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可以成為第一個朋友。
宋慶齡說過:“孩子們的性格和才能,歸根結蒂是受到家庭、父母,特別是母親的影響最深。孩子長大成人以後,社會成了鍛鍊他們的環境。學校對年輕人的發展也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個人的身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的卻是家庭。”
父母不是一生下來就是父母的,但是孩子一生下來就是孩子啊。
韓劇《請回答1988》中的女主德善有著一個學霸姐姐,還有一個受媽媽寵愛的弟弟,德善是家裡的老二,由於德善和姐姐生日捱得很近,每一次都是和姐姐一起過生,在姐姐生日那天,等姐姐吹了蠟燭後,媽媽把蠟燭再次點亮,然後她又吹掉。她說過很多次不要和姐姐一起過生,可父母還是隻買一個蛋糕,直到有次她真的忍不了,委屈得哭了起來。痛訴為什麼自己是老二。後來她的爸爸也去道歉去安慰她,說“爸爸也不是一生下來就是爸爸,爸爸也是第一次當爸爸,我女兒稍微體諒一下…”
雖然說爸爸不是一生下來就是爸爸,可孩子一生下來就是孩子啊,劇中父母真的太偏心了,吃早餐時媽媽做煎雞蛋,只有姐姐和弟弟有,還安慰德善說豆子也很好吃。鄰居送來的炸雞,兩隻雞腿分別給了姐姐和弟弟,德善只能看著,最可氣的是家裡發生煤氣洩漏,爸爸和媽媽揹著姐姐弟弟逃了出來,而二女兒是自己在迷迷糊糊中掙扎著爬出來的。
同樣是孩子為什麼區別這麼大,雖然只是演戲,但是現實生活中,不也是這樣的嗎?做姐姐的總是讓著弟弟,而父母似乎也更喜歡男孩,我父母對我也很好,雖然他們說他們更愛我,但我還是覺得他們更愛哥哥,記得小時候我媽帶我和我哥去買衣服,如果衣服比較貴,我哥就會說不要了,我媽說去別的地方看看,我哥會說不買了,但每次我媽都還是會給我哥買他喜歡的貴的衣服,而我如果衣服我媽說貴了,那怕我喜歡那個衣服,我還是會挑刺說這個衣服哪裡不好我不喜歡,去別的地方再看看吧。
我不知道懂事的意義在於哪裡,一次次地理解,一次次地讓步,最後好像變成了就這是我應該做的,我也必須這樣做。我很羨慕那些家裡比較富裕的孩子,因為他們可以買自己喜歡的哪怕貴也沒關係,可以去自己想去的地方玩。但好像我就不行,把父母倖幸苦苦賺來得錢花在不該花的地方,那種愧疚感壓得我踹不出來氣來。我父母的教育是失敗的,也是成功的。我很不自信,我也很在意周圍眼光,買東西優先考慮價效比,其次是喜歡。我沒有擁有一個完整的人格,但也慶幸,我沒有成為不良青年。
懂事的孩子只是不會無理取鬧而已,只是適應了應該表現得成熟的環境,習慣了他人充滿誤解的視線,但懂事的孩子也只是個孩子。
爸爸媽媽請多愛我一點
前幾年很紅的一個節目《變形記》裡面很多孩子叛逆期,父母根本管不了送去偏遠地區變形,對楊桐這個孩子映像深刻,他衡量親情的標準是給錢就是愛他,他本性不壞,並且非常善良正直,他之所以性格非常偏激、暴躁,是因為平時父母工作很忙,幾乎沒時間陪伴他,他常常一個人在家,這一切的叛逆都來源於他對親情的渴望,是一種缺愛的表現。當節目錄制時間快到了,看到別的小夥伴父母都來接他們,但他盼了很久的爸爸媽媽一直沒有來時,他默默地走到了遠遠的地方哭訴,說“我變好了,為什麼他們還不來接我…”
父母或許覺得給我們吃,給我們穿就是愛我們,但是一個人除了物質需求外,更重要的是心理需求,愛不僅僅表現在物質上,而是內心真實的感受到父母對自己關心,是那種街道燈火通明,也有一盞燈始終為我而亮的溫暖,心理健康真的非常重要,有些人的父母只能是父母,但有些父母也可以成為朋友。
爸爸媽媽請多愛我一點,我希望你們能懂我之所以懂事,是因為我愛你們。我之所以叛逆,是因為我希望你們也可以愛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