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要讀懂這首詞,首先要了解辛棄疾這個人。非常重要,極端重要。
金國南侵,生生把北宋壓縮成南宋。北方人在金國的殘酷壓榨之下,生活極端困苦,生命朝不保夕。辛棄疾就出生於這樣的環境之中。
在他成人之後,決定反抗,因此拉起了一支2000多人的隊伍。那時候耿京有數萬人的起義隊伍,辛棄疾投奔了他。
然而起義軍內部出了叛徒,他叫張安國。有一次辛棄疾外出,聽說耿京被張安國殺了,張安國帶著他的人頭投奔了敵人。辛棄疾氣壞了。他身邊只有50多人。他就帶著這50多人,衝進了敵人的數萬人之中,一直殺到中軍,找到了叛徒,並把他活捉了。
不只是活捉了叛徒的頭部,而是全身都活捉了。辛棄疾把叛徒帶到南宋都城臨安的時候,叛徒還能說話吃飯。當然很快就說不出來了,因為他被朝廷把頭顱砍斷了。
老嚴小時候經常聽母親講故事,講到古代那些英勇的將領,母親總是說他“萬馬營中踹英雄”。辛棄疾就是這麼一個將領。他的英勇不但震撼了敵人,也震撼了起義軍,震撼了朝廷。這樣的英雄壯舉,古往今來都很罕見,也就是趙雲、李世民等有限的幾個人。
朝廷給辛棄疾封官。然而因為各種原因,辛棄疾念念不忘的北伐中原、收復舊日河山的願望,一直沒能實現。他的家鄉也沒有收復,他的父老鄉親還在敵人的鐵蹄之下。他當文官當武官,當京官當地方官,變過很多職位,就是沒能親自帶領一支人馬殺到敵佔區。而這是他永恆的追求。
辛棄疾抓叛徒到臨安的時候22歲。43年之後,他65歲,在京口北固亭,北方就是敵佔區和南宋之間的分界線。讀者朋友們,如果是你,這時候會想什麼?
京口是今天的江蘇鎮江。至於北固亭,老嚴沒有去過鎮江,不知道現在還在不在。這裡是戰略要地,當年韓世忠抗金的時候,曾經常住在這裡。在歷史上,這裡也發生過很多事情。三國時候這裡是吳國的土地,劉宋時代,曾多次從這裡北伐。這首詞名為懷古,主要就是以劉宋北伐為核心,同時拉扯上其他歷史故事。
二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山河是永恆的,人事一直都在變動。在這一片地方,孫權曾經來過,不過現在已經看不到了。孫權字仲謀,三國時代的吳國國君。他18歲主政,赤壁之戰擊敗曹操,偷襲荊州擊敗關羽,建立吳國,並統治52年。人們說到孫權,往往讚揚他少年有為。這對於65歲的辛棄疾來說,真的是感慨萬千。
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這三句講到北固亭。榭,建在高處的舞池。歌臺就是人站上去唱歌的臺子。舞榭大,歌臺小。一般是共用的,場地特別大的地方,或者非常講究非常高檔的地方,才會把這兩者分開。大家看春節聯歡晚會,有時候唱歌的人跟跳舞的人是同一個平臺,有時候唱歌的人站在高出來的臺子上。這是現在有了活動舞臺,可以隨時升降變化。古代沒有這麼先進,因此這兩者只能分開建。
這三句話的基本含義是:舞榭歌臺還在,但歷史上的風流人物,已經被風吹走了,雨打走了。雨打風吹,說明是歲月的自然流逝,自然而然,使人想到辛棄疾現在已經衰老。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古代有種特殊的度量單位,八尺為一尋,兩尋為一常。在測量地理上,這兩種單位都小,所以後世用尋常比喻那種平凡的、毫不出眾的事物。寄奴,劉裕的乳名。這個名字可能很多人不熟悉。我們知道歷史上有個南北朝,其中南朝有個宋國,劉裕就是宋國的開國君主。雖然他名字有個裕,但事實上是農民出身。
這三句話的基本意思是:斜陽照著的草樹間,有一條很平常的巷子,人們說這就是劉裕曾經住過的地方。皇帝住地,現在成了尋常巷陌,時事變遷,物是人非啊!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這三句是接著上面三句來的,講的是劉裕的事情。具體的歷史情節是,劉裕曾經兩次北伐,都取得了重要勝利,但終究沒有能統一全國。但是辛棄疾在這裡並沒有講歷史經過,只講情景。鐵馬,古代的一些特種部隊,為了防止馬被刺傷,給披上鐵甲。
