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員觀察
展櫃、實物、說明牌是博物館的“老三件”。然而,歷時5年進行全方位提升的河南博物院,卻偏偏不走尋常路,硬是跳出“三大件”,探索新表達、玩轉新技術、推出新文創,還因此頻上熱搜話題。
河南博物院為啥這麼拼?難道因為實力不濟?自然不是。河南是文物大省,河南博物院也是家底深厚,現有館藏文物17萬餘件套,婦好鴞尊、杜嶺方鼎等均是其鎮院之寶。實力已然如此雄厚的河南博物院,其實是在拼“顏值”。
近些年,從故宮文創走紅,到《千里江山圖》展出、《國家寶藏》熱播,再到舞蹈《唐宮夜宴》《洛神水賦》等火出圈,人們對傳統文化的熱情一再被點燃。細觀其中成功之作,會發現其秘訣不僅在於契合了國潮洶湧之勢,亦在於透過創新大大提升“顏值”,讓實力與“顏值”並重,讓傳統文化“活”起來,從而更能為現代人接受。
那麼,河南博物院又是如何創新的呢?首先,趕時髦。傳統文化要“智”起來、“動”起來,就得趕現代技術手段、表現手法等的時髦。如短影片,河南博物院就以“短影片+生動講解”的形式,帶人們欣賞那些藏於“深閨”之中的珍寶;如數字技術,故宮博物院曾藉此讓《雍正行樂圖》等畫作動起來,讓人們大呼過癮;再如綜藝,《國家寶藏》便是將博物館與電視綜藝相結合,不僅透過劇場形式演繹文物“前世”,還讓文物的“今生”守護人講述其與文物之間的故事,幫助人們更加深入地瞭解國寶。
其次,蹭熱點。這並不意味著逢熱點便“蹭”,僅為博眼球,而是需要建立在深刻把握傳統文化核心的基礎上,讓傳統文化搭上熱點的“便車”深入更多人,幫助他們從“看熱鬧”變為“看門道”,這才是蹭熱點的價值所在。在這方面,河南博物院進行了不少嘗試,如《唐宮夜宴》火遍全網時,抓住“美人”原型取自其館藏文物隋代樂舞俑這一點,及時在官微與網友互動,吸引不少年輕人跑來參觀探秘;再如推出數字考古盲盒,使用者不僅可以在虛擬考古工地裡體驗洛陽鏟、毛刷等考古工具,還可瞭解所挖到寶物的故事。
最後,融生活。傳統文化要離現代人近一點、再近些,必須更加融入生活。這也是如今文創產品不僅力求好看,而且還追求好吃好用的原因。文創設計只是一方面,傳統文化在展現方式的生活化上其實還有頗多文章可做,如湖北省博物館就以距今兩千多年曆史的曾侯乙編鐘為基礎,將傳統工藝與現代技術相結合,打造出古樂器演奏會。
總之,唯有透過創新,讓傳統文化以更為精妙的故事,更為立體、多元的方式呈現,讓傳統文化與時代脈搏“同頻共振”,才能真正啟用傳統文化。(胡俊)
來源: 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