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建立以後,專屬於宋代的畫風失去了依託。
蘊含在文學作品中的慷慨激憤和劍拔弩張漸漸消散於風中。
文學作品走向了新的紀元,文人墨客將如何把玩手中的畫筆呢?
01 水利萬物而不爭
元代趙孟頫延續了平淡天真的畫法,在這幅《水村圖》中,江面空曠,波光激盪,舟帆點點,遠山朦朧。夜色橋邊,樹石掩映,露出茅屋草亭,人物幽閒。此圖佈局有條不紊,富有質感。
這幅《雙松平遠圖》現藏於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圖上近處亂石堆中松樹亭亭而立,河面寬闊,一葉扁舟順流而下,好似一隻小巧的蜻蜓輕輕在地在我的心湖上點了一圈淺淺的漣漪,又像一隻枯草隨風散落,墜入我的心懷。
置身於此,甚感開闊悠靜。技法上,雙松以細筆雙鉤,簡約古雅。畫面的佈局非常簡單,線條簡單蕭疏,筆墨也輕淡,體現了景色的清遠以及心境的淡然。
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山啊樹啊花啊草啊,亭臺樓閣,一葉扁舟,這是山水畫的標配。神奇的是,每幅畫都能繪出獨特的神韻。就像,傍晚的夕陽是最為常見的,可是誰人不會駐足感嘆。自然風景,是一輩子都看不夠的。
文學家徐復觀曾說:道家思想是水墨山水畫的思想。
為什麼這麼說呢?
《道德經》有言: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水是柔弱的,道也是柔弱的;水是不爭的,道也是不爭的;水是無拘無束的,道也是無拘無束的。
水墨山水畫以形類道,將畫者恬淡自然的追求呈現在紙上。
02 只送,不賣!
黃公望師從趙孟頫,對這蕭疏淺淡的畫法進行了進一步的發揚。
黃公望原名陸堅,年少時遇見一位老翁,老翁名叫黃公,他對這位可愛的小男孩說:黃公望子久矣。
從那以後,陸堅改名為黃公望,字子久。
這似乎是一個少年英才偶遇神仙的故事,劇情的走向應該是天才神童成長為意氣風發的少年,然後加官進爵,光彩耀人。
非也,黃公望長大後,做了一個小吏。他的仕途並不順利,後來甚至含冤入獄。人生之慘淡,莫過於此。
出獄後的黃公望已經對世人與世界有了很深的理解。他開始寄情山水,50歲開始學畫。
也許50歲正是學畫的最佳年齡,黃公望的畫進步神速,很快便小有所成。當一個富商前來討畫時,他爽快答應。當富商給他送錢時,他生氣地奪回了那幅畫。
黃公望一心作畫,不求名利。著名的《富春山居圖》便是出自他的畫筆。
《富春山居圖》山石的勾、皴,用筆頓挫轉折,隨意宛然天成,灑脫而頗有靈氣。全圖用墨淡雅,僅在山石上罩染一層幾近透明的墨色,並用稍深墨色染出遠山及江邊沙漬、波影,以濃墨點苔、點葉,醒目自然。
所謂“登高必自卑”,高遠的視覺會給人一種卑下的感覺,與高遠的角度比起來,平遠的視覺更受歡迎。《富春山居圖》中以平遠的視覺詮釋了此番風景。
《富春山居圖》給人的第一印象是清靜。《道德經》有言“五色令人目盲”,莊子曰“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簡單的線條,輕淡的著色,《富春山居圖》是對道家思想的又一次詮釋。
從趙孟頫和黃公望的畫中,我們能夠看出元畫的風格,以自娛為上,奉上為下。色彩以黑白為上,青綠為下,繪畫的境界以平遠為上,以高遠為下。繪畫的線條以柔弱為上,剛強為下。
03 不要說我低調
歷代文人將平平淡淡奉為文人畫的最高境界。
蘇東坡有言:筆勢崢嶸,文采絢爛,漸老漸熟,乃造平淡。實非平淡,絢爛之極也。
藝術家淡泊名利,轉山轉水轉佛塔,不為求來世,只為途中能與風景相見。他們口中的清靜無為,是更高標準的有為。他們的內心極其清高,對高逸和脫俗的追求達到了極致。
所以他們並不是低調,只是他們的高調之處,常人無法體會。當畫者的筆尖融入了人一個人至上的心性,那樣的畫作是什麼樣子呢?
元代的倪瓚將水墨山水畫推向了頂峰。
一河兩岸,靜水淡山,顯示了畫者心中空靈的世界。用筆極簡,視野空曠,給人留下極大的想象空間。用墨極淡,意境極遠,理想極高。倪瓚的山水畫中沒有人物的出現,但是有茅屋和亭子的出現。不難想象,高潔雅士身處其中,望青山,撫清水。
明代王世貞評價倪瓚“宋人易摹,元人難摹。元人猶可學,獨元鎮不可學也。”
董其昌的話可以回答這個問題:“詩文書畫,少而工,老而淡,淡勝工,不工亦能淡。”
還有人解釋說,倪瓚的畫之所以不能學,是因為他的仙風道骨不能為一般人所模仿,所以他畫中的神韻亦是如此。
04 低調與高調
最近網上興起的凡爾賽文學,講的就是不著痕跡的高調。
在一個美國脫口秀演員的表演中,他模仿各個國家打架單挑時的反應。大多以叫囂為主,氣勢兇,陣仗大。
當他模仿到中國人的時候,是一臉和氣,以及一個禮貌的抱拳,已經震懾人心。因為對手會意識到,接下來要面對的是中國武術的威力。
這只是一個側面,並不是所有的中國人都能飛簷走壁,功夫了得。但是可以從側面看出中國文化的一角,那就是——低調。
越是高手,越是謙虛。低調的高手帶給人的震撼是無敵的。
道家的無為也好,畫者的平淡也好,都不是刻意地要彰顯什麼。只是他們的目的是修心,追求著一個宏遠的目標。而表達的手法是簡簡單單的山山水水。黑白兩色,淡然疏離,筆法似乎漫不經心,直言不求形似。
可是,就是有人能看懂,就是有人拍手叫好。不論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我想,這就是文化的共鳴,是中國人的低調和內涵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