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12代酷睿桌面處理器告別了14nm工藝,採用了更優秀的Intel 10nm工藝,而且首次採用混合架構,大核心採用Golden Cove微架構,IPC效能提升19%,小核心採用Gracemont 微架構,其IPC效能和Sky-Lake相當。
大核心支援超執行緒,小核心不支援超執行緒,12代酷睿的排程模式是先使用大核物理核心,然後再使用小核心,最後才使用大核心的超執行緒。周邊方面加入了DDR5記憶體和PCIe 5.0等特性,總之這次Intel的產品不僅僅提升了效能,而且還有創意,這次真的沒有擠牙膏了。
本次釋出了6款桌面處理器,這些處理器都是未鎖頻的版本,i9是8個大核+8個小核的搭配,合計24個執行緒,i7是8個大核+4個小核的搭配,合計20個執行緒,i5是6個大核+4個小核的搭配,合計16個執行緒,目前已經開放預訂,11月4日正式開售,價格方面:
- i9-12900K售價589美元,國行預售價4989元
- i9-12900KF售價564美元,國行預售價4689元
- i7-12700K售價409美元,國行預售價3189元
- i7-12700KF售價384美元,國行預售價2989元
- i5-12600K售價289美元,國行預售價2289元
- i5-12600KF售價264美元,國行預售價2089元
從相關產品的價格來看,12代酷睿的價格漲幅不大,CPU的價格還是可以接受的,那麼這個雙11期間,12代酷睿值得入手嗎?對於大部分使用者來說,現在沒有必要入手12代酷睿,因為目前配套的Z690主機板和DDR5記憶體的價格都不算便宜,整體的裝機成本會比較高。
而且初期的DDR5記憶體實際表現怎樣,也是一個問題,實際上每次記憶體換代的時候,初期的新記憶體表現都不盡人意,因為初期的記憶體頻率往往都不算高,但是時延比上一代的產品要高很多。
譬如本次不少DDR5記憶體頻率都是最基礎的4800MHz,但是它的時延到了CL40的水平,而DDR4-3200或者DDR4-3600的時序往往是CL15或者CL16,巨大的時序差距,可能導致部分場景表現還不如上代的產品,特別是遊戲這種對記憶體時延敏感的任務。
此外12代酷睿處理器的能耗部分改善不大,這次的6款產品中,i9的Turbo能耗241W,i7是190W,i5的也有150W,和之前的14nm產品相比並沒有多少改善,而且10nm工藝的電晶體密度更高,積熱問題也需要注意一下。
不過看Intel的PPT,Intel對散熱還是進行了最佳化,而且從相關爆料資訊離開,12代酷睿的溫度表現還行,算是延續了Intel處理器能耗高,但是溫度表現還不錯的傳統,不過不管怎麼說,配備好點的散熱器和電源還是有必要的,這也會帶來成本的上漲。
總的來說,對於預算比較充足的使用者,什麼時候都可以入手,只是選擇i9-12900K/F還是i7-12700K/F的問題,個人覺得i7-12700K/F會更好一些,畢竟i9和i7都是8個大核心,只是小核心的數量存在差異,算下來i7更划算,後續應該也會更保值,至於純打遊戲的,i5就行了,但是記憶體要搭配好一點。
對於普通使用者來說,12代酷睿並沒有必要急於入手,首先在效能方面,11代酷睿或者AMD Ryzen 5000可以滿足了,其次就是成本上比較高,最後DDR5記憶體初期的表現還需要觀察。普通使用者可以等明年的i5-12400這些產品,搭配B系列主機板和DDR4記憶體會是不錯的選擇,或者看看雙11期間老產品的優惠幅度大不大,如果比較大的話,老產品也是可以選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