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文明屬於次生文明,來源有三。一大來源是古典文明,即古希臘羅馬文明,其對歐洲文明有著極其深刻和廣泛的影響。不過倘若認定歐洲文明是古典文明的翻版或延伸,似乎又失之簡單化,以前討論較多,此不贅述。第二來源是日耳曼人的歷史傳統。當時日耳曼人被稱為野蠻人,作為主導性族群入主西歐後便不可避免地帶來日耳曼人原有的生活方式和觀念。中世紀西歐是鄉村的天下,以往教科書講鄉村主要講莊園,當下歐洲史學界則越來越重視村莊共同體的作用,即日耳曼人的村社傳統。我們認為,莊園的存在不可否認,然而莊園的作用不是唯一的,村莊共同體仍然保持著重要職能。日耳曼人村社制度被稱為馬爾克(mark),它代表著日耳曼人典型的傳統方式,諸如定期召開村民大會、實施敞田制、輪耕制、公共放牧制度,等等。又如中世紀村莊的莊園法庭,每個出席法庭的人都有裁決的權利,後來的法庭陪審團也是由佃戶組成,所謂“同儕裁決”即來自日耳曼遺風。馬爾剋制度對中世紀的歐洲影響極其深刻,鄉村公共生活到處都可以發現它們的足跡,以至中世紀鄉村組織明顯呈現雙重結構,稱其為“莊園—村莊混合共同體”,更符合歷史原貌。第三來源是基督教。基督教產生於羅馬帝國晚期,經過“三百年教難”,很晚才被承認,真正發揮社會性作用是從中世紀開始的。基督教對歐洲的影響幾乎滲入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因此歐洲文明又被稱為基督教文明。總之,歐洲文明是次生的、混合的文明,其創生過程也是不同文明的融合和嬗變過程。就文明核心價值而言,現代歐洲社會不是與古典希臘羅馬接軌,而是與中世紀接軌,因此,中世紀是歐洲歷史真正的開端。也就是說,羅馬帝國覆亡標誌著古典文明的完結,隨著日耳曼人的到來,歐洲歷史浴火重生,蛻變成一種嶄新的文明。
轉捩點:歐洲封建制啟動
當下人們不再簡單地認為歐洲中世紀是“黑暗的”,不過稱其特定的一段時期為“黑暗”並不過分。羅馬帝國覆滅到封建制度確立時期,歐洲混亂無序,暴力橫行。內部失範,外部勢力就會入侵。彼時歐洲三方受敵:北部是維京海盜的騷擾,東部則是馬扎爾人的入侵。起源於西亞的馬扎爾人採取恐怖的屠城政策,令歐洲人聞風喪膽。南部阿拉伯人的威脅尤為嚴重,西班牙半島已被征服,如果不能阻遏其北上的鐵蹄,歐洲也許不復存在。此時法蘭克王國宮相查理·馬特正在推行采邑制改革,轉折點是查理·馬特指揮的普瓦捷戰役取得勝利,從此阿拉伯人被阻隔在比利牛斯山以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