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談古今,深挖您所不知道的河北歷史,大家好,我是“青史君”,歡迎關注“青史觀”,每天為您帶來新鮮、有趣、乾貨滿滿的歷史故事。
今天,我們為您聊的是明朝時期行政區劃的故事。
元朝時期的州極多,地方行政的弊端很大。朱元璋繼位後,對此心知肚明。一方面是元朝時期的地方管理採取了“二元制”,不僅浪費人力物力還造成了行政資源的極大浪費。第二是元朝時期的州大多下轄縣不多,這造成了行政成本增加。第三是因為北方大規模的戰亂導致了很多縣人口銳減、經濟規模緊縮,很多州下轄的人口已經非常少,實在沒有留著的必要。
元朝的地方行政採取了路、府、州、縣四級,其中的州下轄縣數量極少,有的州幾乎和縣是平級的。行政機構的重疊造成了資源浪費。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將四級行政制度改為了府、州、縣三級。
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政權,對地方縣管理時採取了二元制,一個縣有達魯花赤一名,由蒙古人或色目人出任,還另外有一名漢人擔任的縣尹。這樣的二元制管理讓行政效率低下。而且,元朝四級管理制度讓縣一級的官員成了無人問津、品秩級別低的“冷官”。實際上,縣一級官員的任用極為重要,如果不給他們足夠的尊重那就意味著底層行政僵化。
在此基礎上,朱元璋繼位後對原來的一些州進行了“降級”。位於河北的一些州就此被降為了縣。這其中包括了獻州、蠡州、雄州、威州和清州。
獻州是因河間獻王劉德得名的州。在金元時期,獻州轄區包括了今天的青縣南部地區以及滄州市區和獻縣部分地域。明太祖洪武年間,獻州降為了獻縣,這也是獻縣見於建制的最早記錄。
蠡州在元朝時轄區範圍包括了今天的博野和蠡縣一帶,轄縣太少,朱元璋下令將蠡州降為蠡縣。另外,位於今天滄州地域的清州降為了青縣。位於保定地域的雄州降為了雄縣。而下轄井陘和洺水兩個縣的威州則降為了威縣。
朱元璋進行行政改革時,按照不同縣繳納賦稅的多寡分為了上、中、下三個級別。糧十萬石以上的縣為上縣,知縣為從六品,六萬石到三萬石糧的縣為中縣,知縣為正七品,三萬石以下的縣為下縣,知縣為從七品。
另外,大興和宛平兩個縣位置特殊,知縣都是從六品。
經過了一系列的改革,原來的一些州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新的縣。這也改變了河北的行政區劃歷史。在今天的青縣,依然有清州鎮的地名,這也是對清州的某種歷史紀念吧。
好了,今天我們的故事就說完了,歡迎關注我們下次釋出的文章。您也可以留言來說您想聽的故事,想了解的歷史,我們儘量滿足您的要求,講給您聽。
本號已與“維權騎士”簽約,本號內文章未經許可,嚴禁轉載、抄襲,違者必究!請您文明評論,杜絕謾罵、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