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跟孩子制定規則並有效執行,是很多爸爸媽媽都感到頭疼的事情。雖然我們都知道要“溫柔而堅定”,但大多數時候,我們不是太過“溫柔”,就是太過“堅定”,導致執行規則的效果與自己的想象差之千里。
很多時候,我們執行規則會隨著自己的情緒發生變化,哪天心情好了,對孩子的行為接受度會比較高,就覺得不用那麼嚴格。
哪天心情不夠好了,就覺得看孩子哪裡都煩,必須要把控制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強迫孩子服從。
如果沒有一個長效的執行力,任何規則對孩子來說都只是父母用來暫時管束他的“柵欄”,孩子會不斷試探父母的底線,直到與父母爆發激烈的“權力之爭”。
制定規則之前,我們應該問自己三個問題,來辨別這個規則到底是自己的需求,還是基於自己、孩子和具體的事件三方面的需要。
- 規則是在什麼背景下制定的?
- 規則是由誰來制定的?
- 規則是由誰來執行的?
多數情況下,規則是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用來約束孩子行為的一套準則,評判的標準則是由父母說了算。
每次定完了規則,我們都期盼能都起到“藥到病除”的神奇作用,但常常因為父母的壓制強推導致孩子的反抗,或者事物太多而無暇堅持執行,導致規則成為一句“空談”。
實際只要我們認真想一想,這個規則是孩子希望並願意制定的嗎?如果是,那麼在制定和執行的過程中,有沒有滿足接納、理解與自主選擇、自我成就等需要呢?如果沒有,那麼我們制定的並不是一個孩子願意接受並執行的方案,只是一個變樣的要求或者命令而已。
如果要嘗試讓孩子發自內心地遵守與改變,可以運用4C模式。
4C模式的內涵:
- Connect us: 聯結情感
- Confirm the need: 確認需要
- Close the gap:縮小差距
- Create a behavior planning:建立行為計劃
我運用這個模式,和兒子商定了平板電腦的使用規則。
C1聯結情感
自從兒子學會了用平板電腦,每天放學回家就要拿著平板電腦看動畫片,如果我不注意提醒,他就會沒有節制地一直看下去。雖然我心裡很著急,但是我也知道不能在他看得高興的時候立馬提出制定規則,那會招致他強烈的反感。
如果我態度過於強硬,反而會爆發不必要的衝突。聯結情感的重點就是要找一個輕鬆愉快的時刻,讓孩子在沒有戒備的情況下提出。
一天兒子在沙發上看了一陣動畫片,然後閉上眼睛。我問他怎麼了,他說眼睛有點累。我幫他揉了揉太陽穴,看他比較放鬆,我知道討論規則的時機來了。
和孩子溝通,一定要挑選恰當的實際,如果在孩子內心比較放鬆的時候,就會事半功倍。溝通氛圍如同海洋,語言就像海面上的船,如果海面波濤洶湧,那麼無論航船如何鑑定,也會翻船。
所以,在溝通的一開始,我們需要建構一個平和的對話環境。
C2確認需要
“兒子,媽媽看見你這幾天的狀況,有點擔心。”
“媽媽,怎麼了?”
“我感覺你被綁架了。”
“啊?我現在正坐在你面前啊媽媽。”兒子感覺莫名其妙。
“雖然你坐在媽媽面前,但是你卻被平板電腦綁架了。”我一邊說邊做出比較誇張的表情。
“我才沒有呢,我綁架它還差不多。”兒子很反感“綁架”這個詞,透過他的語氣,我覺察到他對自主選的需要。
“那你如何綁架它呢?或者說你怎麼安排你看動畫片的時間呢?”
“我不知道”,兒子預感到我要限制他的螢幕時間,馬上丟擲一個不知道,來表示他的牴觸。
注意:在制定規則的時候,我們不要一上來就直奔主題,我們此時需要確認的是孩子行為背後的需求,只有滿足了需求,才有可能讓他們自發地改變行為。
C3縮小差距
“媽媽知道,其實平板電腦對你來說挺重要的,你在學校上了一天課也挺累的,看看動畫片可以幫助你放鬆,而且你還可以在一些動畫片裡學會很多有用的東西,我很想你能開心地看動畫片,但同時也能完成好每一項學習任務。”
根據和兒子的協商,我們把每天看動畫片的時間定為20—30分鐘,但要先完成作業。如果作業比較多,那就少看一會兒,如果作業比較少,就多看一會兒。我在平板上設定好了時間限制,只要提醒時間到了,兒子就主動關掉平板。
注意:溝通中要時刻關注孩子的情緒,如果孩子對我們提出的規則表示牴觸,就要及時進行調整。
C4建立行為計劃
和兒子商定平板電腦使用規則的時候,我提醒他,他才是行動的主人。
“媽媽,我定規則,你來監督我好嗎?”
“不是啊,你是你規則的主人,當然是你自己來監督自己哦。”
“嗯,那好吧,那我看動畫片的時候,你不可以來打擾我,不許唸叨哦。”
“那麼,如果你需要助手的話,你會選擇誰來當你的助手呢?我、爸爸或者奶奶?”
“媽媽,你來吧。”
這個時候的兒子,已經具有了主人翁的精神,他這個規則的制定人給助手安排了工作:在他用平板電腦的時候,協助他避免被其他人打擾,最主要的是在時間到了他還捨不得關機的時候,幫助他拿走平板電腦,為此他還賦予了助手三種權利:
- 獅吼功。可以衝他誕生後腳,時間到啦!
- 迅猛龍。可以用最迅猛的方式,拿走平板電腦。
- 冷靜電。兒子預計我哪都平板電腦後,他也不會高興,所以讓我不用理睬他,讓他自己冷靜一會兒就好啦。
在建立執行計劃時,我們需要引導孩子用他們自己的策略來滿足需求。比如,用“主人”的權力,滿足他了被尊重的需要,用“安排助手”的環節,滿足了它自己選擇的需要。這樣的設計,就可能讓自在執行規則時不再有那麼強烈的牴觸心理。
寫在後面:
透過4C模式的分析,我們就可以看出,讓孩子改變的關鍵所在,並不是我們的大道理,而是孩子能夠在制定規則的過程中,牢牢把握自己的需要。
每一個人,包括我們的孩子,都不願意被制約,被束縛。作為家長,我們在養育的過程中需要保持這樣的覺察,保持對孩子無條件的愛,瞭解孩子的需求,讓他自己掌握選擇和主動權。
在這樣的大框架下,和孩子共同商定規則,才能讓孩子具備主動並且願意長期執行的意識。
我是@喜仔麻麻,社會學碩士,二胎寶媽,專注於家庭教育及兒童早期發展,歡迎關注,獲取更多育兒乾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