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月,遵義會議召開。
彼時紅軍剛剛經歷過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而且在湘江戰役中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大家都意識到,讓李德、博古來掌握軍事指揮權是行不通的,但是兩人又是共產國際派來的代表,在那個時候,共產國際對我黨有著十分大的影響,所以這是一個十分嚴重的問題。
在來到中國之前,李德在俄國只帶領過兩百人左右的軍隊,但是彼時的紅軍可是有上萬人的,但是李德驕傲的性格讓他不能正視自身的問題,反而變得狂妄自大,一直在排擠毛澤東同志在黨中央的指揮地位。
但是在遵義會議上,黨中央經過激烈的討論,終於以投票的方式重新確立了毛澤東同志的軍事指揮權,也正因如此,中國革命進入到了全新的階段,在接下來的時間裡,毛澤東率領著紅軍戰士們先後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翻雪山過草地,擺脫了國民黨幾十萬大軍的包圍圈,挽救了瀕臨滅亡的紅軍。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在遵義會議上,有一個人的票至關重要,可以說,如果不是他這一票,毛主席很難重新拿回軍事指揮權。
那麼,這個人是誰呢?
病榻坐談
作為最早的共產黨員之一,毛主席是少有的看清楚中國革命本質的人,在他看來,俄國的革命勝利是基於自己的國情,那就是工人佔絕大多數,中國的革命想要勝利,就必須紮根於中國的國情,那便是農民佔大多數。
但是共產國際並不這麼想,他們想要我們照搬俄國十月革命的經驗。
1931年的贛南會議上,共產國際派王明和項英加入到了我黨最高領導層,並取消了毛主席等人的領導地位,而這一舉動的原因也十分荒唐,只是因為毛主席沒有在蘇聯參加過共產國際運動。
但是,王明等人的軍事主張很快就出現了弊端,那就是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在這場戰鬥中,王明和項英等人的指揮能力暴露出了缺點。但是,王明不願意承認自己的錯誤,依然主張照搬蘇聯的經驗,以城市為中心包圍農村,主張城市革命。但是毛主席對此堅決反對,並給王明列舉了建議,但是彼時王明十分地自以為是,絲毫聽不進去毛主席的建議。
在王明看來,毛主席不過是山溝溝裡走出來的共產黨員,沒有去蘇聯留過學,哪裡懂得真正的馬克思列寧主義,因此對於他的主張十分不屑。之後的事情我們都知道了,在王明的錯誤帶領下,紅軍受到了嚴重的打擊。
在此危險情況下,毛主席心急如焚,多次向黨中央提出建議,但是王明等人始終不肯採納毛主席的建議,而且犯了嚴重的思想錯誤,竟然想跟反動派們同歸於盡。
在毛主席看來,這是十分愚蠢的舉動,紅軍戰士們發展到這個階段是十分不容易的,在經歷過如此多的打擊之後,最要緊的任務當然是儘可能地保留下來革命地火種,而不是腦袋一熱就吆喝著要跟敵人同歸於盡。
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所有人都知道,需要對未來的革命方向做出一次討論了,紅軍到底該何去何從,該怎麼辦,都需要一個會議了。
於是,遵義會議召開了。
1934年,彼時毛主席患上了瘧疾,正在安心養病,也就是在這個時候,跟同在養病的王稼祥同志碰到了一起,兩人便聊了起來。王稼祥對毛主席的看法還是比較認同的,於是便問毛主席對接下里的局勢有什麼看法。看到王稼祥同志如此熱情,毛主席還是跟他聊了兩句,就算之前的建議被否決過很多次,但是毛主席還是重新講述了一遍自己的主張。
王稼祥十分同意毛主席的看法,也認同不能讓李德、博古等人繼續掌握指揮權了,不然整支紅軍隊伍都會陷入十分危險的境地。
看到王稼祥同志肯定了自己的看法,毛主席也十分高興,當即詢問王稼祥的看法。得知了王稼祥的心意,毛主席當即將自己已經思考很久的戰術講了出來。彼時蔣介石已經掌握了我軍的行動,他肯定會派出大量的軍隊來對我軍進行包圍抓捕,倘若按照李德、王明等人的主張,那麼我們將會掉入到蔣介石的陷阱。
王稼祥是知道這點的,聽了毛主席一番話,王稼祥終於明白,毛主席一直都是對的,只不過是受到王明等人的排擠罷了。其實不僅是王稼祥知道這點,紅軍隊伍中的許多戰士都很希望能讓毛主席重新來指揮。如今回想起來,毛主席幾乎每次都預判到了戰爭的走向,但是王明等人都沒有采取,因此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這次交流過後,王稼祥找到了許多同志,同他們講毛主席的主張,並鼎力支援。在王稼祥的宣傳下,黨內許多同志都認識到了之前所犯下的錯誤,明白了毛主席是正確的,只有毛主席才能挽救這支紅軍隊伍。
與此同時,毛主席也找到了老朋友周恩來、朱德等人,同他們進行交流,聽了毛主席的主張,周恩來等人都表示同意,聶榮臻同志更是說“早就該讓毛澤東同志上去領導了!”
遵義會議召開前,黨中央先是進行了一次簡單的緊急會議,主要就是針對毛主席的戰略主張做出討論。透過大家的一直討論,都認為毛主席的建議十分具有創造性,是可行的。
於是,在後來的擴大會議上,周恩來等人大力支援毛主席的軍事主張,要求黨中央實行毛主席的方案。另外,毛主席也對自己的方案做出了講解,毛主席滔滔不絕地講解了幾個小時,令大多數人都心悅誠服。但作為會議的另一個主角,李德還是不同意毛主席的看法。但是,按照共產黨的規定,少數服從多數,最終還是同意了毛主席的觀點。
在毛主席的指揮下,紅軍戰士們在面對大量國民黨軍隊仍打贏了一場勝仗,這讓戰士們十分激動,紛紛表示到“毛主席來了,之前那支戰無不勝的紅軍就回來了!”
