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族是統治我國封建社會最後一個王朝的民族,他們擁有自己最傳統的民族服飾,其中滿族婦女穿著的滿族特色服飾被稱為旗袍。滿族婦女穿著旗袍時會選擇一些配飾來對服飾進行點綴,其中最引人注意的就是為了搭配旗袍脖子上會有一條白色的帶子。這條帶子並沒有起到什麼裝飾作用,也並不能保暖,它的作用是為了區分出後宮女子的品階。
滿清選秀制度
從近年來大火的各類清宮戲中我們可以得知,滿清後宮選妃立後甚至包括宗親娶妻納妾後宮採選宮女都要經過一個轉滿的制度,那邊是選秀制度。
其中選秀制度分為兩種,皇帝立後選妃填充後宮以及宗親指婚都要經過當時內務府層層選拔,最後統一到皇后和太后面前進行選擇,偶爾皇帝也會參加,這種叫大選,三年一次。凡是能參與大選的女子都必須是14-17歲的官員女兒,血統純潔高貴才可參加。
經過內務府層層選拔之後,所有被留下來的女子會被“留宮住宿”觀察他們的品行,在經過皇帝皇后及太后的檢查後選擇幾人,剩下的全部撂牌子,准許自行出嫁。
另外一種則是選宮女,選宮女,一年一次。一般由內務府上三旗佐領領下的13-15歲包衣女子參選,年滿二十五可以出宮。
在選完修補之後,皇帝和皇后會依據秀女的家世,品行和容貌來進行冊封,當然冊封也有皇族自己的制度要求。
滿清後宮女子品階制度
在努爾哈赤的那個年代,一國主君都在南征北戰的打仗,對於禮儀要求也沒有那麼高,後宮妃嬪一律都統稱為福晉。等到皇太極入關之後舉行封妃大典,立大福晉哲哲為皇后,后妃制度開始建立起來。等到康熙帝大婚親政之後,禮儀完備立下規矩。
皇帝的正妻為皇后,只能有一人。皇后之下是皇貴妃,也只能有一人,而且有一條為沉穩的規定就是皇后在世不立皇貴妃,除非是這個貴妃快去世了,出於安慰會給她皇貴妃封號,但除了乾隆清朝一般沒有皇帝這麼做過。
接下來是兩名貴妃,四名妃子。六個嬪,之後即是貴人常在答應這些低位妃嬪數量是不定的。秀女進宮一般都是貴人位份,如果皇帝喜愛一名宮女那他只能一步一步的往上走,就像甄嬛傳裡面餘鶯兒一樣先封的是“官女子”,這個位份極低,介於妃嬪與宮女之間,又要此後皇帝又要幹一些粗活。
依靠配飾區分位份
後宮有這麼多女人,有的時候除了得寵的位分高的皇帝能記清楚他們的長相,像宮女和一些低位妃嬪皇帝根本記不清誰是誰,為了對後宮嬪妃加以區分,皇帝便想到用一些小配飾來表明他們的品級。
比如說服飾的顏色,皇帝皇后皇貴妃可以穿明黃,貴妃位及妃位可以可以穿金黃等等……但是不能限制妃嬪只能穿一種顏色的衣服呀,於是配飾亦可以用開表明品級,首先就是纏在脖子上的帶子,那條帶子被稱為“龍華”。
如何透過“龍華”來區分後宮女子品階呢?就是看龍華上的刺繡,一般來說,宮女的龍華就是一條普通的白色帶子,妃嬪就可以在自己的龍華上進行一些裝飾了。龍華的裝飾及長短是有嚴格要求的,材質、長短、繡紋都是用來區分品階的方式。
所以以後大家在看清宮劇的時候千萬不要忽略了各宮妃嬪身上的龍華,這都是表明他們地位的重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