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看到這樣一段話,從小被灌輸家裡窮,要聽話,別惹事兒,花錢要節省,爸媽賺錢不容易。爸媽為了你怎樣怎樣。
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會出現比較強的性格問題,比如像自卑意焦慮,缺乏主見、討好型人格,安全感差敏感操心,不善於表達內心的想法,不懂得拒絕別人。
別人對你稍微好一點,你這人就掏心掏肺,總是考慮別人的感受,唯獨不考慮自己的。即使自己賺的錢花起來也有虧欠感,因為這個東西受眾還真的挺多的。
這種家庭環境呢跟那種惡劣的原生家庭和不太一樣的地方,就是父母這裡似乎沒有做錯任何事兒。我對我家孩子很好啊,沒打沒罵,和顏悅色,竭盡所能的給他提供各種物質條件和成長陪伴啊,並且我也沒有騙人。家裡該什麼情況就是什麼情況。看似一切都對,但是為啥結果出來,茫茫的孩子長大以後,性格會出現問題的。其實答案呢就是虧欠感和限制感。
我們先說虧欠感,一個人在小時候沒有像成年人一樣理解問題和消化問題的能力,你不斷的灌輸家裡窮,大人掙錢不容易,在他們聽來就會變成心裡上的負擔,他們不知道這種壓力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所以久而久之只能歸因到自己。
哦,是我導致他們窮,是我導致他們不容易,所以從那一刻開始,孩子身上就揹負了重重地人情債。別人的童年是愛和自由,而你這邊卻是還不完的債,報不完的恩,然後就涉及到了之前提到的影響,長大以後,世界處處是恩人,什麼討好,在乎別人的感受,虧欠感就是這樣而來的。
咱們再說限制感,你再回想一下咱們開頭提到的話,裡面有多少句是在做限制,家裡窮,所以你要節省,爸媽賺錢不容易,所以你要聽話,這些限制會給小孩心裡留下沉重的窘迫感,恐懼感,我們成年人處理這些恐懼感都不咋的,你就更別說小孩了。從小就給他灌輸這種壓力,其實從本質上就限制了孩子的想象力和麵對未知的勇氣。
小孩還沒來得及見識到山河湖海,你就一巴掌把他拍在生活的壓力之下,壓的他喘不過氣來,壓的他再也不敢眺望遠方。他的視野裡從此以後就只有生活的苟且和不堪了。長大以後,敏感自卑,缺乏主見就都出來了。
說到這很多家長就要問來我本來就不富裕難道我還要跟孩子說家裡巨有錢,你可以隨便花嗎?這肯定也不對
在我的觀點裡,解決這個問題總結起來就一句話“老子的錢與你無關”比如你可以按月給孩子零用錢不多不少,不管你是富裕還是貧窮,除此之外呢小孩想要更多,就自己去掙,幫忙搬東西給多少錢,做家務給多少錢等等,這些錢都是他們自己的然後孩子的錢和你們的錢一定要分開。
這樣孩子從小就有一個意識,就是自己的錢自己掙,多勞多得,家裡什麼情況跟我無關,這種小孩在成長道路上就不會有虧欠感。因為家庭的經濟壓力跟他沒有關係,他不會覺得錢花一分少一分,而是掙一分多一分。同時他也不會覺得有虧欠感,也不會有限制感,因為他知道只要不違反道德法律,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你想怎麼搞錢就怎麼搞錢,搞來都是你的,所以這個做法也就從本質上解決了剛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