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11月1日訊(記者 張豔玲)“2021故宮學年會:明清物質文明與國家治理”學術研討會10月30—31日以線上方式舉行。
此次研討會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聯合故宮博物院共同主辦,中國歷史研究院為學術支援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黨組副書記,中國歷史研究院院長、黨委書記高翔,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成員、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校長張政文出席開幕式並致辭。
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清華大學、復旦大學等近50個單位的80餘名專家學者匯聚雲端,圍繞“明代國家治理”、“清前中期國家治理”和“清後期國家治理”等進行研討。
故宮是中華五千年文明的承載者,是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是優秀傳統文化的匯聚地,是中國首批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世界文化遺產。故宮對於明、清兩代的歷史而言,無疑具有無與倫比的政治意義、文化意義,乃至精神意義。
高翔指出,歷史文化遺產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寶貴資源。把故宮保護好,把故宮所承載的優秀歷史文化傳承好,把故宮學發揚光大,既是新時代守護中華文脈、延續中華命脈、弘揚燦爛文明應擔的使命,也是中華民族為世界文明進步應負的責任。故宮作為明清兩代皇宮,得以完整儲存下來,不僅成為深入推動歷史學向更高層次發展的寶庫,也成為傳播優秀歷史文化、弘揚民族精神的一個重要陣地。
高翔認為,故宮學研究要以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宗旨,建設以多學科交叉融合為重要研究特色的新時代中國史學;要站在歷史制高點和時代最前沿,審視明清時期中國社會形態的變化;要從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的立場來審視明清時期的中國歷史;要深入闡釋研究好明清時期的中國歷史,講好明清時期的中國歷史故事。
王旭東指出,要全面挖掘故宮承載的多元文化價值,尤其是作為明清兩代皇宮這一背景下,在推動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方面的政治思考和實踐。為此,故宮博物院開展了“平安故宮”“學術故宮”“數字故宮”“活力故宮”建設,其中把“學術故宮”作為核心任務。近年來,故宮博物院不斷加大對外合作力度,故宮學的發展也得到了社會各界的支援。此外,故宮博物院先後設立了英才計劃、開放課題、太和學者等制度,在全世界範圍內吸引優秀學者開展故宮學研究。今後,故宮博物院將繼續與各高校與科研單位加強合作,讓故宮學走進更多高校課堂,挖掘並闡釋故宮所承載的優秀傳統文化蘊涵,為“文化自信”助力。
張政文指出,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由黨中央批准、在原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基礎上設立,目標是建設一流的社會主義文科大學,培養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卓越後備人才,目前已形成了本碩博一體化的完整人才培養體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與故宮博物院攜手合作多年,成果豐碩。今年3月,雙方重籤戰略合作協議,共同約定在學科建設、學術交流、人才培養、文化傳播等方面繼續深化合作,此次研討會的合辦便是落實雙方新層次合作共識的重要措施。
“故宮學”概念由故宮博物院原院長鄭欣淼先生於2003年首次提出,自2011年首次召開故宮學專題學術研討會以來,故宮博物院已就“故宮學”的範疇、體系與方法等連續多年召開學術年會,取得了豐碩學術成果,並贏得廣泛關注。
中國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