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建立之後,國民黨方面彷彿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開始不斷進行重兵圍剿,面對這樣的危險情形,“二大”以後,根據毛澤東的指示,湘贛邊界兩個軍事根據地:井岡山和 “九隴山”的軍民緊張地行動起來,不斷鞏固軍事根據地,準備迎擊敵人的重兵“會剿”。
井岡山軍民首先在黃洋界、八面山、雙石、朱馬石、硃砂衝、桐木崔等地設立五大哨口,修築堅固的防禦工事,在每個哨口都設瞭望哨、戰鬥堡壘,在山下的幾里路程上排上了竹釘陣。
為了有效地對付敵人,作為山地游擊戰的行家裡手毛澤東、朱德還十分注重對紅軍游擊戰爭戰略的研究。其戰術之多變,謀略之高深,戰法之多樣,形定而神不定,確是集中國曆代兵法之大成,就連蔣介石也不得不甘拜下風。“十六字訣”在這樣的條件下更是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早在民國初年,朱德就進入雲南講武學堂任野外戰術教官。那時雲南一帶匪徒猖獗,經常襲擊軍官和百姓,對地區和平造成嚴重的威脅,然而,官方雖多次派軍隊進剿,結果卻都是。
後來,朱德被派去同土匪作戰。他發現,土匪的戰鬥特點非常靈活,一面臨大兵進剿就會化整為零,躲進深山老林,讓軍隊無從下手捉拿。
隨後,朱德結合土匪的戰鬥特點,靈活改變軍隊戰術,採用八方襲擾,“ 打與跑”結合的戰法,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將軍隊統統化裝成村民,藏於民宅之中,一旦發現匪情,便迅速集中圍殲,應用此法後果然制衡了土匪。
朱德又從南昌起義的挫折與教訓中感受到,敵強我弱,弱小的革命力量同強敵硬拼,只能招致失敗。因此,在犁頭鋪整訓部隊時,他寫下了《步兵操典》和《陣中勤務》,較系統地總結了他在實戰中運用的一些游擊戰術。
後來,毛澤東依據《孫子兵法》上“走為上策”的原理,將朱德的這套戰法歸結為:“以散對散,以強擊弱”,這實際上就是紅軍“十六字訣”戰術的雛形。
後來,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進入湘贛邊界,深入研究了井岡山“山大王”朱孔陽的守山要訣。朱孔陽認為,在井岡山不需要會打仗,只要會令敵人兜圈子即可,在兜圈的過程中,再強大的敵人都會暴露弱點,抓住弱點之後再打就能幹淨利落。
與此同時,朱孔陽還奉行不做虧本買賣的原則,賺錢就來,蝕本不幹,而這套戰術對毛澤東產生重大影響。他將這套要訣進行了修改,並結合經驗指出:分兵易敗。
在攻打茶陵、遂川、新城和五斗江戰鬥中,朱德、毛澤東進行了更深入的戰術交流,進一步總結了游擊戰爭經驗,逐步形成了適應當時情況的游擊戰爭基本原則,這就是著名的十六字訣:“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
對於毛澤東、朱德共創的這套“十六字訣”戰法讓敵人防不勝防,為了破解這套戰法,敵軍甚至專門召集軍官進行研究。無論是贛敵的劉士毅、楊池生,還是湘軍的吳尚部,都曾仿效過這套戰術,企圖借紅軍之法置紅軍於死地。
可結果總是聰明反被聰明誤,從未挽救他們失敗的命運。對於其中的底蘊,毛澤東的敵手始終百思不得其解。
有了總體戰術的支援,紅軍在毛澤東、朱德領導下,積極準備粉碎敵人發起的新的重兵“圍剿”,而這時,湘敵吳尚部也在蔣介石的親自督令下,再度進山圍剿。
吳尚此次仍試圖採用紅軍“十六字訣”的戰法,將所屬部隊分為左、右兩翼集團,左翼由老奸巨猾、善於詐術的張敬兮團組成,企圖沿小道佯攻茅坪,牽制紅軍主力;右翼由主力部隊組成,集結於十都、茅坪方向,企圖在左翼配合下, 利用這一帶的開闊地勢,展開大部隊壓向紅軍大本營。
面對強大的湘軍進剿,毛澤東、朱德迅速召開了戰前緊急會議,討論退敵之策。
會上,毛澤東分析道,敵人佈防是左翼弱,右翼強,形成了兩個用力不平衡的拳頭,我軍可以以此為突破口,而針對這一敵情特點,三十一團團長朱雲卿首先建議在地勢險要的沔渡一帶伏擊張敬兮。
