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為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國,歷史文化悠久,傳承至今,有很多我們值得學習的地方,對應著我們的歷史文化也有很多的節日,比如說幾年屈原,我們有端午節,有我們最為盛大的春節,還有我們幾年春秋的名士介子推的寒食節,說到寒食節就不得不說清明節,我們中國為了懷念先人,有三個節日,一個是清明節,清明節祭祖掃墓,一個是上兩天的中元節,還有就是重陽節。
在節日中我們一般會燒紙,以求先祖們能夠保佑家族興旺,但近幾年因為環境汙染加劇,同時燒紙人數眾多,也導致了霧霾的形成,由此國家禁止了在清明、中元節的時候燒紙,並說要摒棄陋習,中元節燒紙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燒紙的習俗真的是陋習嗎,今天我們就讓我們一起來說一下。
說道燒紙這個習俗,就不得不說有關這個習俗的兩個節日,首先是清明節,清明節是我國重大的祭祀節日,較之中元更為盛大,節日也很悠久,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受到了重視,國家也在這天放假讓大家重視清明,由於與寒食僅差一天,所以兩個節日有很多的相似,比如吃冷食,祭祀等,同時清明又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清明的到來預示著全國進入了春天,包括我國最冷的東北地區也開了萬物復甦。
同時,清明節因此代表了周易中天地人三者合一,是順應自然的意思,而因為寒食節的緣故,所以清明節也是一箇中國傳播孝道的很好的媒介,古話說道:“百善孝為先“,正是此理,而清明節要到已故先人的墓前掃墓,有些地方,不到清明不能去,所以,在三大祭祖節日中清明節最為盛大,自古便是。
而另一箇中元節也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這個節日的名字是道教的稱呼,在佛教中稱為盂蘭盆節,節日是我國農曆的七月十五,又稱七月半,在《易經》中,七同三一樣並不是一個固定數字,而是個復生之數,書中說,七為陽數,陽氣在消逝殆盡後,七天後可以重生,而民間在七月十四祭祖也是因為十四為七的複數,而更多電視劇中的七七四十九日,也正是這個道理,中元節中,大家會放河燈,祭祖,供奉天地,以求安康。那麼燒紙是為什麼呢?
自古以來,在家中有人去世後,家裡人就認為,人死後會去另外的一個世界生活,為了保證在另一個世界也能過上富裕幸福的生活,在世的人都會少很多的紙錢,同時在下葬的時候也會隨死者陪葬各種各樣的陪葬品,這些都是為了去世的人能夠過得更好,比如封建時期的王公大臣去世後,陪葬品都很多,也很精緻,皇族的人更是讓人瞠目結舌,比如中外所知的秦始皇陵,在陪葬品中不但有金銀財寶,更是有軍隊隨葬,而其規模之大更是至今還有未發掘的墓坑。
其中在古代都會將流通的銅錢隨葬,這種錢也有個名字,叫做“瘞錢”,在史書中也對其有所記載《新唐書》中有云“漢以來,葬喪皆有瘞錢,後世裡俗稍以紙寓錢”,這段史實告訴我們,古代人們在隨葬品中是放置真錢的,而燒的大多數為秸稈(農作物的莖葉)黍稷杆,這也是承與《禮記》中,那後來為什麼要變成燒紙製的冥錢呢,這還要從古代興起的一個職業說起,他們就是盜墓賊。
