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訓練日記
中午,我們玩兒騎大馬的遊戲,兒子指揮說:“媽媽當老虎,我們來玩兒抓人的遊戲。”他們跑著跑著,弟弟說:“媽媽變成老虎啦,”我就“啊嗚”的假裝把騎馬的人吃掉,他們玩得非常開心。
我給兒子的要求比較寬鬆,給他星星的獎勵會非常多,他在這兩天的時間掙到了8顆星星。今天中午為了掙星星,他給我們講了兩個故事,故事有些凌亂,但是很完整,獎勵了他一顆星星。
他最近喜歡看手機,本來說是玩兒十分鐘,但是他一直在玩兒;然後又找藉口上廁所,接著玩兒,我覺得我個人的立場不堅定,導致他有空隙可趁。他看的時間很長,所以,我有一點點小情緒的流露,在後續的過程中,我自己也需要改變。
大賽爸爸說
遊戲好不好,一個重要的評判標準是孩子的參與度高低。弟弟喜歡騎馬這個遊戲,並且為了更好玩,還提出讓媽媽當老虎,增加遊戲的波折,我們可以想象出老虎吃“人”時,那種大家緊張而又充滿快樂的場景,這活躍了家庭的氣氛,增加了家庭成員的親密度。
獎勵,對促進孩子的良好行為發生的效果非常好,但是,過多獎勵,會影響孩子的內驅力——他會去衡量獎勵對自己的吸引力,獎勵越容易得到,吸引力越小,相應的期待行為的產生就會越少。
比如,在孩子講故事這件事情中,已經釋放出了一個危險訊號——他的目標是星星,與故事無關。但家長並沒有引導到“故事講得怎樣好”的評價裡,而是直接給了星星,無縫對接了孩子的目標。這樣,讓孩子出現“我做什麼需要得到星星”的想法,從而,將“家長要求做什麼”當做達到自己目的的條件。
媽媽喜歡反思自己,這點做得非常好,在孩子看抖音中,規定了十分鐘,沒有及時阻止,這容易導致孩子不守時、不守約,也不信任,還會讓孩子有信心和媽媽對抗,媽媽心中積聚不滿,從而影響親子間的親密度。
我們建議:
- 1. 在互動遊戲中,給孩子更多動起來的機會
比如,在抓人的遊戲中,我們可以讓兒子和姐姐一起動起來,這樣,參與感更強,還可以提高孩子奔跑和躲閃障礙的能力。
- 2. 減少獎勵
心理學家指出:兒童的某些行為如果只靠外在刺激維持時,刺激一旦減弱或消失,其行為也隨之消失。所以,獎勵不宜過多。
而應該幫助孩子找到事情本身的吸引力,比如,在繪本閱讀中,我們要幫助孩子體會圖畫的優美、語言的生動和故事的趣味性,從而提高孩子的內驅力。
- 3. 嚴格控制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
電子產品對孩子的負面性,大家眾所周知,所以,家長要嚴格控制時間,防止孩子不按照約定執行。或者,家長設定懲罰措施,比如,失去一個星期的抖音時間,來讓孩子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養育孩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家長有點小情緒很正常,只要家長能夠為孩子的進步,不懈地努力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