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期提到過,喬布斯在主導了Apple 3和lisa兩個失敗的專案之後,急需要重新做一個專案來證明自己。
而此時的另一個專案,拉斯金負責的Mac專案正在暗中進行,那個時候喬布斯還不知道有這個專案的存在。但是作為蘋果公司的老闆,早晚是會知道這個專案的。
當喬幫主知道拉斯金負責的這個Mac電腦專案,是想做一款低成本的廉價電腦的時候,喬幫主就來火了,然後告訴他說:“你不用擔心價格,你只需要做出一款終極完美的產品就好了。”
但拉斯金和喬布斯的理念不同,拉斯金是想為大眾做一款擁有簡單圖形介面和簡潔設計的廉價電腦,讓普通老百姓都買的起的電腦,這就和喬幫主的理念背道而馳了。
他們兩人之間註定會有衝突,他們的分歧不僅僅是在產品理念上,他們的個性也水火不容。拉斯金打算給Mac電腦配備一款摩托羅拉的低效能微處理器—就是摩托羅拉6809。
而喬布斯強烈要求Mac換上效能強勁的摩托羅拉68000處理器。後來實踐證明,摩托羅拉那款低效能處理器6809無法駕馭圖形介面作業系統,比如圖形視窗、選單、滑鼠、各種應用軟體等,都用不了。
喬布斯要用效能更強的摩托羅拉68000處理器,其目的就是要讓Mac電腦用上圖形介面作業系統。在這一點上,拉斯金的學生,阿特金森站在了喬布斯這一邊。
後來的結果就是拉斯金遭到了驅逐,喬布斯接管了Mac專案。拉斯金後來跳槽到佳能公司,開發了一臺他理想中的電腦,但最後也是一大敗筆。
所以,每個人對商業的理解不同,拉斯金一心想要做一臺記憶體小、處理器差、使用磁碟儲存的廉價電腦。而喬布斯從骨子裡就很討厭廉價的、劣質的產品。
他們做產品的理念不同,拉斯金做產品是為了迎合市場需求,其目的是賺錢,這當然也沒錯。而喬布斯則是為了做出最好、最炫、最酷、最時尚的產品出來。
兩人的出發點就不一樣,所以,拉斯金永遠達不到喬布斯的高度,因為他就是一個商人的思維。
當喬布斯成功的從拉斯金手上接管了Mac電腦專案之後,還另外組建了一個自己的設計團隊。他想在這個專案上大顯身手,做出一個真正屬於自己的產品,這樣才能證明自己。
1983年,喬布斯參加一個設計大會,他在這次大會上發表了一篇主題演講,主題是“未來絕對不會和過去相同。”
他在會上反覆強說:“蘋果公司的產品會是乾淨而簡潔的,我們會把產品做的光亮又純淨,能展現高科技感,而不是一味使用黑色、黑色、黑色,全部都是沉重的工業感,就像索尼那樣。”
他繼續說:“我們的設計思想就是,極致的簡約,我們追求的是能讓產品達到現代藝術博物館展出的品質。我們管理公司,設計產品、廣告宣傳的理念就是一句話——讓我們做的簡單一點,真正的簡單。”
蘋果奉行的這一原則,就是它們宣傳冊封面上的那句話:“至繁歸於至簡。”這一句名言在前一期有介紹,有興趣的話,回到主頁去翻看。
本來拉斯金負責這個專案的時候,他設想中的Mac電腦就像一個四四方方的手提箱,可以將鍵盤翻起來蓋住螢幕,然後合上電腦,這樣就非常的便攜。當初的這個設想就是今天的膝上型電腦的皺形。
但是喬布斯接管專案之後,他不是這麼想的,他決定犧牲便攜性,改用一個不會佔用太多的桌面空間的獨特設計。
他把一本電話薄扔到團隊面前,宣佈說:“電腦佔用的桌面面積不能超過這本電話薄。”這可把一群工程師嚇傻了眼。
然後設計團隊的主管從外面招來了一位天才設計師叫大山特里,他們開始研究一個方案:“就是將螢幕放到機箱上面,再把鍵盤設計成可拆卸的。”
1981年3月的一天,喬布斯和他的創意總監正在發生激烈的爭論,喬布斯說:“我們要設計一個經典的外形,不會過時的那種,就像大眾的甲殼蟲汽車一樣。”
創意總監駁斥說:“不,不,不,不對,我們應該設計一個更性感誘人的外形,就像法拉利那樣。”
喬布斯接著反駁說:“法拉利也不對,應該更像保時捷。”喬布斯當時就已經擁有了一輛保時捷928。
一個週末,喬布斯跟他團隊的一名工程師說:“偉大的藝術品不必追隨潮流,它們自身就可以引領潮流,這正是我們Mac電腦要實現的目標。”同時他還非常欣賞賓士汽車的設計。
所以,喬布斯對產品的設計非常有遠見,也有藝術品位,他非常喜歡保時捷的設計。保時捷的產品很少,就那幾款,但每一款都是經典中的經典,每一次的升級改良,外形都不會有很大的改動。
蘋果公司的硬體產品和保時捷一樣,也是很少,就那麼幾款,但每一款都是經典中的經典。很少有企業家能達到這種藝術家的境界,這也是喬布斯歷來看不起微軟的產品的原因,經常說比爾蓋茨沒有品味。
Mac電腦的總設計師大山特里已經擬出了一個初步的設計方案,而且還做了一個石膏模型。當Mac團隊成員都在稱好的時候,喬布斯看到之後給了一頓猛批:“這造型太方方正正了,必須再多一些曲線美的感覺,倒角的半徑要再大一點,那個斜角的尺寸我也不喜歡。”
模型連續改了四次,還是沒讓喬布斯滿意。喬布斯一直堅信,電腦的外形必須要富有親各力。
後來設計總監大山特里回憶說:
“雖然這個設計不是史蒂夫親手畫出來的,但正是他的思想和靈感成就了這個設計。老實說,在史蒂夫告訴我們之前,我們根本不知道電腦的‘親和力’指的是什麼。”
喬布斯對電腦螢幕上顯示的內容也很痴迷。有一天,團隊的一名工程師想到了一個絕妙的演算法,可以在螢幕上畫出圓圈和橢圓。要在螢幕上畫橢圓,通常需要計算平方根。
這名工程在向團隊介紹演示的時候,所有人都震驚了,除了喬布斯。喬布斯說:“嗯,圓和橢圓都都挺好的,不過,要是能畫出帶圓角的矩形,會不會更好?你們覺得怎麼樣?”
