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原名《南亭筆記》,為晚清著名小說家和報人李伯元的清史筆記小說,全書共十六卷,六百九十一則,記敘了清朝皇帝、親王、重臣、畫家、文學家、書法家諸多名人的趣聞軼事,以筆記體小說的形式呈現,書中對清代官場的黑暗腐敗和一些官僚的昏庸無能、貪鄙腐敗,頗多揭露,也對當時的社會風貌、名人風骨,有很多細緻入微的描寫,可以說是清朝社會的百花筒。
書中涉及從康熙、乾隆到和珅、曾國藩、張之洞、李鴻章等諸多政治名人,也涉及何紹基、任伯年、納蘭性德等清代文學家、藝術家。
李伯元是晚清受維新思想影響較重的小說家,對清廷政治和時局的立論相對中平,臧否人物,亦無特別戾氣,本書雖非正史,但可補史乘之闕。
滑稽中雜有哭音,詼諧中帶有苦澀
金滿樓
中國古代典籍中,筆記體裁作品由來已久。如晉朝崔豹《古今注》、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唐朝劉肅《大唐新語》、宋朝洪邁《容齋隨筆》等,都是各朝代表性作品。明清以後,各類筆記小說更是趨於鼎盛,尤其在清末民初時堪稱高峰。
在此時期的筆記小說中,李伯元《南亭筆記》(即本書)的知名度較高,引用較廣。李伯元原名寶楷,後改名寶嘉,伯元是其字,後又有南亭亭長、遊戲主人等別名。李原籍江蘇武進(常州),後因避太平軍之亂,其父攜全家往山東依附在魯為官的堂兄李翼清。同治六年(1867年)四月,李伯元生於山東濟南。六歲時,因父親去世,李伯元改由堂伯父李翼清教養,並隨之前往所任的州縣府治,對地方吏治民情有所瞭解。這些經歷,也為他後來寫作《官場現形記》等小說打下了基礎。二十六歲時,李伯元隨堂伯父回武進原籍,並考中秀才。
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李伯元來到上海灘後,因辦報而聲名鵲起。最初,他先入《指南報》為編輯,後於1897年6月創辦《遊戲報》,是為中國近代文藝小報鼻祖。1901年,李伯元將《遊戲報》盤售他人,又於當年4月創辦《世界繁華報》,其一生中最為重要的作品《官場現形記》,即首先在該報連載。商務印書館創辦《繡像小說》後,李伯元為其中重要作者,並發表了《文明小史》《活地獄》等小說。
十里洋場,光怪陸離,李伯元幸逢其時而得逞其才,但各種娛場妓樂、酒色徵逐,加上編報、創作等高負荷活動,也同樣令其不堪重負、元氣大傷。1906年4月9日,李伯元因肺結核病去世,時年未滿四十。
據同時期的報業人士包天笑說:李伯元在租界應酬太多,堪稱花界提調;其友歐陽巨源在李伯元《遊戲報》下任職,為之代筆不少,如《文明小史》必有歐陽筆墨,其他尚不得知。據學者魏紹昌考證,李伯元隨筆集中有些記述系1906年後之事,或因圖書編排過程中摻雜了編者陳琰及別人的作品所致。
明末學者葉向高曾在《說類》中說:“稗官家言,自三代時已有,而後莫盛於唐宋,學者多棄而不道。然其間紀事,固有足補正史之所未及,而格言眇論、微辭警語,讀之往往令人心開目明、手舞足蹈,如披沙得金,食稻粱者忽啖酥酪,不覺其適口也。”
總體而言,李伯元的《南亭筆記》雖多系抄綴而成,但立論相對中平;臧否人物,亦無特別戾氣,可補史乘之闕。當然,其中也有少數記述明顯悖於史實,如稱高士奇與乾隆“同立於偏殿之中”,實則高士奇卒於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而乾隆出生於康熙五十年(1711年)。再如稱駱秉章將石達開幼子養於官署,待其及冠後殺之,實則石達開死於同治二年(1863年),而駱秉章於同治六年(1867年)死於官署,石之幼子如要及冠起碼需要十年,駱秉章又如何等得及。
此外,筆記中有些可能是道聽途說而未加審視,或者輾轉誤抄也有可能。如說康熙秋狩木蘭時,有人奏吳三桂反叛,康熙聽後十分不悅,曰:“此所謂‘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左右皆不解所謂,竊竊私語。一侍衛曰:“佛爺說的是典守者不得辭其責也。”康熙大喜,乃謂曰:“汝能讀《四書注》,甚佳。”遂厚齎之。按陳康祺《郎潛紀聞初筆》,此處乃是乾隆與和珅早年的對話,似乎更加合理。
再如說雍正與御史爭某優伶,其批示曰:“狗食骨,人奪之,豈不恨?”此事在張祖翼《清代野史》中,則記為咸豐之事。從通常記述看,咸豐對戲曲頗為精通,而雍正並無好戲之名,反而有杖殺優伶記錄。昭槤在《嘯亭雜錄》中雲:“世宗萬幾之暇,罕御聲色。偶觀雜劇,有演《繡襦》院本《鄭儋打子》之劇,曲伎俱佳,上喜賜食。其伶偶問:‘今常州守為誰者(戲中鄭儋乃常州刺史)?’上勃然大怒曰:‘汝優伶賤輩,何可擅問官守?其風實不可長。’因將其立斃杖下,其嚴明也若此。”這段記載,也同樣出現在《南亭筆記》中。
作為晚清末世的未仕文人,李伯元雖富有才華而科舉不第,恥於趨附而志不得伸,最終混跡上海租界,“以痛哭流涕之筆,寫嬉笑怒罵之文”。然其隨筆,並非只為滑稽引人發噱,而是提倡“莊諧幷包”,寓莊於諧,亦莊亦諧。所謂“滑稽中雜有哭音,詼諧中帶有苦澀”,所言皆有所寄,似不可盡以野史輕之。
本文作者
金滿樓,原名金松,生於七十年代,江西峽江人,現居上海,作家,近代史研究者。2007年後陸續出版《辛亥殘夢:帝國崩潰的前夜》《門檻上的民國》《退潮的革命:宋教仁的1913》《1900:北京的春天有點亂》《北洋往事》《民國原來是這樣》《晚清原來是這樣》《帝國的凋零:晚清的最後十年》《北洋水師的最後一百天》等十餘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