這三句的基本意思是:讓我想起了當年,劉裕率領他的金戈鐵馬北伐,那氣勢就像猛虎出山,萬里震懾。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元嘉,宋國第三任皇帝劉義隆的年號。劉義隆是劉裕的第三個兒子。所以這還是講南朝的事情。劉義隆一片雄心,再次北伐,希望能統一全中國。在北伐之前,他還喊出了封狼居胥的口號。
漢朝霍去病攻打匈奴,大獲全勝,成為漢朝打擊匈奴最酣暢淋漓的一場戰爭。他封狼居胥山,標註自己的功勞。封,意思是封禪,是古代的一種祭祀儀式,築起土堆,燒香祭天。霍去病之所以封狼居胥山,是代表這座山已經是漢朝的領土。所以封狼居胥這個典故,也有開拓疆土的含義。
然而劉義隆想法很多,實力不行,他攻打北魏,反而被北魏一直趕到長江以南,損兵折將,丟人現眼。在辛棄疾時代,南宋也有一次北伐,也是目標很偉大,然而準備不充分,結果大敗而歸。所以辛棄疾這三句在影射這一次北伐。北顧,指的是向北張望,一邊向南逃走,一邊回頭看敵人的情形。
這三句的基本含義是:元嘉年間倉皇出兵,希望能學習霍去病封狼居胥,卻只能在匆忙退卻中驚惶北望。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我南下已經43年了,北望中原,還經常記起當時經過揚州的路上烽火連天。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
佛狸是北魏皇帝蹠跋燾的小名。劉義隆北伐的時候,正是他率軍和宋兵交鋒,打得劉義隆向南逃竄。他一直追到長江北岸,並建了的行宮。但是世事變遷,蹠跋燾以後再也沒有來過這個行宮,附近居民把這裡當成了祭祀的地方,而且用他的小名取名為佛狸祠。
烏鴉在祠堂出沒,所以被人稱為神鴉。祭祀的時候敲的鼓叫社鼓。
這三句的基本意思是說:實在難以回首啊!而今的佛狸祠,只有神鴉社鼓亂亂紛紛。這一句和上面的聯絡起來,其實就是感嘆:不管你是失敗的一方還是勝利的一方,隨著時間的流逝,最終都會消亡。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這三句講的是作者自己,但是又涉及到一個典故。廉頗75歲的時候,還想出去打仗。趙王不知道他身體怎麼樣,於是派人去看他。他當場吃了一斗米的飯,還有10斤肉,然後跳上馬去。本來他的意思是,我一頓還能吃那麼多,吃了還能上馬,肯定可以出戰的。
辛棄疾在江南等了整整43年,雖然老了,但他還是希望能為國征戰。可惜沒有人來問他,還能吃多少飯,也就是來考察他到底還能不能出戰。
這三句話的基本意思,可以這樣說:會不會有人來問我,辛棄疾已經老了,還能吃飯嗎?當然這話還有言外之意,那就是說,再不為國出戰,我就真的老了。
三
這首詞是千古名篇,但是老嚴在初中學了之後,一直感覺懵懵懂懂,不知道具體要寫什麼。不但初中時候如此,到了工作之後,也很長時間都是如此。不過現在搞明白了,弄懂這首詞,需要抓住三點。
第1點就是,雖然這首詞說了很多歷史,但是他核心的懷古是講劉宋北伐的事情。這段歷史中涉及到的劉裕兩次北伐、劉義隆一次北伐大敗而歸、拓跋燾建行宮幾件事情是有先後順序的。其他的典故都是枝枝葉葉,不用去深入瞭解。
第2點就是,詞的上闕是懷古,下闕主要是講作者自己。當然下闋也有典故,而且也跟劉宋北伐有聯絡,那都不重要,朝辛棄疾感嘆自己年華已老這個目標去理解就行了。
第3點,就是這首詞的主題,固然有迫切希望北伐的愛國主義精神,但最核心的主題還是感嘆年華易老,時光不等人。
本來想盡量寫短點,但一不小心又寫了接近3000字,還不知道自己到底講清楚了沒有。這個由讀者來評判。總之辛棄疾的這首詞真的是博大精深啊。也難怪能成為千古名篇了。
然而辛棄疾這位萬馬營中踹英雄的武將,後來居然成長為一名詩人,這是43年的歲月生生熬出來的。他希望北伐,他希望收復舊有河山,他希望解放自己的家鄉,希望金軍離開自己的父老鄉親。然而什麼都沒有實現,一直都在等,到頭來一場空。正是40多年的心酸鬱悶,熬出了這麼一位千古詞人。
人老了,夢想還沒有影子。大家覺得,辛棄疾怎麼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