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等人從神戶轉到橫濱,在那裡見到了陳清、譚發等人,又結識了僑商馮鏡如、馮紫珊兄弟,聯絡了20多位華僑,成立了興中會橫濱分會,馮鏡如任分會長。
孫中山決定到歐美各國向華僑宣傳革命。他先赴美國,爾後去英國。
1896年10月11日,孫中山在英國倫敦去探望他以前的老師康德黎。在大街上被鄧廷鏗等3箇中國人糾纏,以認同鄉為名,拉著孫中山去“吃午飯”。孫中山被他們挾持到一幢房子裡,關閉起來。
綁架孫中山的鄧廷鏗是清朝政府駐英公使館三等翻譯。公使龔照瑗在清廷授意下,出7000英鎊的高價,向格來輪船公司租了一艘2000噸位的輪船,造了一隻木箱,準備秘密地把孫中山裝進箱內運回國殺害。
孫中山被幽禁在使館三樓的一個有鐵柵的小房間裡。他是坐以待斃,還是設法衝破羅網,重獲自由,必須迅速作出選擇。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堅韌不拔之志。危在旦夕的孫中山,決計逃走,不肯坐以待斃。重獲自由的關鍵,在於能傳訊息於外,他多次耐心說服常給他打掃衛生的使館英僕賀維太太和清潔工柯爾,暗中給康德黎送信。
康德黎得知孫中山被囚禁,四處奔走,積極設法營救。他先後到英國外務部和倫敦警察署、清政府駐英公使館交涉,都無結果。最後,康德黎只得把孫中山被非法誘捕的訊息以《可驚可駭之新聞:革命家被誘禁於倫敦、公使館的拘囚》為題在《地球報》上發表,其他各報紛紛轉載,震動了倫敦的輿論界,引起英國人民對清朝公使極大不滿,公使館門前聚集著數百名示威的群眾,高呼:“釋放孫逸仙!”一些市民號召搗毀清使館。
英國政府怕引起風潮,派遣代表去清政府使館交涉,首相兼外相沙侯向清使館遞交備忘錄,要求按國際公法和國際慣例,迅速釋放私捕人犯。
清使館不得不把羈押12天的孫中山釋放。孫中山從使館裡走出來的時候,街頭人山人海的群眾向他揮手致敬。孫逸仙的名字傳遍世界,聲名大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