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蘑菇。
這幾年的硬體價格真的是起起伏伏,從一開始的儲存瘋漲,到後來的CPU瘋漲,再到最後的顯示卡瘋漲,挺令人無語的。不過還好現在顯示卡價格終於被遏制住了,各大礦場紛紛拉閘之後,我彷彿見到了便宜顯示卡在向我們招手:小兄弟來啊,來和我們快活啊……
扯得有點遠,回到正題。這些年在Intel的宣傳下,大家裝機一般都會選擇酷睿I5、I7甚至更高的I9處理器,頂不濟也來一發I3玩玩。彷彿之前陪著Intel打天下的兩員老將:奔騰和賽揚就沒了江湖地位。
嗯……好吧,的確是沒了江湖地位。酷睿小弟弟I3都變成了四核八執行緒,老大哥奔騰處理器還在雙核四執行緒上晃悠,更遑論賽揚的雙核雙執行緒了,能有啥地位心裡沒點數?於是最低端的賽揚處理器便成了某些玩家眼中的“垃圾”代名詞。
看到陪我長大的Celeron被這麼折辱,能忍嗎?所以,一言不合,咱裝個機(吧)!
裝機思路
好吧,其實這次裝機是為了做一個AIO(all in one)主機來著,但是下單三次奔騰G6405都被砍單——每次砍完單就漲價,從一開始我下單的368漲到了四百多。給我氣得夠嗆,你不是漲價嘛,哥不買了,正打算找個I3玩,忽然想起來這個賽揚G5905。果斷下單,這次沒砍哈哈~
本文的主角亮相。其實入門級的賽揚也有升級之處,起碼來說,賽揚G5905主頻已經主頻達到了3.5GHz,整合顯示卡升級到了UHD610,L3快取也從上代產品翻倍到了4MB,比起初代產品不知道要提升了多少——好吧,牙膏擠了接近十年,堆在一起也不老少了。
這裡主機板選擇了銘瑄挑戰者H510ITX。個人感覺銘瑄H510ITX是目前為止,市售zui高性價比的ITX主機板了,這款主機板供電方面為6+2+1項,帶I3和I5都沒問題;沒有帶無線網絡卡,但是有WiFi增益保護盒,咱們可以買個裸卡插進去——最重要的是,H510晶片是支援AX201的!你可以去淘寶搜一下,AX201多少錢,AX200又要多少錢,狂省一大筆預算!
這裡機箱選擇了喬思伯N1鋁製小箱,這是一款專門為NAS主機設計的產品,支援ITX主機板和SFX電源,在保持嬌小身材的同時共計支援5個3.5寸硬碟位,1個2.5寸硬碟位。全鋁箱,個人感覺最大的優勢除了好看就是好看。
電源,銀欣ST45SF-G金牌全模組電源。在ITX小箱裡面寸土寸金,用全模組比非模組要容易走線(不過後來經我實際裝機,發現喬思伯N1對電源是否模組化要求不高)。不過出於對資料安全性的考慮,還是選擇一款靠譜的產品比較好,這款銀欣ST45SF-G電源我之前就入手過,對產品質量很放心~
銘瑄挑戰者H510ITX
銘瑄MS-挑戰者H510 ITX,顧名思義,這款主機板是標準的ITX主機板,大小為17*17cm,不同於那些打著ITX名義的17*19cm的板子,小巧的身材帶來更好的相容性。
附件一覽。畢竟價格便宜,所以配件方面比較“丐”,SATA線都只給了一條。不過比較良心的是隨機附帶了M.2無線網絡卡罩,只要自己配上一枚無線網絡卡和兩根天線就完美變成銘瑄H510AX ITX了,哈哈。
介面一覽。從左向右分別是HDMI 2.0、DP 1.4、USB2.0*4+USB3.2*2+PS2(USB介面真的不少),在千兆網絡卡和5.1聲道音訊介面中間就是預留的無線網絡卡位置。
銘瑄H510ITX這塊主機板佈局很合理,雖然不可避免的南橋放在M.2硬碟位下面,但是無線網絡卡獨立了出來;CPU供電也是完整的8PIN,可以帶動更高的處理器(I5、I7)而不至於出現功耗牆降頻;主機板電池也是普通的CR2032,更加方便更換。
銘瑄MS-挑戰者H510 ITX主機板採用了6+2+1路供電設計,供電上有散熱裝甲。拆下散熱片發現MOS方面核心每相2上2下配置一組來自尼克森的合金MosFet,與傳統的MosFet相比效能更好,導熱效率要高得多。
音訊晶片不是常見的螃蟹,而是Conexant(科勝訊)CX20632,支援5.1聲道。PCI-E 4.0插槽有金屬加固設計。
記憶體插槽沒有金屬加固,不過據商品介面介紹,是和PCI-E、USB介面一樣在介面處有鍍金塗層強化的。
喬思伯N1
喬思伯N1這款小箱,官方給出的定位是NAS機箱,不過我挺喜歡這個外形的,畢竟哪個男人能拒絕一款悶罐,呃不對,是鋁箱呢?官方渲染圖和實物不太一樣,我一直以為這個箱子的“銀色”是鋁的顏色,實際上稍稍有點泛藍。
不同於常規機箱是兩個前置A口USB3.0,喬思伯N1的前置是一個A口,一個C口,實用性大大增強——畢竟低端主機板都不帶C口,能用機箱找補一下再好不過了。
背面一覽。支援ITX主機板,支援單槽PCI-E擴充套件(半高),支援SFX和SFX-L電源。
底部則是大面積的防震腳墊。按照這腳墊尺寸來看,這機箱就不止600,畢竟花200的機箱腳墊絕對給不了它的三分之一。嗯,我決定了,以後買機箱如果嫌腳墊太小,就來這機箱下面割一塊。
