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各國面對難以清零的冠病疫情,漸漸意識到經濟不堪重負,無法再承受更長的封鎖期,不得不重新開放經濟,試著與冠病共存。
東南亞各國政府都在推進重新開放計劃,試圖在抑制病毒傳播及保持人員和資金流動之間取得平衡。從越南和馬來西亞的工廠、馬尼拉理髮店,再到新加坡的辦公樓,一系列實驗性措施先後出臺,例如出動軍人運送糧食到住宅區、分批隔離員工、實施小範圍封鎖、規定只有接種疫苗者可進入餐館和辦公室等。
東南亞的整體疫苗接種率偏低,深受傳染力特強的德爾塔變種毒株威脅,多國的每日死亡率已超越全球平均水平。然而,長時間的封城鎖國行不通,幾輪經濟刺激措施下來,國家財政已不勝負荷。
澳新銀行集團經濟學家Krystal Tan說:“要在維持生命和生計之間保持平衡,十分棘手。”她指出,即使是接種率高的新加坡也出現感染率突然激增的情況。
華僑銀行經濟師黃敬庭說:“重新大規模開放邊界,促進亞細安各國之間的貿易和旅遊往來,將是遙遠的白日夢。”
馬來西亞已將今年全年經濟增長預測下調一半至3%至4%;泰國希望透過重啟旅遊業來實現經濟復甦的希望正快速幻滅;預計今年經濟增長將分別達到6%和7%的越南和新加坡,也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須解決全球供應鏈堵塞問題,以避免影響外資對本區域的興趣。
東南亞工廠因感染群群發而停工的影響波及全球,導致供應鏈出現問題,包括豐田在內的汽車製造商大幅削減產量,服裝零售商Abercrombie & Fitch公司則警告情況已“失控”。
在越南,嚴格的封鎖令使製造商和出口商付出了高昂代價,卻仍未能阻止德爾塔蔓延。
越南貿易部日前警告,嚴格措施導致工廠停工,可能因此流失海外客戶。越南歐盟商會估計,其成員18%已將部分生產轉移至其他國家,預計會有更多成員這麼做。
東南亞民眾正逐漸失去耐心。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泰國等國開始效仿新加坡的戰略,學習“與冠病共存”。
東南亞最大經濟體印尼準備加強同冠病長期周旋的法規,例如立下長年強制戴口罩的規定,而不是實施時斷時續的出行限制。當局還為辦公室和學校等特定區域制定在新常態下運作的長期防疫規則。
菲律賓計劃放棄全國性或地區性的封鎖,改而更有針對性地在小範圍如對某個街道甚至是某個房屋實施出行限制。
越南也在試驗這一措施,河內市設立了出行檢查站,根據市內不同地區的風險,制定不同的限制措施。
接種疫苗則是各地防疫的基礎之一。在印尼雅加達,只有接種疫苗者可進入商場和宗教場所;馬來西亞規定持有疫苗卡的人才可上電影院;新加坡餐館只接待已完成接種者入桌。菲律賓馬尼拉則考慮在工作場所和公共交通上實施“疫苗泡泡”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