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上流行這樣一句話“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就像每一個表面看起來冷漠無情的人一樣,他們並非生性涼薄拒人千里,而是經歷過生活的摧殘和現實的磨鍊,感受到人生的無力感,才會用冷漠的外表把自己保護起來。
簡而言之,所有的冷漠,都是生活所迫。
義大利文壇作家阿爾貝託•莫拉維亞的作品中,常常以“對生活的愁悶和冷漠”為中心主題。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其成名作《冷漠的人》。
在這本書中,莫拉維亞以冷峻的筆鋒書寫了現代人的思想危機,揭露現代社會人們的虛偽與冷漠,痛斥腐蝕了現代社會的“冷漠病”。
01、愛情的陰謀下隱藏冷漠的危機
《冷漠的人》講述的是一個關於愛的陰謀故事,講述的情感是人對於庸常生活的厭倦,對於無法行動的痛苦,對於真情實感的探求。
在一個沒有男主人的三口之家——母親、女兒和兒子,由於家道中落,他們不得已將自己的莊園抵押給了母親的情人萊奧。
情人萊奧是個善於鑽營的男人,他一邊與母親瑪麗阿格拉齊婭談戀愛,一邊策劃著佔有她的家產,同時還勾引她的女兒。
可以說在這段情人關係中,萊奧最開始的目的並不單純,感情裹挾著金錢的味道,本身已經是對愛情最大的褻瀆。
因此這場所謂的愛情,最開始的起點是算計。
在貸款即將到期之際,為了哄騙瑪麗阿格拉齊婭越過房產經紀人直接將房子賤賣給自己,萊奧雖然已經變心不再愛了,卻依然假裝愛著。
他一邊假裝愛著瑪麗阿格拉齊婭,一邊誘導她的女兒和他在一起,又與自己的前任糾纏不清。
萊奧在這場愛情中各種算計,可以說是無情又冷漠至極。
母親陷入騙局迷失理智,不聽兒子和女兒對於家庭走向的意見。她做出錯誤推斷時所用的、痛苦的、牽強附會的方式,常常引起卡爾拉的厭惡。
面對整個家庭的窘迫,大家在家庭會議上意見不一,母親想要守舊,卡爾拉想要突破開始新生活,米凱萊也想要透過自己的努力守護家和親人。
在整個故事中,瑪麗阿格拉齊婭預見到今後將陷入貧困,卡爾拉預見到舊的生活將被摧毀,米凱萊雖然什麼也沒預見到,但在三人中間他的情緒最懊喪,他發現自己和往常一樣可悲、冷漠、缺乏自信。
02、所有的冷漠,都是生活所迫
莫拉維亞作品中的主要人物通常是一個既頭腦清晰又無能為力的中產階級知識分子。
在《冷漠的人》這本書中,米凱萊就是那個頭腦清晰又無能為力的人。
面對家庭中的變故,他想表現出某種情緒,卻發現自己只能感受到冷漠。
他能夠感受到自己煩惱的形成過程:起先是一絲淡淡的疑惑,一種缺乏自信的感覺,一種空虛感,一種想幹點事、使自己激奮起來的需要;然後,嗓子慢慢乾燥,口腔漸漸發苦,眼睛睜得大大的,空虛的腦袋中一而再、再而三地迴響著某些荒誕不經的語句。
總而言之,這是一種怒氣衝衝、沒有幻想的絕望。
這種煩惱使米凱萊恐懼和痛苦:他很想不予理會,跟任何其他人一樣混一天算一天,心裡無牽無掛,對自己、對別人全都客客氣氣。
面對熙熙攘攘的人群,他始終覺得:所有這些在他面前舉足踩踏汙泥的人,都充滿了他所缺乏的安定感和信心,漸漸地他越來越對自己反感。
他在任何地方都是這樣,無所事事,感情冷漠。
在痛苦懷疑之中,他完成了對自己的審判:“這才是我真正的罪行,我犯的是冷漠罪。”
03、《冷漠的人》故事照進現實,認清自己看懂他人
在《冷漠的人》這本書中,作者用大量的心理活動描述了米萊凱的內心世界。
作者指出:“米萊凱的內心世界是冷漠的,痛苦和歡樂都不能在他心中留下任何痕跡,所有感觸瞬息即逝。”
這種易逝性似乎已擴散到他的軀體以外的世界:周圍的一切輕浮縹緲,毫無價值可言;它們的壽命像蜉蝣般短暫,它們的形體像互相追逐的光線和陰影一樣虛幻。
按照傳統習慣,姐姐和母親是他的家庭成員,而麗莎則是他所愛的女人;而他能在不同場合依據想象使這些魔幻般的形象一分為二:卡爾拉在他眼裡成了一個恬不知恥的姑娘,母親成了愚蠢可笑的太太,而麗莎則成了放浪形骸的賤坯。
對米萊凱而言,信念、真摯的感情、激烈的衝突均不存在,他的煩悶使這一切都顯得可悲、可笑、虛偽。
在故事的結局中,卡爾拉也成為了一個悲情的、悽慘的、冷漠的人。
面對自己的悲劇和米萊凱的道歉,她滿眼淚水地說:“不需要原諒任何人…我只希望安安靜靜地待著。”
她已倦於分析自己和別人了,她不想原諒任何人,也不想譴責任何人;生活就是這個樣子,最好是不加評論地接受它,她不想無事生非了。
現實生活中,像米萊凱和卡爾拉一樣冷漠的人不計其數,他們或許對愛情失望,或許對家人反感,亦或是對人生感到絕望,表現得缺乏的安定感和信心,漸漸地他越來越對自己反感,最終無所事事,感情冷漠。
百因必有果,當《冷漠的人》這本小說中的故事照進現實,透過書中各個人物的人生經歷和心理路程,我們就能認清自己冷漠的根源,看懂他人冷漠背後的辛酸過往。
沒有人生來喜愛冷漠,所有的冷漠都是生活所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