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踏入學校那一刻,家長都會有各種各樣的擔心,最關心的是,孩子是否在學校被同學孤立?
因為,長期被同學孤立的孩子,他們會變得膽小懦弱,對於社交更是望而生畏。
孩子的內心慢慢地,對社交產生了心理陰影甚至會恐懼害怕,最終可能會導致孩子的“社交恐懼症”,影響他的身心健康以及未來的生活。
那麼,女兒被同學孤立了,應該怎麼辦呢?分享以下三種方法,家長要放開手,引導孩子自己處理問題,學會與同學之間的社交。
1、幫助孩子提高情商,讓他學會人與人之間交往的基本技能。
學校就是孩子們的“小型社會”,在這裡,孩子需要獨立跟其他的同學交往,需要懂得一些交往技巧。
比如如何跟同學說話?如何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這些都是提升情商應該學會的基本技巧。
正如,卡耐基告訴我們,成功=15%的專業知識+85%的為人處世的技能。也就是說,一個人的情商在人生藍圖中的重要性。
因此,父母應該教會孩子瞭解自己的情緒,找出情緒的原因,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並且學會安慰自己擺脫焦慮。
平時遇到挫折時需要懂得自我治癒,自我鼓勵,自我調節。
跟同學的關係相處不好時應該學會溝通的技巧,掌握溝通的本領,在同學面前展示自己的優勢,吸引同學們的注意力。
2、鼓勵她參加班級舉行的組織活動,不要搞特立獨行。
父母應該多鼓勵孩子參加一些班級活動,鼓勵他跟同學和睦相處,不要搞一些特立獨行的小動作。
可能家長認為,學校組織的一些活動沒有必要參加,因此,孩子跟同學交流的機會少了,久而久之就很容易被別的同學孤立。
要知道,孩子在學校裡不僅是學習提升學習成績,更重要的是學會人際交往。
因此,家長應該多鼓勵她參加學校組織的課外活動,而不是把她圈在家裡,一味地讓她學習。
3、 引導孩子走出以自我為中心的誤區,讓她學會幫助同學,關心同學,跟同學打成一片。
現在大部分家長對孩子都是過於溺愛,你養成了一個小公主的性格,不懂得去謙讓別人,更不懂得去關心別人,不願意把自己的東西分享給任何人。
而這些家長需要耐心正確地引導孩子,告訴孩子如何處理跟同學之間的關係,以及同學之間的矛盾。
要讓他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團結友愛,關心別人,剋制自己,讓自己成為一個開朗,樂觀積極向上的孩子。
讓孩子學會自己處理自己的事情,比如同學之間發生矛盾,家長可以引導孩子找出發生矛盾的原因,討論解決的方法,讓孩子思考如何跟同學重新建立良好的關係。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家長不可能永遠跟在孩子身後處理孩子們之間的問題,這需要孩子自己解決。
放開手,相信孩子的能力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