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藍有著很悠久的發展史,然而因現有文獻記載不足,缺少早期有可靠年款的製品為斷代依據,所以至今沒有定論。迄今所知,中國最早記錄金屬胎琺琅製品的文獻,僅見明初洪武二十一年曹昭所著《格古要論》。書中記載的“大食窯器”即“胴胎掐絲琺琅”製品。
景泰藍製作工藝精細複雜,其中前期的準備工作是必不可少的,設計師們透過日常的美術知識積累,以及參加各種美術展覽,來豐富自己的美術知識,激發出創作靈感,才能使得景泰藍藝術得到不斷的創新和發展。目前國內權威的景泰藍設計師崗位人才評價證書,就是工業和資訊化部人才交流中心頒發的“景泰藍設計師”證書。那麼學習景泰藍設計師應該具備哪些基礎呢?那麼一件造型優美,色彩紛呈的景泰藍工藝品是如何製作的生產出來的呢?
一般來說,就這一件精緻的景泰藍藏品要經過設計、制胎、掐絲、燒焊、點藍、磨光、鍍金等37道小工序。且37道小工序均有手工完成。
前期準備:設計。
景泰藍設計猶如戴鐐銬的舞蹈,要在繁瑣的工藝制約下表現美麗,難度是很大的。例如由於琺琅釉的制約,不能有大面積的塊面,否則易於崩裂,紋樣要以很多邊線切割,有金屬線邊的維護,琺琅釉才會穩周。又如繁多的金屬絲裝飾使生產製作很費時間,為了提高製作效率,就要設計一些重複性的圖案,使手工生產中實現區域性性批次操作。單個紋樣的形式是整個設計的核心。好的單個紋樣無論採用二方連續、四方連續抑或散漫鋪排,都不會有單調感。
第一道工序——制胎。
景泰藍製品既有裝飾性強於實用性的瓶、罐等器,也有純作擺設用的人物、動物、水果造型。無論哪類產品都要先製作胎體,再以掐絲琺琅裝飾。能完全用機器制胎的品種有限,很多器形仍需手工或半手工製作。制胎要先做模具。模具制好後,裁取銅板(通常選用紫銅)製作胎體。如用機器加工,較易做到器形規整和對稱。若以純手工或半手工的方式採用剪下、捶打、焊接等工藝製作,難度就很大,需要豐富的操作經驗和良好的技術水平。最難的是要保證胎體薄厚均勻。否則在燒製過程中會因膨脹度不一使琺琅釉崩裂。
第二道工序——掐絲。
掐絲就是將細細的銅絲掐出各種花鳥、山水、魚蟲、人物等圖案的輪廓。景泰藍藏品的精緻與否,取決於絲工的技術。絲要垂直於銅胎,掐出的圖案在瓶頸處要有收的感覺。然後還需採用特殊的粘合劑,將掐好的圖案和銅胎粘合在一起。
第三道工序——燒焊。
它是一個銅胎和銅絲緊密結合的一個過程。就是將銅絲與胎體緊密粘合好後,灑上特製的焊藥,經過高溫火燒焊接。
第四道工序——點藍。
點藍是一個選色和配色潤色的過程,釉料以石英、瓷土等一些礦物質為原料進行粉碎製成的琺琅粉,主色調為紅、藍、黃、綠等顏色,將釉料點塗於燒好焊的銅胎輪廓線中,這樣就形成了色彩斑斕的畫面。用工合適的畫面,能夠自然的透露出景泰藍瓶的靈性和生機。且顏色的深淺過度要渾然天成,毫無斷層和突兀的感覺。
第五道工序——燒藍。
燒藍是在特定的地爐中進行,且整個過程用一爐炭火燒製,爐溫在800--1000度時放入已經點好藍的景泰藍瓶,要點需要注意,如果燒製時間過長,料會溢位覆蓋銅絲,時間過短料會變黑,這個過程需要有豐富的燒製經驗才能把握好。點藍、燒藍這兩道工序要反覆經過四五次,使得釉料逐層的加厚,逐層燒結,這樣才能保證一個好的景泰藍瓶的色彩質量。
第六道工序——磨光。
磨光的過程,可以使一件初步成型的景泰藍更加的平滑和圓潤,一般要經過粗砂石、細砂石、黃石、木炭反覆4次打磨、拋光,使藍料與銅絲平整。
第七道工序——鍍金。
景泰藍藏品所有暴露銅的部位都需要經過一系列過程,鍍上一層金,即,使得景泰藍的底部、足部、瓶口、銅絲、介面、銅條光亮一新,讓景泰藍瓶古而不俗、豔而不媚,既有古文化氣息,又有現代文明的影子。
為響應中央號召,工業和資訊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為促進行業發展,牽頭成立了【國家工藝美術平臺】敬請微信搜尋關注,獲取更多行業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