機箱附件一覽。
抽屜式安裝,很方便,兩側有提手方便抽出。
拔出“抽屜”,從這個角度看過去,還真挺有感覺的。對了,兩側和前面板都有孔洞輔助散熱。
無論鋁板厚度還是鐵質支架厚度都不錯,可以對硬體提供足夠的支撐。前置是一個14CM的4PIN風扇,注意注意注意,這個前置風扇一定要拆下來調整好角度接在主機板上,而不要接在硬碟小板上,小板上的4PIN介面只能滿速執行。
“抽屜”底部有完整的高強塑膠導軌,抽拉十分順滑。
硬碟轉接板,支援熱拔插,上面寫的型號是“OTT-SATA3507B”,不知道是哪家出的,看著還不錯。小板由兩個大D口供電,所以哪怕那種品牌機拆機的定製SFX電源也能用。對了,注意接在轉接板的SATA插頭一定要用彎頭線,不然容易造成損壞。
銀欣ST45SF-G電源
這款電源通過了80PLUS金牌認證,轉換效率很高,450W用在這裡有點大材小用了。
附件方面除了一套模組線和電源線以外,還有一塊SFX to ATX的轉接板,不過這裡我用不到。
銀欣畢竟是臺系大廠,雖然價格貴了點,但是做工和用料有保障,畢竟這個箱子以後我打算當AIO用,穩定性很重要。
SFX電源內部的風扇是8CM的,滿載下會稍微有點聲音。不過我相信五個3.5寸硬碟掛上去的聲音絕對比電源這點風扇聲音大——我的兩個西數藍盤就能完全蓋過機箱風扇、電源風扇和CPU風扇聲音。
裝機
裝機什麼的最開心了。忘了說,我用的散熱是銀欣AR11,這是一款四熱管散熱器,專為Intel ITX平臺設計,高度僅有47mm,如果拆下風扇的話高度可以進一步壓縮到32mm。
這款散熱器底部為熱管直觸,支援TDP95W以下處理器,風扇為9015雙滾珠,採用導管內縮設計,相容性極好,既不會壓到主機板上的電容,也不會和MOS散熱片/記憶體衝突。
我現在只有兩塊3.5倉庫盤,所以這裡M.2介面就用來裝硬碟了,以後要入手一個M.2轉sata的轉接卡。裝上我用了一年多的光威弈Pro 1T硬碟,為了加強散熱,綁了個奧睿科的散熱片。
接上我的兩條光威弈系列記憶體,支援國產晶片,從我做起。
雖然是ITX機箱,但是喬思伯N1內部空間很大,尤其是電源和主機板、硬碟分別隔在了不同的空間,裝機難度基本為0,挨個擰上螺絲即可。
接上兩個硬碟。喬思伯N1機箱自帶的硬碟拉手是軟膠材質,手感很好,就是取硬碟的時候總有個要拽變形的感覺。
從這個角度看,感覺不出這款機箱有多長,寬度(170mm)和高度(217mm)都比較滿意。
這個角度就可以看到的確是有一定的長度(354mm)。對了提一句,如果有朋友想把這個機箱立起來用,千萬千萬記得提前買一條彎頭電源線,不然你會發現電源線比四個腳要高。
設定&測試
實話實說,這些年銘瑄頂著丐幫幫主的頭銜,進步著實挺大的,X達H410ITX連個圖形化介面都沒有,銘瑄這款H510ITX縱使在可調整項上比不過一線品牌,起碼好看啊,而且可以改成中文,更直觀。
重點來了。有朋友可能會說,你為什麼不用X達H410ITX呢?價錢略低還多一個原生sata介面。拋開H510晶片組可以支援11代處理器以外,這個CNVi就是我選擇銘瑄的最大因素。前提是必須要在這裡開啟CNVi,這樣就可以用便宜又大碗的AX201無線網絡卡了。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X寶搜一下,AX201只要40多塊錢就可以買到;而H410晶片組只能用AX200或者AX210,前者要一百出頭,後者更是接近二百,算上這個成本,你還覺得H410划算嗎?
有了4M快取,賽揚G5905單核/多核效能分別跑到了412.5分/805.2分,印象中六代I5單核分數也沒到400。不過畢竟只是雙核處理器,怎麼說呢,日常使用大部分軟體都沒什麼問題,開瀏覽器的話網頁不要開太多,玩遊戲的話把瀏覽器Word什麼的先關關……
嗯……娛樂效能我也測試了一下。LOL可以隨便玩,對線也沒怎麼掉幀;CF玩的話建議720P,而不是1080P,然後效果方面開成均衡,就可以去砍瓜切菜了,不會在剛槍的時候掉幀(生化不會玩,沒試);看影片的話,用PotPlayer,如果在CPU軟解狀態下看4K,會出現影音不同步的情況,需要手動設定成核顯硬解,就可以在不到一半CPU佔用下看4K了……
寫在最後
這次裝機還是比較成功的,我這幾天就在用這臺電腦——筆記本被媳婦徵用了,感覺這小箱子放在桌面還就真不錯,就是別批次轉換照片格式和做影片,我試了試,純屬找虐……
怎麼說呢,按照這個思路裝機也可以,賽揚G5905只要230塊錢就能買來隨便用用,銘瑄H510ITX這塊主機板支援11代,以後CPU降價買來顆I5-11500,基本上就完美了;如果只想把它當作NAS用,直接裝個黑群之類的,賽揚G5905幾乎可以虐翻一眾低功耗處理器,硬解什麼的根本沒有壓力。
就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