同時,黨中央的領導們也逐漸意識到,必須要拿掉李德、王明的指揮權了。
1935年1月4日,遵義會議召開。
力挽狂瀾
此次會議的主要目的是總結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但是在會議上,李德並不願承認自己的錯誤,反而避重就輕地聊了一些其他的話題。這更讓人意識到,李德這人不靠譜。李德認為,這次會議就是衝著批評他去的,然而並不是,我黨召開的會議是為了為中國革命找到正確的方向。
之後,博古發言,在發言中,他仍竭力為李德推脫,認為李德的指揮是沒有錯的,應該聽從共產國際的安排。針對博古的發言,張聞天和周恩來闡述了自己的看法,他們認為,第五次反“圍剿”之所以失敗,就是因為李德和王明的左傾錯誤思想。
在會議上,李德始終低著頭悶著臉。
會議進行到了白熱化階段,輪到毛主席發言了。毛主席表示到,在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之前,我們曾經四次反“圍剿”勝利,之所以能夠勝利,是因為我們實事求是,指揮得當。而第五次失敗呢,是因為李德等人忽視了客觀規律,不能正確分析敵我之間的情況,且犯下了左傾錯誤思想,因此讓紅軍隊伍蒙受了巨大的損失。
毛主席的發言十分精彩,他還逐步分析了李德等人在第五次反“圍剿”中採取的戰術,並對該種戰術的不合理性給指了出來。其實,毛主席的發言直接點出了李德等人所犯的錯誤是路線錯誤,這是十分嚴重的,對中國革命是有害的。
毛主席發言結束,接下來便是其他同志發表看法的時候了。當時黨中央跟國際派之間的關係十分矛盾,因此這個時候,會場陷入了沉默。
就在這個時候,王稼祥站了出來,他擺明看法,表示自己完全支援毛主席。
除此之外,王稼祥還表示,之前毛主席提出了許多意見,李德等人都不接受,但是在經歷了這麼多的失敗後,他們發現,毛主席當時的看法完全是正確的,因此,他將鼎力支援毛主席。
王稼祥的發言十分直接,還對李德等人做出了批評,點出了中國革命一定要紮根於中國本土情況,不可脫離實際,這樣做是違背了馬克思主義的,是不符合中國國情的,是不能帶領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
王稼祥講了很多,歸結為一句,那就是主張將軍事指揮權交還給毛主席。
聽了王稼祥的發言,會場頓時議論紛紛,李德還抬起頭來瞪了王稼祥一眼,但是王稼祥毫不在乎,他還是堅持著自己的想法,接著表示到,黨內的國際派之所以不同意毛主席的看法,就是因為毛主席沒到蘇聯留過學,認為毛主席不瞭解馬克思主義,但是在他看來,毛主席是最瞭解馬克思主義的人,也是最瞭解中國革命的人,只有毛主席才能帶領這支紅軍隊伍,只有毛主席才能代領中國革命走向勝利。
王稼祥的發言如同平地一聲雷,徹底炸翻了整個會場。這之後,許多同志都站了出來,他們意識到了李德等人的左傾錯誤思想給黨中央帶來了多麼大的傷害,表示堅決擁護毛主席的領導,主張毛主席重新掌握軍事指揮權。
在這樣的壓力下,李德等人只能不情願地交出了軍事指揮權。
在歷史教科書中,對於遵義會議的描述是這樣的“遵義會議是我黨一次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是的,正是這次會議,讓軍事指揮權重新回到了正確的地方,在這之後,中國革命轉危為安,開始了新的階段。
毛主席曾說“遵義會議上沒有王稼祥不行,是他投出了最為關鍵的一票。”
是的,在遵義會議上,王稼祥同志如同一個毫不畏懼的戰士,在最需要站出來的時候站了出來,勇敢地批評了李德等人的錯誤主張,肯定了毛主席的戰略方針。正是因為王稼祥站了出來,才會有接下來的許多同志相繼站出來。所以,毛主席才如此重視王稼祥同志在遵義會議中所起的作用。
不僅如此,縱觀整個革命歷程,王稼祥也作出了十分巨大的貢獻。王稼祥為人堅強,敢於奉獻,曾無數次在戰鬥中做出重要作用。
其實,當時遵義會議後,博古李德等人的指揮權被拿下後,博古和李德是很不服的,因為他們覺得自己的指揮並沒有問題。為了安慰博古和李德,周恩來特地找到了兩人,對兩人進行了寬慰,並對博古表示到,其實,誰來掌握指揮權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們需要一個領袖,能夠帶領我們不斷奪得勝利的領袖,而毛主席正是我們需要的這個領袖。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李德和博古也慢慢地被毛主席的才略所折服,他們終於意識到了自己當初的錯誤,並作出了檢討。其實,我黨從未對任何一個同志抱有惡意,犯錯誤是很正常的事情,人非聖人,孰能無過,知錯就改就還是同志,因為我們的目標都一樣,都是為了中國革命的勝利而走到了一起。
站在上帝角度來看,我們或許會認為王稼祥是聰明人,其他人也應該早早地看出毛主席對中國革命的作用,但是倘若把視角固定在那個時代,是有許多幹擾因素的:國際派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中國革命的前途未卜,國民黨的圍追堵截等等,這樣的情況下,想要做出正確的判斷可謂是難上加難。
也正因如此,我們才知道毛主席的眼光是何等的長遠,戰術水平是何等之高,而王稼祥又是如何的慧眼識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