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當中最困難者,莫過於選擇。——莫爾
國畫大師的選擇
人生處處充滿了選擇,小到出行的交通工具,大到從業的方向,大大小小的選擇充斥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面,有的選擇作出了可以及時更改,有的選擇卻是不可逆的,因此也就有了後悔藥這麼一說。
今天要講的主人公叫楊彥,曾經是我國文藝界的翹楚,他的選擇讓他在國畫界隱退,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呢?
楊彥六歲便在舅舅的指導下學習繪畫,在舅舅的指導下,楊彥展示出驚人的繪畫天賦,臨摹前輩的繪畫作品有模有樣,為了提高自己的繪畫水平,楊彥師從黃胄、楊靜仁等國畫名家,得到名師指點的他漸漸有了自己的繪畫風格。
學有所成的他在繪畫界大放異彩,年僅36歲就獲得“世界華人藝術家”的稱號。等到年過半百時的他仍是孤身一人,學術界開始有了一些不和諧的聲音,對於外界的聲音,楊彥回應說,緣分未到。
一次,他偶然在朋友那邊看到一個亭亭玉立的非洲女孩的雕像,就像是段譽見了“神仙姐姐”的雕像一樣,讓他心馳神往,他決定無論如何都要找到這個女孩。這是他人生中比較重要的一次選擇,終於在非洲,他找到了這個令他魂牽夢縈的女孩。
女孩名叫艾達,是一名女大學生,本著對中文學習的興趣,在後面的相處過程中,他們兩人相愛並且結婚,這年楊彥53歲,女孩21歲。兩人不顧外界的看法,儘管兩人年齡相差巨大,但是在愛情面前年齡都不是什麼阻礙。
遁入空門
就在所有人以為他們會就此幸福地生活下去的時候,楊彥突然宣佈離婚,遁入空門。
楊彥結婚七年,與艾達相親相愛,並育有兩子。突然的離婚讓所有人都很迷惑、不解。其實楊彥出家當和尚並不是突如其來,早在他結婚以前,就對佛教產生濃厚的興趣,後來是個虔誠的佛教信徒,他拜入佛教大師妙湛大和尚的門下,跟隨他學習佛法,在楊彥的許多繪畫作品中也能看出佛教的元素。
淨身出戶後,楊彥專心學習佛法,不聽外言,心無外物,這可能就是傳說中的頓悟吧。佛語有言,“出世先入世”,想要超脫塵世就得先學會“入”,只有在塵世中體會到人間喜欲悲歡,才能有所感悟,或許是在和艾達婚姻的日子裡,楊彥有所思考,有所醒悟,才會想到出家當和尚吧。
關於楊彥出家的原因,一直沒有定論,眾說紛紜。
有人說,楊彥是為了博眼球,炒作,這是假離婚,假入空門。對這番話稍加思索就能得出這是謬論。
楊彥出家後,一直沒有什麼新的作品面世,基本放棄了自己的繪畫事業,再者,作為中國國畫的新一代領軍人物,在業內本就有一定的名望和話語權,完全不需要以“離婚”、“出家”為噱頭對自己進行炒作,因為他的一言一行本就是別人眼中的焦點。
而有的人認為楊彥是一心向佛,出家是對自己信仰的迴歸,這是沒有問題的。確實在這個利慾橫流的時代,能夠放下一切追隨自己所向往的人少之又少,他的行為本身是沒有問題的,只不過,我們大眾的認知還難以認同理解他的做法。
就像道家學派的莊子一樣,莊子妻子死後,他沒有流露出難過傷心的神情,甚至還敲鑼打鼓,周圍的親人朋友非常不理解他的做法,甚至認為他的精神有問題。
其實是莊子看得太過透徹,他覺得死亡是符合自然規律的事情,人是屬於世間萬物,是屬於大自然的,人死後也是要回歸到大自然的,所以他為妻子的迴歸感到高興,他知道自己有一天也會歸於塵土,歸於自然。
楊彥的選擇和莊子差不多,他們都有超脫於現世的認知。從一個功成名就的畫家,一個家庭圓滿幸福的丈夫,到一個普普通通的廟宇和尚的轉變不可不稱奇。
結語
從國畫大師楊彥的經歷不難看出,他是一個有非常清醒認知的人,他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所以在每一次的人生選擇時,他都會毫不猶豫地選擇自己想要的那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