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文海
“響殼(兒)”是什麼?是成都平原農村用於驅趕曬壩裡偷吃糧食的雞所持的竹製工具。
取一段約1.5米長的老慈竹,一端用彎刀剖成多根筷子粗細條,另一端留至三分之一處不剖,幹後不剖處握在手中一搖,就成“響殼(兒)”。“響殼(兒)”搖時,細條摩擦,嘩啦、嘩啦,那些餓牢餓蝦跑進曬壩的賊雞,就會嚇得屁滾尿流,逃之夭夭。
搖“響殼(兒)”的多是老人,老人腿腳不便,坐在屋簷下陰涼處,看見曬壩有賊雞來了,搖響“響殼(兒)”,就把雞嚇跑了,根本不用人在曬場上跑來跑去。這是農村老人最喜歡乾的活——守曬壩。
鄉壩頭娃娃不聽話,大人會說:“再鬧給你兩響殼(兒)。”
“響殼(兒)”還會變臉,莊稼成熟季節,成群的鳥雀會飛到田中偷食穀粒、麥粒,守曬壩老人不可能整天搖“響殼(兒)”守田壩。這時,用麻繩穿一串幹筍殼握在稻草人手中,筍殼摩擦,同樣可發出嘩嘩聲,田中時時有風吹,田中時時有“響殼(兒)”在響,雀鳥都嚇跑了。
前不久到大邑新場古鎮玩耍,看見一些復古商店還有舊時蒸濾米飯的甑子、冬天夾在腿下烤火的竹編烘籠(兒)、撈柴的扒扒(兒)、雨天防雨的棕蓑衣、刷鍋的刷把賣,生意不錯。人們買它,更多不是為用,而是懷舊。年輕人則買稀奇,看見它,才知我們的生活是這樣一步步走進今天電氣電子時代的。只是未見有“響殼(兒)”賣,可能是嫌它太簡單了。
就地取材,用最簡單的辦法,幹最不簡單的事,這是以往農村人的聰明。
【徵稿啟事】
華西都市報“寬窄”副刊四川方言龍門陣《蓋碗茶》版面推出以來,得到省內外四川方言作者的大力支援。為讓《蓋碗茶》更加活色生香,方言故事層出不窮,我們向“有故事”的方言作者長期徵稿。有好的方言故事,有趣的方言傳說,都可以給我們投稿。字數不超過1200字。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