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富士釋出了中畫幅GFX系列以來,“GFX會不會帶來全民中畫幅時代”的討論就不絕於耳。那麼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一下,富士GFX系列是否可以帶來全民中畫幅時代。
-01-價格是決定這一時代到來的關鍵
首先,決定某一產品能不能被普及,其價格是不是已經達到大眾可以接受的區間是最主要的原因。這一點其實可以對照幾個時間點:1、便攜數碼相機普及;2、數碼單反相機普及;3、全畫幅數碼單反相機普及。
從這三個歷史節點,我們不難發現,它們的一大共性就是價格都進入了消費級水平,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存在了。
便攜數碼相機普及時的價格因為年代太久遠,已經不好查證了。但是數碼單反相機的普及還是歷歷在目的,2005年前後,入門級機型的套機價格下探到了7000-8000這個區間,而中端機價格也基本上來到了1萬元上下。在這樣的價格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觸數碼單反相機,數碼單反相機開始普及。
2008年前後,入門級全畫幅產品價格下探到2萬元左右,這一價格成功吸引到眾多消費者進行器材升級,而在2012年之後,入門級全畫幅產品更是將價格下探至1萬元以內,從而開啟了全民全畫幅的時代。
由此可見,幾乎每一種產品普及的節點都和其價格下探到某一程度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那麼回過頭來再看富士GFX系列,從最新的GFX50系列產品GFX 50S II釋出價格即低於3萬元看,GFX似乎正走在這樣一條道路上。如果富士堅持這種主打價效比的銷售戰略,很可能在價格上觸發普及的節點,從而實現全民全畫幅時代。
-02-效能表現將決定一款產品能走多遠
除了價格之外,產品效能則是支撐產品是否能持續被購買的主因。歷史上因為價格低廉而火爆一時的產品很多,但是能夠最終留下來的很少,大部分都如曇花一現,究其原因就是其效能無法滿足消費者越來越高的預期。
隨著數碼技術的飛速發展,人們對於相機的效能需求也越來越高。而在經過各種宣傳,以及各個品牌大打技術規格戰後,使用者對產品效能的期待就更高了。
所以以數碼相機而言,畫素數、畫質、動態範圍、對焦、影片等等一切硬指標都需要接受使用者的檢驗。
那麼GFX真的要帶來全民中畫幅時代,就也要經歷這樣的檢驗。
就目前來看,GFX的畫質應該處於消費級相機的頂級水平,更大的畫幅也讓GFX獲得了更大的單位像素面積,從而獲得了相應的寬容度表現,相比起全畫幅有了不小的提升。
在GFX100中,我們也看到了富士將防抖和混合對焦加入到機身中。其中,五軸影象防抖系統最多可提供六檔振動補償,這讓超高畫素手持拍攝成為可能。混合對焦的加入更是大幅調高了對焦速度與精度,可以實現人臉追蹤和弱光下合焦,這讓GFX100更接近完美,不再是人們印象裡的中畫幅。
五軸影象防抖系統
人臉追蹤
弱光對焦
而其影片效能是大多數人經常忽略掉的,甚至很多人對GFX能不能拍攝影片都存在疑問。但是在實際使用中,GFX的影片效能同樣出色,GFX100系列可最高拍攝10bit DCI 4K 30P或者12bit ProEes RAW格式影片。
而且富士還有專業的F-Log曲線,以及可以在錄製時使用的強大而豐富的膠片模擬模式。這些儼然讓GFX100系列成為了一臺專業且具有更大畫幅的“攝像機”。
膠片模擬模式
可以說,目前的GFX系列已經將效能強大且實用的效能全部搭載進了其機身內,相信這樣的效能會讓大部分消費者感到滿意。
-03-更好的操控和便攜性將成為是否購買產品的勝負手
前面提到的效能雖然更為重要,但是就目前的技術發展來看,相處與同一級別的產品,效能差距並不是巨大的,有些差距可能僅在極端環境中才能體現。所以效能方面使用者看的是有沒有,而真正能讓使用者直接感受到差異的是操控與便攜性,這兩點直接影響著使用者對於產品的選擇。
就GFX系列來說,其操控邏輯完全與全畫幅產品相同,可以說GFX系列就是更大畫幅的135產品。這樣的操作性是傳統中畫幅產品無法比的,而且與市面上最好的全畫幅產品比較,其操控一點也不輸於對方,甚至有些全畫幅無反因為要控制體積,一些按鍵的操控反不如GFX系列。
而且,GFX從一開始就是以專業級相機來定位設計的,所以可以看到,它並不是像有些無反相機那樣,只是為了小巧和好看,而忽視快捷操控。GFX系列機身有各種按鍵和撥輪,這在快速更改設定時非常必要,不用進入選單選擇即可操作。
在便攜性方面,由於GFX搭載的是比全畫幅更大尺寸的44mm×33mm CMOS,所以其機身相對於目前的全畫幅無反相機來說稍有些大,但是雖然如此,其體積也基本上只與單反相機相似,並沒有大到離譜,更不像傳統中畫幅那麼碩大。
此外,由於GFX系列機身的設計理念是以135相機為基礎的,所以它擺脫了傳統中畫幅機身形態,看上去基本就是個單反相機,或者大號的無反相機。這樣的設計除了之前說到的操縱性更好之外,其兩手握持更加舒適,更適合機動拍攝,同時更適合隨身攜帶。
綜上,我們有理由相信GFX是的操控和便攜是深思熟路後的產物,也有理由相信GFX將改變中畫幅產品固有的拍攝方式,同時將會為更多人所接受。
-04-鏡頭群搭建的策略直接影響使用者信心
一個攝影系統能否普及不只是機身一方面,還需要有鏡頭和更多周邊裝置形成一個生態,而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鏡頭群。鏡頭群是給予消費者信心的存在,只有產品的鏡頭群足夠龐大,消費者才會有更多信心。
作為剛剛起步的GFX系統來說,其鏡頭數量相對較少也屬正常。目前一共釋出了13支G系列鏡頭,其中定焦9支、變焦4支,另外還有一支1.4倍增距鏡。焦距範圍覆蓋從23mm到250mm(等效焦距18mm到200mm)。
富士鏡頭數量看似較少,但我們應該考慮到富士開發的不是已經技術成熟的全畫幅領域,而是一個嶄新的領域——中畫幅。因為進入中畫幅後,鏡頭需要滿足更大的像場,體積就會更大更粗,為了將鏡頭的體積控制在可用的級別,又不能對光學素質進行妥協,這就需要更高階的光學技術支撐,因此在開發時間和成本上要比別的品牌更多。
這一點我們從目前富士G系列鏡頭中就可以看出來,這些鏡頭的素質沒有一支是掉鏈子的,但是在鏡頭體積的控制上都算得上很好了。
而且我們應該看到,鏡頭肯定是富士後期要發力的地方,富士龍鏡頭的品質也是足以與老牌光學廠商一較高下的,所以富士G系列鏡頭群今後的發展絕對是值得期待的。
如果富士的鏡頭群更加豐富後,全民中畫幅可能真的會到來。
作者·編輯 | 強旮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