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上年紀,耳朵的問題就慢慢顯現出來了,輕者耳鳴,重者耳聾。
中醫講,腎開竅於耳,腎精虧虛,耳朵失去氣血濡養,不足而鳴,耳朵就會鳴笛報警,耳鳴由此而來,然,此為虛性的耳鳴,
那實性耳鳴呢?大都是耳竅被堵住了。中醫常說,九竅要通,通則無病。耳竅作為九竅之一,也應暢通無阻,一旦被淤血、痰溼、氣機堵住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耳鳴。
所以這也就為什麼有些人耳鳴耳聾了,就以為是腎的問題,馬上去補腎,結果卻不盡如人意。其實啊,你是把治療的方向搞錯了。
中醫講,虛則補之,實則瀉之。因此,虛性耳鳴當補腎氣;實性耳鳴,當化瘀、化痰、梳理氣機。
那如何來判別耳鳴的虛實之證呢?
凡是勞累加重的,就要考慮到腎的問題;凡是脾氣大,愛生氣的,要考慮到肝膽。
又或者用了很多補腎的藥材,仍不見效果,不妨換個思路。
今天和大家介紹一個活血理氣而治耳鳴的方子——通氣散,出自《醫林改錯》。
《醫林改錯》,“耳孔內小管通腦,管外有瘀血,靠擠管閉,故耳聾。晚報此方,早服通氣散,一日兩付,三、二十年耳聾可愈。”
通氣散:柴胡、香附、川芎。
通氣散僅三味藥材,然其藥簡而力專,我們不妨簡單的過一遍:
柴胡味苦辛,性微寒,輕清升散,宣透疏達,主入肝、膽經,
尤善疏洩肝氣而解肝氣鬱結,為疏肝解鬱之要藥。
《本經》:"主心腹腸胃中結氣,飲食積聚,寒熱邪氣,推陳致新。"
《四聲本草》:"主痰瀾、胸脅中痞。"
《珍珠囊》:"去往來寒熱,膽痺,非柴胡梢子不能除。"
《千金方》中更是開門見山:"苗汁治耳聾,灌耳中。"
簡單說,肝氣鬱滯的人群,用一點柴胡,既能疏肝,又能理氣,一舉兩得。
香附辛甘而微苦,芳香而味平,入肝、三焦經。
香附辛香入肝,善散肝氣之鬱,微甘性平而無寒熱之偏,為歷代醫家視為疏肝理氣解鬱之要藥。
中醫認為,肝為藏血之髒,氣為血之帥,肝氣調和則血行通暢,因此香附又為調經止痛之要藥。
因此,但凡是肝氣鬱滯之胸脅脘腹脹痛、婦女月經不調、痛經閉經以及胎產諸病都可以用香附來理理氣。
李時珍稱之為,“氣病之總司,女科之主帥”。
《唐本草》:"大下氣,除胸腹中熱。"
《醫學啟源》:"快氣。"
《滇南本草》:"調血中之氣,開鬱,寬中,消食,止嘔吐。"
川芎,辛散溫通,走而不守,入肝、膽、心包經。
川芎上行頭目,能活血、祛風止痛,為治療頭痛之要藥,素來便有“頭痛不離川芎”之說;
其下行血海,用於治療多種血瘀氣滯證,尤善治療婦女月經不調、閉經、痛經及產後瘀阻腹痛等,為婦科活血調經之要藥。
此外啊,川芎還可中開鬱結,通達氣血,疏通瘀滯。
《日華子本草》:"治一切風,一切氣,一切勞損,一切血,補五勞,壯筋骨,調眾脈,破癥結宿血,養新血,長肉,鼻洪,吐血及溺血。"
《醫學啟源》:"補血,治血虛頭痛。"
《綱目》:"燥溼,止瀉痢,行氣開鬱。"
最後,作一簡單總結,柴胡、香附、川芎,這三味藥善入肝膽經,專門調理肝膽經氣機,氣行則血行,使一身氣血通順暢達,那氣鬱氣閉之耳竅就被打開了。常常用於治療肝鬱氣滯,耳聾不聞雷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