一名工程師說:“我覺得用不著,也做不到。”喬布斯激動的跳起來說:“圓角矩形到處都有啊,你就看看這個房間裡,還有那些白板、桌面和其它一些東西都是帶圓角的矩形。還有外面的車窗、廣告牌和街道的指示牌。”
後來他跟團隊說:“圓角矩形也要成為我們電腦上的基本元素。”我們現在回頭看看蘋果的產品和它的IOS作業系統,圓角矩形慣穿蘋果公司所有的硬體產品和軟體產品。
手機和電腦上的APP,以及手機和電腦這些硬體產品。圓角矩形就是從那個時候成了蘋果公司的核心設計語言。
喬布斯在系統的視窗、檔案以及螢幕頂端的標題欄上也耗費了大量精力。他要求團隊反覆修改,因為他對標題欄的樣子總是不滿意。
他希望Mac上的標題欄能夠更加平滑,再有些細條紋。團隊連續做了20多種不同的標題欄才讓他滿意。
後來團隊抱怨說:“喬布斯在標題欄的修改上耗費了我們太多的時間,而我們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這一抱怨,讓喬布斯很不爽,他大發脾氣說:“你能想象一下,客戶每天都要看著它是什麼感覺嗎?這個很重要,它不是一件小事,我們必須把它做好。”
喬布斯這種對細節的極致追求,讓團隊成員受不了。終於有一個工程師想出了一個辦法,他寫了一個程式,這個程式可以讓使用者自己去調整線條的粗細、按鍵的大小、陰影、背景及其它屬性。
從而實現電腦外觀的調整和個性化。他們設計這個程式,目的就是讓喬布斯自己來調整這些外觀。這回喬布斯終於可以親自動手設計電腦外觀了。
大概10分鐘後,他終於得到了讓自己滿意的答案。就是那臺最終問世的Mac電腦,這臺電腦的設計就出自己喬布斯之手。而且在之後的15年裡一直作為蘋果公司的設計標準。
喬布斯從他父親身上學到了一點,就是充滿激情的工藝就是要確保即使是隱藏的部分也要做得漂亮。
一個最極端的例證就是喬布斯會仔細檢查電路板。電路板上有晶片和其它部件,深它藏在Mac電腦的內部,沒有哪個使用者會看到它。
但喬布斯還是會從美學的角度對它進行評判。他說:“這個部分做的很漂亮,但是那些晶片真難看,這些線靠的太近了。”
一名工程師打斷了他,說:“這有什麼關係呢?只要機器能執行起來就行了,又沒有人會去看裡面的電路板。”
喬布斯回應說:“我想要它儘可能好看一點,就算它是在機箱裡面的,優秀的木匠不會用劣質木板去做櫃子的背板,即使沒人會看到。”
幾年後,在Mac電腦上市後的一次訪談中,喬布斯提到了當年他父親對他的教導:“如果你是個木匠,你要做一個漂亮的衣櫃,你不會用膠合板做背板。雖然這塊板是靠牆的,沒人會看見。
但是你自己知道它就在那兒,所以你會用一塊漂亮的木頭去做背板,如果你想晚上睡得安穩的話,就要保證外觀和質量都足夠好。”
喬布斯同時也受到馬庫拉的影響,他意識到,產品的外包裝和產品一樣的重要。人們會因為封面設計而評判一本書的優劣。
客戶同樣也會憑藉Mac電腦的包裝盒來判斷它的好壞。所以,喬布斯在Mac電腦的包裝上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他讓團隊前後做了50多次。
其中團隊一名成員說:“使用者一拆開包裝,這些東西就會被扔進拉圾桶,但喬布斯還是執著於包裝的樣式。”
這種做事情認真的精神,很難找到。全世界也找不出幾個人如此的在乎這些邊角料的細節。
最終的設計方案終敲定了,喬布斯把Mac團隊成員召集到一起,舉行了一個儀式,他說:“真正的藝術家會在作品上籤上名字。”
於是他拿出一張繪圖紙和一支筆,讓所有人都簽上了自己的名字。這些名字被刻在了每一臺Mac電腦的內部。
除了維修電腦的人,沒有人會看到這些名字,但團隊裡的每個成員都知道那裡面有自己的名字,就如同每個人都知道那裡面的路板已經被設計得盡善盡美了。
總共有45個人簽上了名字,喬布斯是最後一個籤的。簽完之後,喬布斯開香檳慶祝。後來阿特金森回憶說:“在這樣的時刻,他讓我們覺得,自己的成果就是藝術品。”
第二部分的Mac電腦的設計和研發就分享到這裡,下期分享第三部分:Mac電腦的製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