朱德對此卻留有疑慮,他認為沔渡既然是一個天然的設伏場所,那麼,不僅我軍能想到在此設伏,敵軍同樣也會想到,張敬兮本身就極度狡猾、行動詭謫,在沔渡擺下設伏圈,他絕對不會輕易往裡鑽。朱德的想法得到了大多數與會人員的支援。
就在大家積極談論的時候,毛澤東一面仔細聽著大家的發言,一邊全神貫注地凝視著地圖。片刻,他伸出食指指向睦村,說道:“在此下手,你們看如何?”這一想法讓很多人大為不解,因為睦村地勢開闊,不易藏兵,便於敵軍展開,在此設伏有些悖於兵家常道。
而朱德卻懂了毛澤東的意思,笑道:“出其不意,才能攻其不備”。朱德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就他以往的經驗來看,張敬兮最懼怕的是遭伏擊,對於奇特詭譎的地方雖多有注意,但對那些地勢較好的地方卻往往容易忽略。
按常規講,睦村是一個最不好打埋伏的地方,必為張敬兮所輕視, 紅軍便可以利用他這種觀念上的反差,打他個措手不及。故此,總的作戰計劃就定了下來。
次日凌晨,朱德親率二十八團、三十一團、三十二團及第四區的赤衛隊,開赴睦村擺下伏擊陣,並以部分兵力誘敵上鉤。張敬兮本想效法紅軍,採用聲東擊西的辦法直撲茅坪,但 誰料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我軍將計就計,牽著張敬兮的鼻子把他一步步地引向睦村伏擊圈,將其一舉殲滅。
張敬兮眼見全軍覆沒,大勢已去,換上農裝,乘黑色夜幕逃之夭夭。而吳尚在接到張敬兮被殲的訊息時,猶如捱了當頭一棒,被嚇得魂飛魄散,急忙縮回了剛剛伸開的進剿黑手。
不僅是吳 尚 ,毛澤東、朱德在井岡山接二連三的勝利,也使蔣介石大感震驚。為此,他急電朱培德在井岡山周圍建立據點和碉堡群,切斷紅軍的一切經濟來源,企圖採取步步緊逼的方略。
而此時,彭德懷、滕代遠已經率領紅五軍衝破了敵人重重封鎖,開上了井岡山,與紅四軍勝利會合。至此,秋收起義隊伍、南昌起義隊伍、廣州起義隊伍、湘南暴動隊伍及平江隊伍先後會師井岡山,更加壯大了根據地的力量。
毛澤東、朱德新增了彭德懷這員驍勇戰將,更是如虎添翼,他們頻頻出擊,擊敗了贛敵楊池生、王均、金漢鼎等部, 有力地保衛了紅色區域。後來,紅四軍紅五軍分別發展為工農紅軍第一、三軍團。
1928年冬,蔣介石調動湘粵贛3省18個團的兵力,以湖南軍閥何鍵為總指揮,對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發動了第三次大規模“會剿”,為了確保此次圍剿的成功,敵人在井岡山周圍築起了許多碉堡,將根據地鐵桶般地圍困起來,使紅軍的物資來源幾乎完全斷絕,病餓而死的現象開始發生,水腫病瘟疫般地侵蝕著井岡山紅軍。
如此嚴峻的形勢,著實急壞了彭德懷等人。對此,毛澤東與朱德也是夜夜思量,希望尋一個有效的解決辦法。而就在這時,一個新思路出現在了毛澤東的腦海中。
在毛澤東看來,井岡山根據地得之不易,不能輕易開戰,丟失這面旗幟。但面對敵人的圍攻,又不能死守,必須採取積極的行動。
對此,他的辦法是,打一個太極拳、使敵人顧此失彼。即敵人從這邊打來,我們從那邊打出去,讓敵人不但不能消滅紅軍,反而給紅軍一個機會發展新的根據地。
隨後,毛澤東就這個想法進行了細緻的講解,他認為,贛東北有方誌敏開闢的根據地;贛西有黃公略部在打游擊,贛北又有黃麻起義部隊形成的割據局面。而紅軍只要奪取贛南,就能同東、西、 北的革命根據地遙相呼應,配合起來。
贛南山勢險峻,交通不便, 利於長期遊擊的紅軍而不利於敵人,再加上贛南是富庶地區,部隊供給也會有保障。同時,何健部隊的包圍看似無懈可擊,但紅軍如果留一部分人守井岡山,另一部分人打出去,繞到敵人後方牽制敵人兵力,就會使何鍵顧此失彼,窮於應付。這樣,既可解井岡山之圍,又可乘機發展贛南根據地。“好一個圍魏救趙的計劃”,毛澤東的建議,得到朱德、彭德懷、陳毅的一致贊同。
第二天,毛澤東在寧岡柏露村召開黨組織聯席會,會上,大家一致通過了毛澤東的提議。 會議決定,毛澤東、朱德、陳毅率領紅四軍主力向贛南出擊,留下紅五軍和紅三十二團堅守 井岡山。
第三天,1929年1月中旬,紅四軍主力在朱德、毛澤東、陳毅的率領下,由茨坪小行州出發,向山下突圍,並向贛南挺進……
藉此文章,向中央紅軍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