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總有一些牛娃讓我們這些父母驚歎。為什麼牛娃總是別人家的孩子?
大部分父母也只是羨慕一下,順嘴自責一下自家孩子沒天賦,可是卻很少有人關注到,牛娃的背後,其實是父母的奮力託舉。
我們來看一看,牛娃們到底厲害在哪?
善於發現錯誤的牛娃們
牛娃一:吳葉凡小朋友
上海一位小學二年級的學生。吳葉凡翻看新發下來的美術教材,發現書上引用的一幅圖片有點眼熟。教材中標註為:樹葉(現代陶藝作品),但吳葉凡很疑惑,她覺得這圖片更像是自然博物館裡的海百合化石。他認為教材有誤。
如果你是孩子的父母,你會怎麼做?你會相信孩子的質疑嗎?
吳葉凡爸爸的做法是:帶著孩子去上海自然博物館求證。經證實,孩子美術教材上的圖片確實是數億年前的古生物海百合。
牛娃二:柯子朔小朋友
杭州五年級男孩柯子朔,發現某礦泉水瓶包裝圖案有錯誤,瓶身畫著一隻展翅的大鳥,邊上的文字說明是“松雀鷹”,他認為這是錯誤的,還查找了各種資料,並且寫了一篇文章。
經專家證實,孩子是對的。從分佈區還有翅膀特徵這兩方面可以基本判斷不是松雀鷹。翅膀尖上那幾根特別長的羽毛是猛禽的重要識別特徵,小朋友的觀察很仔細。
牛娃三:田佳沛小朋友
10歲的田佳沛暑假和媽媽參觀西安碑林博物館。當田佳沛看到“陝西藩署增置顏柳碑記”下面“清光緒十七年”後的括號裡標註為1689年時,他對媽媽說碑上的時間是錯的。
媽媽有點尷尬,心想:“咋這麼張揚的?在博物館裡,你個小孩兒能挑出什麼問題?”
但田佳沛對媽媽說:“光緒是清朝倒數第 二個皇帝,他1875年繼位,1898年開始戊戌變法,咋可能出現1689年,肯定不對。”
媽媽說這個時間會不會是碑刻寫成的時間?但兒子指著碑刻上的顏柳說顏真卿和柳公權都是唐朝人,1689年是清朝。
媽媽覺得兒子的質疑精神值得嘉獎,就將這個問題在網上反映給了西安碑林博物館,很快碑林博物館就回復了,並表示錯誤已很快訂正了。
這樣的牛娃真的太多了,就不一一列舉了。有沒有發現這些牛娃身上都有一些共性的東西?
- 知識面廣,眼界開闊
一般的孩子怎麼可能知道海百合化石長什麼樣?一般的孩子怎麼會知道松雀鷹長什麼樣?一般的孩子怎麼會有勇氣在博物館裡質疑碑刻上的時間是錯的呢?
敢於發出質疑聲音的孩子,都是因為他們見多識廣,知識儲備足夠。
- 會思考,愛鑽研
這類孩子善於動腦筋,凡事喜歡問為什麼,遇到不懂的地方,總是要弄個明白才肯罷休。就拿發現碑刻時間錯誤的田佳沛小朋友來說,他看到碑刻上的時間,會在大腦裡運用所學知識,在大腦裡進行推算,比如,從而得出結論。
那牛娃身上這些良好的品質是與生俱來的嗎?當然不是。孩子的性格和才能,歸根結底是受到家庭、父母的影響。
什麼樣的父母才能教出有眼界會思考的孩子?
我們試想一下,當我們的孩子對教材裡的內容提出質疑,告訴我們時,我們會怎麼做?是說教材怎麼可能錯呢?還是肯定孩子,帶著孩子一起求證,尋找答案?
吳葉凡爸爸的做法是:帶著孩子去上海自然博物館求證,經證實美術書上的圖片確實是數一年前的古生物海百合。
有位網友說,其實他的孩子也看出了書上圖片的錯誤,說不是樹葉而是海百合,可這位網友不相信,她覺得教科書怎麼會錯呢?
我們有多少家長會像吳葉凡爸爸那樣,那樣給孩子求證的機會呢?
吳葉凡是自然博物館的常客,對古生物區的展品非常熟悉,所以才會在第 一眼看到美術書上的圖片就指出錯誤。
可以看得出,她的爸爸經常帶她去博物館,她積累了很多自然知識,有一定的知識儲備。
柯子朔爸爸說,孩子以前喜歡過貝殼、魚、礦石等 ,去年三四月時,開始對鳥類發生很大興趣,一年多來,觀察記錄了兩百多種鳥類,看了很多相關圖書。
柯爸爸說在孩子的影響下他也入坑了,也瞭解很多鳥類的知識。聽了孩子的說法,就鼓勵孩子寫出來,勇敢表達自己的看法。同時,他也幫孩子去諮詢、求證。
週末,柯子朔的爸爸媽媽經常帶他去觀鳥,很少上培訓班。在上到和鳥類相關的課文時,他說起來頭頭是道,還會出示圖片給大家看。
田佳沛的爺爺非常喜歡歷史,在爺爺的薰陶下,田佳沛從小就喜歡看書,4歲就通讀了《上下五千年》、《史記》等書,上一年級前,就能講清楚五代十國大致的更替順序。田佳沛說自己已經把《上下五千年》通讀了5遍。暑假讀的歷史書是《二戰全史》。
看到了嗎?孩子的思考能力、糾錯能力,其實是要建立在大量的知識基礎之上的,知識儲備足夠多,眼界夠開闊,才有可能產生思考,擁有質疑的精神。
而這一切都需要有眼界、懂教育的父母給孩子託底。
想要什麼樣的孩子,父母就要給孩子營造什麼樣的環境。
如果您也想讓孩子有開闊的眼界,會思考,有質疑精神,那麼,就先做一個有眼界的父母,信任孩子、支援孩子,帶孩子多讀書,多出去走走。只有孩子有了足夠的知識儲備,孩子才能自主思考,勇於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