從漢代以來,盜墓事件頻發,這一點也有史書為證,史學大家,漢代司馬遷在寫中山地區風俗時便說“掘冢行為普遍”,而挖掘墳墓更是成了很多貴族消遣的遊戲“國內冢葬,一皆發掘,所發冢葬,不可勝數”的現象猖獗不止,三國時期的曹操更是在軍中設定摸金校尉一職,以供養軍隊的開銷,自此,為了避免過世的家人免受掘墓的煩惱,便不再陪葬真錢幣,而為了讓死去的人能夠富裕,有錢,便有了紙製的錢幣,自此才有燃燒紙錢的習俗,但燃燒紙錢還有另外一種原因,這邊要說道古代造紙術的研發者蔡倫了。
蔡倫家中一共兄弟兩個,家中是打鐵的,後來因為與朝廷有關,在朝廷設定了鐵官後,便做了官,隨後發明了蔡侯紙,在蔡侯紙發明後,作為一個小小的宦官,更是被當時的百姓奉為了傳奇,一時間風頭無兩,更是被當時的造紙業尊為祖師,在朝廷中更是加官進爵,名利雙收,蔡倫的嫂子見此便利益燻心,讓蔡倫的哥哥蔡莫去學習新的造紙術,然後回來造紙發家致富,對於這個哥哥,蔡倫也沒有隱瞞而是將造紙術相傳,但是蔡莫求財心切,還沒有把造紙術學全,便匆匆的回家,瞞著蔡倫開啟了紙廠。
由於造紙術還沒有學全,製作出來的紙,又黑又厚,紙張造出來後一張都沒有賣出去過,堆得滿屋都是,蔡莫的妻子見此大怒,對蔡莫大罵了一頓,為了將那些失敗的紙賣出去,兩個人想破了腦袋也沒有什麼方法,就在二人一籌莫展之際,蔡莫的妻子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在這之後,蔡莫便對外說,自己的妻子因為紙張沒有辦法賣出,在家中惶惶度日,夜裡突然暴斃,而十里八鄉聽到了這個訊息後都來幫助蔡莫來操辦蔡莫妻子的喪事。
由於家中沒有什麼銀兩了,沒有辦法在陪葬品中放置錢幣,所以便在靈前燒紙,就在大家祭拜之時,突然蔡莫的妻子從棺材中坐了起來,這一現象把大家都嚇壞了,蔡莫更是假模假樣地上前去檢視詢問,這時候蔡莫的妻子便說道:“在咱們陽間是用錢來生活的,在陰間恰恰相反,而是用紙,也多虧了相公給自己燒紙,要不是因為錢多,陰間才不會放自己回來的“,而有很多人死後沒有回來都是因為沒有那邊世界的錢”。
之後蔡莫將妻子攙扶出來,大家看見了她的影子,才相信她真的活過來了,蔡家撤了靈堂恢復了往日的生活。這時候大家將蔡莫妻子死而復生的事情傳開後,大家都來買蔡莫家的紙,因為古代人都比較迷信,加之對親人的思念,想要他們能夠回來,所以來買紙少給自家人希望能夠送給陰間的人,讓陰間能夠變通一二,至此蔡家的生意越來越好,清明等祭祀的節日一到,大家紛紛燒起紙來,一來二去也就傳開了,後世也傳承了這個習俗。
還有一種說法是在古時候一個縣官的母親去世了,縣官為了自己的母親能夠不入地府便將屍體停放在一座寺廟裡面,讓寺廟裡的和尚為其母親誦經超度,由於是夏天,屍體很快便腐爛發臭,為了防止腐爛加劇,老和尚讓小和尚燒紙,將紙灰灑在屍體的身上。
縣官來下葬自己的母親時候,看見了這些紙灰便問道是怎麼回事,和尚告訴縣官,這樣做是為了讓令堂在另外世界裡面衣食無憂,這些紙在那邊就是錢,縣官聽後非常感動,向寺院捐了錢,隨後便讓很多人為他的母親燒紙,這樣一來二去很多人就知道了這件事,再有人家的親人逝世,人們便開始燒紙,以保佑去世的人能夠衣食無憂。從這兩則故事可以看出,編撰的成分很大,但也可以看出人們對於家人的不捨和懷念。
在這裡還是要說一下,紙錢在最開始流行的時候並不是燃燒,這在很多的電視劇中也有表現,在最開始流行的時候是,掛在木杆上、或是在送葬的時候拋撒在空中的,這些都要比焚燒更早,而人們將紙錢焚燒則是為了營造出煙霧繚繞的氣氛,這也是為了更加的身臨其境,在唐朝之後焚燒才愈加盛行,這是因為焚燒在佛教中用得更多,而佛教便產與印度,在印度和東南亞地區,民眾認為將東西焚燒後會讓神鬼接收到,所以在祭祀時候會將東西焚燒。
