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將暴力拆解成你我最熟悉的生活
以遊戲之名
吸引我們進入比真實更真實的世界。
以上劇照攝影 / 癢癢斯基
劇目簡介
十五年前,一起發生在北京琉璃廠南新華街的未成年暴力犯罪案件,曾轟動一時,引發各方關於城市變遷、青少年教育的熱烈討論,人們開始思考城市化對下一代的影響,關注邊緣少年孤獨的精神世界。十五年後,我們嘗試透過未成年人的視角,回溯當年殘忍的虐殺事件,我們得以藉助少年們細膩真誠的感知,重新理解北京的另一面,在城市日新月異的發展中,少年們經歷的一切,將會作為未來的影象,以最觸目的方式呈現。
為了重返十五年前的北京社會,幫助青少年演員理解城市與暴力,我們進行了實地採風,開展田野調查,查閱了大量的案件報道、新聞評論,在一步步接近暴力本身的過程中,我們有過很多的猶豫和不安,最終還是在互相信任中儘可能地觸及真實。這不是一場居高臨下的溫室實驗,而是一場由孩子們帶領的,遊走在“真實與虛構”、“過去與現在”之間的劇場大冒險,他們將暴力拆解成你我最熟悉的生活,以遊戲之名,吸引我們進入比真實更真實的世界。
導演的話
在為上一個作品《長夏》做文獻收集工作時,我們找了很多世紀初的未成年刑事犯罪案件,很多手段殘忍的案件一旦有了年齡的前提,就顯得愈發刺眼。其中有件案件本身和它所延展出的人性與社會的問題令我印象深刻,犯罪的過程、動機,發生的時間、地點,還有施害者和受害者的身份,都在向人們提問:我們要如何對待天性裡的殘忍與邪惡?如何對待被時間拋下的弱者?
受Milo Rau和其它紀錄劇場的啟發,我決定邀請6位13-17歲的青少年加入這個作品,以他們的視角重新進入案件。在排練過程中,他們的真實和坦誠,令我時而欣喜,時而感傷,時而恐懼,甚至自我懷疑。我發現他們與成年人的區別,只在於尚未學會矯飾和自持。最終我決定放棄預先想好的結構、機制、附加涵義等一切創作上的“意義”,只是透過這些演員,抵達案件與現實的連線。
成年人的傲慢會在有意無意間造成傷害,而成年人總是忘了自己也曾被這種自以為是傷害。這不是一個令人“愉悅”的作品,但也許可以令你想起你以為不曾存在的記憶。
杭州戲劇節-藝苑劇場 攝影 / 塔蘇
演出評論
野比大雄
對於並非常年混跡劇場的人而言,《第二種遊戲》最驚豔之處在於提供了一個新的觀察視角。杭州藝苑劇場版本,一共6名演員,6名演員除了要負責還原案情本身外,還會不斷抽離出來,以演員而非角色的視角來發表自己對事件和人物的看法,而觀眾也跟著這些演員一起在案情中和現實裡反覆橫跳,這樣的觀劇體驗還是頭一回,非常驚豔。
Moment
喜歡“真誠”的東西。
笛子
塵封在2006年的暴力事件,被鮮活的呈現出來,事件發生的背景在演員們的述說中一點點展開:北京奧運前的南城的社會情緒、於紅的人際網路、女性在一個家庭中和社會中的弱勢地位……在開場的講述中,當演員提及自己經歷過的暴力經驗時會用“案件”來提及,剛開始對這個詞產生了片刻疑惑,然後細想,是不是很多暴力或問題的發生是源於我們沒有認真嚴肅地對待,沒有在認知裡建立起邊界?很喜歡結構的設定,演員們當下自己的視角和2006年事件不斷穿插交疊,以為被遺忘的人和事在2021年和一群十七八歲的孩子產生關係,形成現在和過去相互對映。
XING%
我理解的,導演想要傳達的“情緒”,如果演員不是未成年,一切都不會成立。我認為在這部劇裡面,選用未成年演員的呈現本身就是一種表達,不論呈現結果如何,都是“未成年”這個身份本身與社會的錯位。
演出資訊
2021年11月6日 / 7日 19:30
“北京國際青年戲劇節”B站 直播間
https://live.bilibili.com/22394119
線上演後談
2021年11月7日 21:15
主創人員
導演:肖競
戲劇構作:黃冰
執行導演:陳瀟男
音樂設計:肖叢林
舞美設計:周澤偉
燈光設計:張超君
杭州燈光操作:郝思一
音響設計:王岱威 田雨霖
城市影像設計:餘周春雨
影像設計:張瀟瑤 張峪萌
海報設計:金麟
演員:陳湘嶽 宋佳惠 宋聖熠
王凌一 趙陽 張晏初
形體導師:李秀怡 陳老巨 康桐歌
紀錄片導演:帕柯麗婭·阿力甫
製作人:王祥龍
執行製作:羅玉雪
舞臺監督:張潔
導演助理&排練劇照:王傾爾
出品
北京國際青年戲劇節
杭州戲劇節
日常詩研究所
感謝
新青年劇團
青年戲劇導演人才培養計劃
北京甜魚文化有限公司
《孤立主義遊樂園》劇組
陳建德
洪天貽
仇海旭
蘇婭
孫書悅
吳文懿
更多精彩影片及文章請關注
微信公眾號/新浪微博:光束戲劇
文章及影片轉載 請標註:光束戲劇及原創作者
如果你喜歡請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