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會看到一個話題,叫“獨自旅行”。有沒有人會忽然想到,我要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自己背起行囊就上路了,但是走著走著,當初路上選擇獨自旅行的人,慢慢地就在旅途中找到了伴。因為我們到了一個地方安頓下來之後就會想認識當地的人,找人聊一聊,聊著聊著途中就多了個伴。
愛是聯結,愛是催產素的流動
在孩子身上,這種現象更加明顯。旅途中多一個孩子陪伴,孩子不需要你抱了,自己屁顛顛的就和同伴邊聊邊走了。每天去接孩子或在外面玩的時候,經常都會碰到很多媽媽或者奶奶們聚在一起聊天,在聊天互動的過程中,媽媽或者奶奶們笑容滿面,彼此產生了聯結,在聊的過程中,我們感受到了愛的流動。
有個鄰班的孩子和我們是鄰居,他家的孩子小諾每天早上都會哭鬧說不願意去上幼兒園,等電梯的時候,聽到他輕輕地和他爸爸說:
- “我不喜歡去讀書。”
- “為什麼?” 他爸爸眼睛也不看一下他。
- “因為沒有小朋友們和我玩。”
我可以猜到為什麼小朋友不喜歡和他玩?住在同一個小區一年半的鄰居中,一起上小班的小朋友有5個。但是每天打鬧玩在一起的只有4個。小諾基本上不和小朋友一起玩,記得有一次,幾個小朋友在玩蹦蹦床,小諾也想過來和他們一起玩,他父母輕描淡寫地叫他:那你去啊,自己去吧。” 小諾過來了,儘管我們讓孩子們和他一起玩,但是孩子們一溜煙又跑別的地玩去了。這就是沒有和別的小朋友產生聯結後的直接反應,小諾只會覺得他一來小朋友就走,時間久了他內心會覺得是自己的問題。我只能無奈地安慰他,“下次你和小朋友們打個招呼,他們就會和你一起玩了呢。”
為什麼小孩自己不敢輕易去融入小集體?也很難在幼兒園交到朋友呢?感受不到愛!
感受不到愛,自然也不知道如何去愛。愛是聯結他和他父母,愛是聯結他和小朋友們。
簡單說下我的鄰居吧,我們做鄰居確切時間有2年了。只有我們和他們打招呼的時候,沒有見到他們和我們任何一個其他鄰居主動打招呼。我們住在同一樓層,每次在電梯廳遇見,他們是視而不見的。我內心總在想,這鄰居內向,不愛和人說話,但是抬頭不見低頭見啊。以至於他們的孩子小諾因為父母這種養育方式,他自然學不來像別的孩子那樣,很自然地就和同齡的孩子們打成一片。他的父母忽略了孩子需要和同伴更多面對面的玩耍機會,腦科學專家發現的一種神經遞質---催產素,當我們感受到被愛的時候,心裡邊的暖流開始湧現的時候,我們就會分泌催產素。而這個催產素的分泌基本都是在當下的,就是在面對面玩耍溝通的時候。
圖片來源網路
都說遠親不如近鄰,其實從科學的角度解釋,就是我們在和鄰居們經常見面、交流、溝通,然而在溝通中我們分泌了大量的催產素。這些催產素讓我們能在有壓力的時候稍微輕鬆地面對生活。說直白點,就是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我們就可以生活得開心許多。
說到這,我就明白了為什麼一起長大的孩子,唯獨小諾不能很好地融入幼兒園生活,因為他還沒有學會和同伴們玩耍。他的父母沒有經常擁抱、語言關注、理解或者贊同他,忽視或者忽略了他。
如何去愛?如何讓我們體內產生更多催產素?
愛,我們每個人都想要很多愛,也想給孩子很多的愛,也想讓孩子能感受到更多的愛。愛是一個名詞的同時也是一個動詞,愛是一種催產素,能夠促進愛的體驗和良好的社交。愛也是一個動詞,我們需要表達、去傾聽,去面對面陪伴孩子、讓孩子多和同伴玩耍,培養孩子良好的社交能力:
- 擁抱、牽手,說話時凝視孩子(平時經常抱抱孩子或者愛人)。
- 表達理解;
- 表達鼓勵和支援;
- 經常對孩子說(爸爸媽媽愛你:如果要批評孩子,先說愛你,才指出對方不對的地方)
讓孩子多多產生催產素,他們就會更開心,更容易感受愛。
催產素的產生三要素很簡單:發生在當下的;如果你沒有你也很難給別人;到老也能夠學得會。就是說我們要儘可能多地給孩子創造和同伴玩耍的機會,鼓勵孩子多交朋友。
如果孩子現在就是這樣的情況或者說我們現在就是處於不擅交流的情況,也不用擔心,催產素的產生永遠都不會遲,走出你的第一步,多和身邊的鄰居、朋友主動交流、分享,多讓自己的孩子和身邊的同伴多玩耍。剛開始,會覺得困難重重,其實只要你堅持多走一步,你就會發現身邊到處都是愛的流動,畢竟我們周圍可愛的鄰居和朋友實在太多了,不是嗎?
我是星汐媽,學習型媽媽。
“關注”我,每天和你分享育兒那點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