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詩詞是幼小懵懂時被家長塞進來的語言,很美但並不懂;後來上學經常背誦詩篇,句意也要精準背誦,很美但被強迫;成年後讀詩詞的機會稀疏,失意時總能無意間被字少意深的詩詞打動而熱淚盈眶,潸然淚下,才明白它的美與真。
《中國詩詞大會》節目中一位外賣小哥說在送外賣的路上經常背誦詩詞,這位對詩詞的熱愛的普通人,感動無數人。董卿為他鼓掌並說道:
你在讀書上花的任何時間,
都會在某一時刻給你回報。
飽讀詩書,是必包含中國傳統文化經典的。而詩詞是中國文化的瑰寶,世界文化的璀璨明珠。如果不善欣賞詩詞,建議從王國維的《人間詞話》作為楔子入手,跟著晚清國學大師先學會品評的詩詞,再形成自我獨特的喜好。
王國維的《人間詞話》賞析品評了唐五代到清朝的主要詞人詞作,作為深諳傳統古典文化教化的晚清文人,因為特殊的歷史階段和背景,有機會吸收西方文化的精粹,因王國維獨立的思考,融匯了中西文化美學鑑賞能力,再回頭去賞析唐以來詞,而寫下了64篇經典詞評。
但如果僅僅是文學評論,恐怕《人間詞話》的讀者範圍要小得多,正因為王國維談論的是詞,評論討論的卻是人生的意義,活著的境界。
王國維寫《人間詞話》時29歲,那是大概1906年左右,還沒有開始新文化運動,暢興白話文,所以王國維還是用的古文形式書寫而成。這本書對於我們來說,讀起來稍微有些艱辛,而且包含的典故和文化史料也頗多。
幸好,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專家葉嘉瑩先生有系統地講評過《人間詞話》,果麥已整理成書《人間詞話-葉嘉瑩講評本》,降低了理解詩詞的通曉門框,讓普通大眾也可以一邊閱讀一邊感受詩詞深層的力量。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的三大境界:
《人間詞話》王國維的評判角度主要以“境界”來劃分,以他的文藝觀劃分為三種基本形態:“上焉者,意與境渾;其次,或以境勝;或以意勝。”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
這段品評之論,被自媒體多次轉載應用,人們熱衷於劃分層次,分境界,分群體以區別自我與“嫌惡之人”,以風骨顯高貴,但回到文學創作與美學原始學術上,詩詞人言志向所表現的三大境界又是什麼呢?
1、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葉嘉瑩先生解說為第一種境界是追求理想,嚮往理想,逐漸擺脫幼稚的耽溺矇蔽以後,對更廣遠的境界追求尋覓和期待。
茫然無緒,瞻顧蒼茫,困感悲涼,也是正事成大事業學問的第一種境界。
2、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葉嘉瑩先生解說為第二種境界是對艱苦的執著追求,以殉身精神,終不悔心肝塗地。
正確的選擇,不畏艱險,以固執殉身無悔的情操,是成大事業學問者的第二種境界。
3 、“ 眾裡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首 ,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葉嘉瑩先生解說為第三種境界是理想實現後的滿足的喜樂,但願每個追求理想的人,都能達到至善、至美、至真實的境界。
詞以境界為最上
境界,不僅僅是指身臨其境的,作者能把自己所感知的真實感受,浮現於意識中虛構境界。景物描寫需要與內在感情相得益彰。
葉嘉瑩先生的“詞以境界為最上”,這個上是指用心程度。為了寫詞而作詞,就不能是上詞,
王國維比較科學地分析了“景”與“情”的關係和產生的各種現象,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第一次提出了“造境”與“寫境”的問題,而實質就是理想和現實兩派之所由分。
正如王國維對李後主的詞大為誇讚,評判標準也是從“境界”出發,他說:“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葉嘉瑩先生解說“赤子之心”是指他的敏銳的、最誠摯的心靈和感情全心全意地一種投注,最終是“情”上。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主要抨擊的詞人就有姜白石:“南宋詞人,白石有格而無情,劍南有氣而乏韻。”。主要是說他在感受和表達方面不免有造作修飾之意,真切的情感不足,同樣也是因為缺少“情”上。
這是王國維和葉嘉瑩先生一致認為提出“詞境”上的評判標準。王國維曾說“有詩人之境界,有常人之境界”,至於讀者讀詞,千人千感,感受是自己的,在乎哪一方面的閱讀享受,也是每個人不盡相同。
《人間詞話》中王國維除了談到詞境,“隔”與“不隔”也是王國維在境界說下的一大命題,“無我之境”和“有我之境”,來自王國維《叔本華之哲學教育學說》一文中講的“無慾之我”;所謂“理想”與“寫實”的提法,也是來源於叔本華使用的概念“理想”和“摹仿自然”。
王國維將叔本華等人的哲學美學觀內化為自己的人生觀藝術觀,並與中國的傳統藝術實踐進行了完美結合。
《人間詞話》成為中國美學史上融通中西、承前啟後的理論鉅著。後來王國維在戲曲研究、歷史研究、古文字研究等領域進一步做出突出貢獻,也都與其極富創造性的精神追求和思想導向有關。
葉嘉瑩先生生於上個世紀20年代,王國維仙逝於上個世紀20年代,兩位中國古典文學大師交替接力,用生命去研究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同樣把個人對於詩詞的理解和評斷融合在歷史背景中,讓更多的年輕人去品萃詩詞。
兩位先生不僅僅在文學領域,更深諳西方哲學、心理學、戲曲、美學、史學等方面均有深詣和創新,為中華民族文化寶庫留下了廣博精深的學術遺產。
也正因此,他們寫的詩詞評本,讓更多現代人讀出了生活哲學、做人之道,為之吸引,為之所愛。
寫在最後:
《人間詞話》成為中國美學史上融通中西、承前啟後的理論鉅著。後來王國維在戲曲研究、歷史研究、古文字研究等領域進一步做出突出貢獻,也都與其極富創造性的精神追求和思想導向有關。
葉嘉瑩先生生於上個世紀20年代,王國維仙逝於上個世紀20年代,兩位中國古典文學大師交替接力,用生命去研究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同樣把個人對於詩詞的理解和評斷融合在歷史背景中,讓更多的年輕人去品萃詩詞。
兩位先生不僅僅在文學領域,更深諳西方哲學、心理學、戲曲、美學、史學等方面均有深詣和創新,為中華民族文化寶庫留下了廣博精深的學術遺產。
也正因此,他們寫的詩詞評本,讓更多現代人讀出了生活哲學、做人之道,為之吸引,為之所愛。
作者介紹:榮榮
每本書都認真讀過,寫書評,推薦好書!歡迎關注~@角度解讀