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哪兒來?”在安徽省黃山市屯溪區屯光鎮篁墩村,近年迎來很多來自全國乃至全世界的提問者。因為,篁墩是中國三大宗族始遷地之一。在中國歷史上三次氏族大遷徙中,有幾十個姓氏選擇篁墩作為首選安居地,在唐末黃巢起義時遷入篁墩的姓氏,目前蒐集到的就有28個。程、朱、江、畢、汪、黃、吳、胡、王、李等姓氏的後裔又從篁墩分遷到徽州和全國各地。篁墩地處黃山市東大門,距離黃山市府所在地屯溪僅5公里,歷史上曾歸屬休寧縣與歙縣。篁墩背山面水,平疇沃野,阡陌縱橫,一條新安江從村南流過,順流而下直抵富春江、錢塘江,最終匯入黃浦江,是徽州人從水路去杭州、蘇州、揚州、上海等地的必經之地。篁墩是“徽州文化第一村”,“二程”的祖居地在篁墩,朱熹的祖居地也在篁墩,所以篁墩又叫“程朱闕里”。歷史上,篁墩村名人輩出,戰國時期的“天下賢士”程本,西晉時期的新安太守程元譚,南北朝時期助平侯景之亂的鎮西將軍程靈洗,宋代理學奠基人程顥、程頤,哲學家、教育家朱熹、活字印刷術發明者畢昇、民國名將湖南省政府主席程潛、中國科學院院士、“兩彈一星”元勳程開甲等人的祖籍均在篁墩。這樣一個文化厚重的村子,在歷史洪流的不斷沖刷中屢遭摧殘,世忠廟、三夫子祠、程朱闕里坊等重要古蹟先後被毀,朱師古墓、程氏統宗祠、朱家巷、相公湖、射蜃湖、鼓吹臺、洗馬池、鏵卜橋及篁墩老街等文物古蹟因保護不力而破敗不堪,甚至蕩然無存,加之村中各種無序的亂搭亂建,千年古村一度成為髒亂差的代名詞。轉折出現在2019年5月底。篁墩村在村莊風貌整治過程中,挖掘出被埋入地下51年的程朱闕里坊及其構件,其中包括程朱闕里坊上乾隆皇帝御賜的“洛閩溯本”構件,程顥、程頤和朱熹的石刻和石狻猊等。程朱闕里坊重見天日,引起社會各界高度重視。重修牌坊、重振篁墩、復興文化之聲此起彼伏。加之各級領導和相關部門非常重視,牌坊構件的保護、牌坊原址重修、村莊村貌的整治等工作先後落地。篁墩風貌整治規劃內容包括洛閩溯本牌坊、三夫子祠的重建,姓氏文化廣場、程氏統宗祠、餘堂巷、朱家巷、程朱闕里廣場等節點的復建和修繕。如今的篁墩正以村莊風貌整治為契機,用文化涵養村莊發展根基,大打尋根文化牌,發展人文觀光遊,留住更多文化的根,讓歷經千百年滄桑的古村煥發新機。
欄目主編:孔令君 文字編輯:陳抒怡 題圖來源:新華社 圖片編輯:朱瓅
來源:作者:程向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