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常反應孩子考試馬虎、寫作業不認真,丟字、漏題,並指責孩子,覺得這是學習態度問題。
殊不知,或許這不是真的呢?那麼我們今天就聊一聊,馬虎或者可能是視覺出了問題。
視覺是什麼?
視覺是孩子發展中運用最多的一項能力,也是未來構建孩子學習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視覺不等同於視力,視力是指視網膜分辨影像的能力。而視覺則是透過視覺系統的外周感覺器官(眼)接受外界環境中一定波長範圍內的電磁波刺激,經過中樞有關的部分進行編碼加工和分析後獲得的主觀感覺。
簡單來說,視力決定是否可以看得見或者看得清東西。
而視覺決定看到的東西被輸入大腦後,再進行分析與編碼處理以後,並與其他感覺器官統合協調之後,對身體做出的適應性反應。
舉個例子說明,面前有一個坑,視力指的是看得見這個坑,或者看得清楚這個坑。而視覺指的不僅僅是看得見,包括了對坑的深度、寬度、坑周邊的物體等元素一起輸入中樞系統,並分析之後,來決定這個坑是否可以安全跳過去。
因此視覺是孩子學習能力培養中,非常重要的能力之一,例如閱讀、寫作、社會交往、考試等都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視覺能力的好壞。
我們常常可以發現這樣的現象:孩子嘴裡念著7+8=15。
手下卻寫成:7+3=15,或者7+8=8。
有時候我們認為這是孩子的馬虎、不認真造成,這是學習態度問題,但是如果孩子經常出現類似的問題,我們就不得不去關注這是由於孩子視覺統合功能出現了問題,需要進行專門的遊戲進行訓練。家長切忌不可去催促孩子、更不要去指責孩子,給孩子下定義、貼標籤。
那麼孩子的視覺發展都包括哪幾個方面呢?
視覺辨識能力:
這個是指孩子是否能夠觀察事物之間的差別,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孩子逐漸可以觀察到事物之間非常細小的差別。
因此家長在教給寶貝認知物體的時候,要從多個角度請孩子體驗與觀察。
例如:這是一個蘋果。家長請寶寶摸蘋果,仔細看蘋果上面有紋路嗎?有坑嗎?有洞洞嗎?去看看別的蘋果有沒有被蟲吃掉的小洞等等。再給寶貝一個蘋果,請寶寶觀察這兩個蘋果之間又有什麼不同?有什麼相同呢?
這個遊戲從孩子一歲後就可以開始,語言表達不出來的孩子,由家長給孩子來講,讓孩子用感官來體驗即可,大一點的孩子,家長可以請他自行描述這些物品的特性和他所看到的特徵。
視覺跟蹤速度:
這個是指孩子對移動物品的跟蹤速度,也就是視網膜成像後與中樞神經之間的反應能力的連結程度。
這項能力決定孩子的眼神靈活程度以及腦神經的神經元發育的豐富度。而這項能力最佳訓練年齡在一歲半之前,一歲半之後的寶寶,我們往往可以透過眼神的靈活程度來判斷寶寶是否機靈。就像有些老人常說,“你看,這個孩子眼睛裡面全是故事,你看這個孩子眼睛會說話......”,指的就是視覺跟蹤速度比較快的孩子。
家長可以透過與寶貝玩拋接遊戲來練習寶貝的視覺跟蹤速度,另外多請寶寶觀察移動的物品,比如觀察小螞蟻搬家、比如觀察小鳥飛等。
視覺空間能力(又成為視覺廣度):
這個是指一眼看下去,能夠看到的範圍有多少。
例如同樣看東西,有的人就一眼可以看到整體,而有的人只能觀察到區域性。同樣在一個空間內,有人就看到的東西就多,就豐富,而有人看到的就少。有人可以一目十行,而有人一眼只能看一個字,這都是由於視覺空間能力不同而產生的差別。
因此家長在引導孩子觀察事物時候,多請寶寶先從整體上去描述看到的東西,再陳述細節。
視覺記憶能力:
這個是指的是將之前看到的物品,透過視覺化的方式輸入記憶系統,而再反饋出來的能力。
看書就是個最明顯得例子,有的人看書後會有非常明顯的記憶,在某個位置,寫了這樣一段記憶很深刻的話。我們的記憶往往對於畫面感的東西印象最為深刻。就像我們總是能夠想起小時候某一個場景的畫面,哪怕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年齡的增加,這個畫面感並沒有淡化或者消失,這個就是視覺記憶的效果。
因此在閱讀或者學習的時候,讓孩子使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就是將視覺記憶應用到學習中的方法之一。請孩子在單元或者課文閱讀後,畫思維導圖。包括我們成年人讀書的時候,也可以畫思維導圖,都會增加學習與記憶的效果。
視覺能力都是可以鍛鍊的,而視覺功能發展有問題的孩子也是可以修復和調整的,只要家長多與孩子玩視覺方面的觀察遊戲,都可以讓孩子的視覺能力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