而在唐朝時,玄奘取經,讓佛教在唐朝境內傳播開來,佛教的一些習俗也隨之傳播開來。而在我國也有一個節日,在祭祖的時候是不焚燒東西的,那便是重陽節,重陽節在我國是九月初九,九在我國也是一個特別的數字,書中言“九九歸一”而一又是萬物之始,所以古人認為這天是個吉祥的日子,重陽節大家會登高祈福,賞菊花,祭祖,王維的詩中說道“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說的便是這九九重陽節。
因為重陽節在秋天,是個豐收的節氣,所以大家在這一天祭祖都會供上秋天豐收的食物,獻上鮮花,因為中國是古老的農耕民族,這一做法是為了感念祖先的賞賜,而是懷念自己已逝的家人,同時在節日中的登高也成為“辭青”,與清明節的踏青相對應,重陽節的起源也要追溯到上古時期,這就是我國三大祭祖節日。
在祭祖上燒紙錢到底算不算是迷信呢,這一點在大部分人心中是持有反對意見的,他們認為,這並不是一個簡單的焚燒而已,是有可能達到某種目的的,也有更多的人說自己曾夢到過自己的家人生活在另一個世界的情形,這些無非都是思念備至所致。
但從祭祖的習俗的演變來看,從上古時期開始,並沒有燒紙,就可想而知,這些都是後世的一種錯誤觀念而已,就近年來的環境汙染情況來看,確實應該對這種行為加以制止。這一個目標,為了子孫後世的世界,我們應該摒除陋習,可以去政府制定的燃燒點燒紙,亦或者是拜訪祭品等,現在國家更加倡導的是文明祭祀,鮮花亦能起到祭祖的作用。
燒紙錢是一種儀式,擺放祭品也是一種儀式,其實無論是採取哪種儀式祭祀,都是為了表達還在世的人對已經去世的人的懷念,也是為了讓自己的心裡有些寬慰罷了,那何不趁親人活著的時候,多做些事情呢,以免再後來的時候自己後悔,其實在整個燃燒的時候,雖然環境汙染是最重要的一種,但也存在著安全隱患,尤其農村等地方,更是如此,在重陽或是清明前後,由於天氣乾燥多風,零星的火星就會藉著風勢形成一片火海,這種現象在北方尤甚。
而現在,一些商家更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大肆宣傳燒紙的行為,更有荒唐的現在的燒紙大軍中還常常出現“新花樣“,比如小轎車,比如最新的手機型號,還有別墅,金磚,金條等等,而這些東西逝去的人真能收到嗎,其實更本就是煞有介事而已,我們還是要相信科學,但這種行為呢,也不能算是封建迷信或者是陋習,它更多的是一種文化的傳承,是一種寄託。
落葉寄相思,彩虹是不是一個連線帶呢,連線著兩個世界,也可以讓那邊的人回來看看,有很多人還在懷念著他們,真正的死亡並不是人的去世,而是在世界上沒有一個人還記得這個人,很多偉人都去世了,可是他們還在被人們常常提及,還有人在學習他們潛心鑽研留下的學術,這就不代表著去世,不必害怕別離,只要還愛著,只要還記著那個你想念著的人。
我相信在某個時刻,他們一定會以一個最溫柔的姿勢,擁抱你,然後用你從沒見過的溫柔的笑容,和你重逢。而你並不需要那些世俗的虛禮,甚至不需要循規蹈矩,要的只是慢慢地等待,等待下一個花開,請相信,他們並非去了我們以為的另一個世界,他們只是去了我們未曾到過的地方,這個地方就是我們的心,所以下一次,請放下一切,跟隨自己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