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基的名字如雷貫耳,從來就是聽說,沒有想起來去讀過。很偶然的機會看到這本書,隨意翻開,也不抱多大希望,對於譯文字書籍,讀之太過枯燥。但是這一本讓我對譯文字書籍有了重新的認識。
高爾基署名叫做馬克西姆高爾基,意為最大的痛苦。(我這是第一次知道,上小學的時候經常把高爾基名字反過來唸,覺得這名字真暴力)。小說的主人公叫阿廖沙,從父親死亡了就到外祖父家寄身,外祖父家的染坊是一個充滿可怕景象的小天地,瀰漫著人與人之間的熾熱的仇恨之霧。家庭矛盾,鄰里之間,街頭巷尾出現了種種惡作劇和殘酷行為。
阿廖沙有三個小夥伴,第一個是小茨岡人,小茨岡人溫柔熱情,是冰冷裡的唯二的溫暖(還有一個溫暖來自外婆),可惜不幸的是小茨岡人在抬十字架時被壓死了,舅舅幸災樂禍的說幸虧不是他抬,要不然死的就是他。看著小茨岡人血流殆盡,沒有人叫一個醫生。,也沒人送他去醫院,就這樣眼睜睜看著一個生命的消亡。在任何人的心裡激不起任何漣漪,就像是死了一個植物一樣。第二個小夥伴是好“好極了”。“好極了”因為口頭禪經常說好極了,阿廖沙就叫他好極了。好極了像是一個智者,像蘇格拉底。在混沌的世界裡的一束光,總是語不驚人死不休。可惜大家都不容他,把他攆跑了。生活中人們麻木著,不需要也不歡迎誰來叫醒沉睡。
阿廖沙的第三個朋友是彼得大叔,對彼得大叔著墨不多。後來人們發現彼得大叔時,彼得大叔已經坐在後院子自殺了。作者並沒有去尋根追底為什麼彼得大叔會自殺,他只看到了周圍景色晦澀。我開始不能理解,包括作者一直不說關於他父親的事情,後來越讀越覺得真是神來之筆啊。在小孩子的心裡,很多事情就是沒有邏輯的,沒有因果的,他們看到的是直覺,也只相信自己的直覺。這點處理的方法比《城南舊事》小英子的視角要處理的好。(個人感覺)
三個玩的好的小夥伴都不是阿廖沙的同齡人,最後都以不同的方式消失於阿廖沙的世界裡。
小說裡面寫的最好的是景色描寫。在很多情況下,這類描寫本身就是一幀幀現實主義的風俗記錄。在這裡,一切都帶著生活於其中的人們精神心理的投影,一切都顯示出一種文化底蘊和文化選擇水準。
這部作品,洗練代替了繁複,平易代替了鋪張,恬淡代替了濃烈,冷峻代替了激昂。筆鋒所及,舒展自如,恰如行雲流水,絕無斧鑿之功。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