黃白養生術,還不如勸導他們好好治理國家,不要將時間浪費在追求長生上面,這就是隱士的大德。
“出世”之人有自己的生存法則,在紅塵中的人也該“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皇帝就是要治理國家,君臣同心,造福天下,這也是為什麼宋太宗認為他的話可聽的原因。
對於和陳摶形成鮮明對比的种放,小夥伴們如果對他感興趣,可以翻看梨白之前的文章宋朝种放:終南山“隱士”下山歷紅塵,他還是隱士嗎?。梨白期待你在評論區留言哦~期待您的轉贊評!
(文中所有圖書來自網路,如涉侵權,請聯絡刪除,萬分感謝!)
參考書籍:
《續資治通鑑長編》
《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